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將於今天10時44分發射升空,踏上六個月的太空之旅。

神舟十四號是中國空間站任務轉入建造階段後的首次載人任務,此次飛行乘組由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那麼,作爲空間站轉入建造階段後的首次載人任務,有何看點呢?

中國空間站總體構型是3個艙段,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整體呈 T 字構型。本文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官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一院。

看點一:中國空間站完全體將亮相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也標誌着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美收官。中國空間站建造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和在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分別規劃了6次飛行任務,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主要任務目標是突破並掌握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的一系列關鍵技術。

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收官後,中國空間站就進入在軌建造階段。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任務總設計師楊宏此前介紹,中國空間站總體構型是3個艙段,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整體呈 T 字構型。其中,天和核心艙已於去年4月發射成功。

根據任務計劃安排,2022年將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6次任務分別爲: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並在軌駐留6個月;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10月發射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對接,之後空間站三艙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上個月10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位於海南文昌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歷經數小時的飛行後,天舟四號順利完成與空間站核心艙後向對接。這是2022年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的首次發射,標誌着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啓全面建造。神舟十四號是繼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之後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重點是在軌完成空間站組裝建造。

作爲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間站代表了當今航天領域最全面、最複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是一國航天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一旦夢天實驗艙成功與核心艙完成對接,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爲基本構型中國空間站就完成了建造工作,中國空間站將以完全體的形式出現在世人眼前。

看點二:“出差三人組”全是70後航天員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佈的信息,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將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擔任指令長。

1978年12月出生的陳冬是河南人,2010年5月入選爲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這是陳冬第二次出征太空。2016年10月,陳冬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首次進入太空,也是第二批男航天員中首位實現飛天夢的人。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中,陳冬擔任指令長,成爲中國首位“70後”指令長。他在媒體記者見面會上這樣描述自己的飛天心情,“6年前的太空之旅結束後,我對太空的渴望與日俱增。6年前是想上太空,現在是更想上太空,感受就這麼簡單。”

“‘70後’開始擔任指令長這一信息值得關注,意味着第二批航天員開始擔任更重要的角色,這也意味第二批航天員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一位航天人士向澎湃新聞評價道。

作爲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劉洋時隔十年再度“飛天”,劉洋曾在2012年參加過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公開資料顯示,劉洋是河南人,籍貫河南林州,1978年10月出生在河南鄭州出生,2010年5月入選爲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在這次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當中,蔡旭哲是一個新面孔,1976年5月出生的他在2010年5月入選爲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公開資料顯示,蔡旭哲河北人,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

在去年兩會期間,楊利偉向媒體透露,2020年底,,我國已完成對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目前,第三批共18名航天員已經報到,並準備投入訓練。目前,我國的航天員隊伍由第一批、第二批16名航天員和第三批18名航天員,共計34名航天員組成。

看點三:任務最爲繁重艱鉅

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將要執行的是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發射成功後,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迎來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進行大小機械臂在軌驗證、出艙活動和艙外載荷安裝等建造工作,見證並推動中國空間站完成建造並轉入在軌運營階段,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因此,對於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來說,任務繁重艱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芬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神舟十四號乘組的任務是極爲複雜的,對航天員的應急和故障處置能力要求,也比以往更高。

黃偉芬透露,在長達6個月的飛行中,航天員們要經歷的飛行工況極爲複雜,包括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轉位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進行狀態監視,必要的時候實施手控操作進行交會對接;還要首次進駐問天艙和夢天艙兩個實驗艙來完成載人環境的建立;還要在這兩個艙完成十幾個科學實驗機櫃的解鎖、安裝等工作;以及日常組裝、建造、維護維修等各方面工作。

與之前兩次載人飛行任務一樣,神舟十四號乘組也要進行出艙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將首次利用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進行出艙活動,之前出艙活動都是從核心艙進行,根據計劃,神舟十四號乘組將進行兩到三次出艙活動,並且除了使用問天實驗艙的小機械臂進行出艙,後面還會用小臂和大臂的組合臂進行出艙活動。這些都是全新的狀態,對航天員而言挑戰很大。此外,神舟十四號乘組要進行太空授課,開展一些其他的空間教育活動及公益活動。

值得期待的是,在神舟十四號在軌駐留期間,我國還將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屆時我國在太空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將達到創紀錄的6人。

看點四:第一次在太空過中秋佳節

根據任務計劃,神舟十四號乘組將在軌駐留六個月的時間,這也意味着三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度過中秋和國慶。這將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中秋節,他們如何過中秋佳節也是此次任務的一大看點。

在過去的17年時間裏,中國航天員曾在太空中度過了端午節和春節。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6月23日,一場溫馨感人的天地對話在北京飛控中心大廳上演。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劉洋,手持字板,面對鏡頭,齊聲祝福全國人民和全球華人節日快樂,以他們獨特的方式送出這份來自太空的端午祝福。這是我國實施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以來,中國人首次在太空送出節日問候。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乘神舟十號飛船進入太空,6月13日是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的日子,就在對接前一天,也恰逢端午節,航天員們在飛船返回艙內送上太空祝福:“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神舟十號航天員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致以節日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隨後,聶海勝舉起寫着“端午節快樂!”的字板,通過攝像機鏡頭送出問候。

在太空過端午節,航天員在太空中也會喫糉子。只不過