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繼位70年來,伊麗莎白二世從來沒有出錯過一隻腳,沒有穿錯過一件衣服,沒有戴錯過一頂帽子。

女王穿衣戴帽,要符合職責、道德、文化、外交的標準,要配合拍照和公衆的需要,不能有個人趣味和傾向。

文 | 李孟蘇

“你自修,自審,自信,自己建樹光榮,/ 你在世間無人識,這又何妨?”(飛白譯)

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馬修·阿諾德對莎士比亞的著名致敬,今天也適用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當地時間6月2日,英國女王白金禧年慶典在倫敦開幕。當天上午,女王現身白金漢宮的陽臺,聚集在廣場上的民衆看到了身穿淺藍色外套、頭戴同色帽子的女王。前不久王室發佈了女王最新的官方肖像,照片上她穿的也是這件外套。外套和帽子由御用服裝設計師安吉拉·凱利(Angela Kelly)設計。

1952年2月6日,伊麗莎白繼位,1953年6月2日,她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開始了作爲君主的職業生涯。到今天,伊麗莎白二世創下了一個記錄,成爲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超過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7個月)。

70年來,女王從來沒有出錯過一隻腳,沒有穿錯過一件衣服,在公共場合永遠戴着帽子和手套,絲毫不爲各種時尚風潮所動。

在公主時期,她也曾引導潮流。1946年,伊麗莎白公主穿上了纖腰大擺的裙子,比克里斯汀·迪奧先生髮布改變時裝史的“新風貌”系列早了一年,只不過因爲戰後物資匱乏,英國人不可能用10米布來做一條裙子,而鋪張是法國人的習慣,才讓迪奧引起了轟動。

1972年,女王登基銀禧紀念之後,她被時尚界視爲頑固的守舊分子。有評論家、設計師認爲,女王的兩件套裙裝曾經是種時尚,但卻是沒有進化的時尚,她偏愛亨氏罐頭蕃茄湯般紅豔豔的顏色,還一定要戴帽子,將陳舊保守演繹成了行爲藝術。2000年的一個全球最差着裝排行榜,雪兒、席琳·迪昂、女王位列前三名。

演員海倫·米倫因扮演女王獲奧斯卡影后,她回憶,接下“女王”一角後,走進試衣間,“心涼透了,屋裏全都是格子半裙、做工一流的棕色皮鞋,還有巴伯(Barbour)。”對王室穿衣風格毫無概念的米倫心說,“我覺得自己永遠無法理解穿這些衣服的女人。”片中有個情節,女王獨自駕車來到荒原,遇到一頭鹿,這時她穿了件墨綠色、表層打蠟的巴伯牌風雨衣。電影在美國大熱後,英國老牌巴伯的這款經典外套成了曼哈頓最熱銷的衣服。巴伯到美國開分店,也邀請海倫·米倫女爵前去剪綵。

2000年後,女王的風格卻越來越得到稱讚,她數次登上各類最佳着裝女性榜。這多半要歸因於她的敬業精神。

女王幼時的家庭教師多次說過,麗麗貝特(伊麗莎白的暱稱)從不挑挑揀揀,只要不給她穿長長的土黃色雨衣,穿什麼她都沒有意見。她從小就被教導,穿衣戴帽要符合職責、道德、文化、外交的標準,要配合拍照和公衆的需要,不能有個人趣味和傾向,不必關心時尚圈鼓吹的款式、顏色、性感。

以“君主”爲職業,女王的穿衣打扮比普通職業女性更受到工作環境、活動現場的束縛。王室官方傳記作家彭妮·朱諾說:“女王總能認識到,她做的工作不僅僅事關她個人,不是件私事。她把女人和工作之間的差別看得很透徹。她是爲了責任而穿衣戴帽。”女王選衣服首要考慮的因素是,怎麼能讓身高163釐米的自己在很遠的距離就被大家看到,讓自己的形象在數量龐大得可怕的人羣中凸現出來。所以,她的服裝、帽子顏色都特別鮮豔,辨識度極高。女王親口說過,她從不穿米色的衣服。

君主的工作量大得驚人,女王平均每年出席500個官方活動,包括各種宴會、開幕典禮、視察、會見各國領導人,2015年仍出國訪問,此外還有親友婚禮、葬禮、家庭聚會、去教堂禮拜等私人活動,一天換四五套衣服很平常。她登基後首次出訪英聯邦國家,便帶了100多套服裝。出國訪問即便只三五天,也要帶至少50套衣服和配飾。

女王的服裝是國家宣言,是外交辭令。比如首飾、服裝顏色是否帶有政治含義,會不會冒犯對方?衣服上的花邊是不是太華麗,以至於外交上有失禮的嫌疑?御用裁縫會在她的衣帽上添加象徵性符號,以向她訪問的國家表示敬意。1965年女王出訪德國,禮服的款式借鑑了德國萊茵蘭宮廷裏的洛可可風格。同年阿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設宴款待女王,她禮服用的綠色是埃塞俄比亞國旗上的一種顏色。1983年,她訪問美國,雅曼就在女王裙子上繡了加利福尼亞花菱草圖案。

女王只要出現在公衆場合,必定是注意力和評論的焦點、中心,這種壓力一般人難以想象。她明白媒體有多刻薄,所以服裝是她的盔甲。如果颳起一陣風,裙子會被吹起來,女王絕對不可以穿這樣的裙子。帽子不能擋住臉,因爲她的臉是必須要被別人看到的。她也不能穿低胸的衣服——她是君主,性感於她是不適當的。她的衣服可能會在出行前最後一分鐘換掉,比如看樣子要下雨,那麼太薄的衣服就不能穿;如果天氣眼看着轉熱,就要放棄毛呢質地的套裝。出訪熱帶地區穿的衣服,裁縫要特別處理腋下部位,要能吸汗。

對君主形象的控制,自古便是君主制的一部分。女王每次出現在公衆場合,無需讓人驚喜、眼前一亮,重要的是帶來穩固、安全感,特別是在這個過分關注形象、容易產生形象焦慮的時代。加冕時,女王承諾:“我的全部生命將爲國民服務。”她在位70年,堅定不移地踐行了誓言,從服務國民這個意義上來講,她穿的是“制服”,利用“制服”創建和維護了一個具有穩定性的君主形象。

戴帽子自然也是女王責任的一部分,是她的另一頂王冠。因此她的帽子功能性較差,講求的是裝飾性。

女王戴過多少帽子,她的侍從不說;每年定做多少頂新帽子,也是個祕密。據推算,她的帽子超過5000頂,每頂帽子戴的次數不會超過10次,同一頂帽子一年之內不會戴兩次。

時尚評論家們異口同聲給予女王的帽子品位以極高的評價。女王穿衣不跟潮流,在帽子問題上卻一點也不保守,她喜歡給帽子明亮的色彩,好讓臉色富有生氣。1973年,女王出席阿斯科特賽馬會,戴了頂翠綠色頭巾式無檐帽,帽上綴着茂密的白色小花圖3。設計師菲利浦·薩默維爾(Philip Somerville)設計的一頂薰衣草紫、綴紫羅蘭色裝飾的草帽,很得女王喜歡,戴着它出訪過冰島、新加坡、新西蘭,巡視北愛爾蘭和德比郡。

帽子同樣有要求。帽檐不能太寬,不能遮住她的臉;也不能太高,以免她下車時被卡住;尺寸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總是牢牢地固定在頭上;不帶面紗,她只有在會見羅馬教皇時才戴面紗。菲利浦·薩默維爾說,“不管發生了災難,還是颳風下雨,帽子必須待在女王的頭上,不必讓女王用手摁住它……女王曾經告訴我,她從來都沒有丟過帽子。”

女王對帽子設計師異常忠誠,她的帽子基本上由五六名帽子匠設計。她最著名的一頂帽子是弗雷迪·福克斯(Freddie Fox)在1977年設計的:明亮的粉紅色帶貝殼渦紋的頭巾式無沿帽,從帽頂垂下25根綠色穗子,吊了25朵鐘形的粉紅花蕾,非常靈動,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女王的頭上。她戴着這頂帽子出席了登基25週年紀念儀式,此前,她在多倫多奧運會上致開幕詞時已經戴過它。福克斯設計的一頂藍色草帽,飾有粉紅色喬其紗,因爲受到王太后鍾愛,與母親感情深厚的女王便戴過多次。

女王的帽子只有一頂引起過爭議,是1969年她封查爾斯王子爲王儲時戴的那頂軟帽。帽子設計師西蒙·莫爾門(Simone Mirman)參考都鐸時代宮廷女性戴頭巾的習俗,用櫻草黃色的絲綢做了頂很有建築造型感的帽子。從側面看,帽子幾乎完全包圍了頭部,現代人認爲它像一頂頭盔。這頂帽子極具象徵意義,成爲女王最著名的造型之一。

女王遇到的另一個“帽子難題”發生在小兒子愛德華和蘇菲的婚禮前。舉行婚禮的教堂規定在裏面不能戴帽子,但女王不戴帽子似乎無法出門。弗雷迪·福克斯就爲她設計了一簇薰衣草顏色的羽毛,戴在頭上,起到了帽子的裝飾作用,但又不能說它是帽子。這個創舉,堪稱經典。卡米拉和查爾斯結婚時,因爲是再婚,在市政廳舉行的婚禮,不能戴象徵王妃身份的頭冠,便借鑑了女王的方案解決頭銜難題。著名女帽設計師菲利普·崔西(Philip Tracy)用天然麥稈和法國花邊,編出了一簇“噴泉似的羽毛”帽子。

規規矩矩戴着帽子的女王被譽爲英國“體面社會”的最後一批代表。她始終把戴帽子視爲履行職責,而在當今社會,責任似乎是“落伍”的概念。高度的責任感讓人挑不出女王的錯,連最強硬堅定的共和主義者似乎都接受了她是國家元首的現實。據YouGov的調查數據,2022年有62%的英國人贊成英國保留君主制。

這位望百老人,始終保持謙遜。她見到如火如荼的慶祝活動中時有溢美之詞,於是讓王宮正式文告各類慶典主辦方,對女王不可“過分誇飾”。因而有英國人說,有伊麗莎白坐在王位上,君主制就是安全的,“人們就放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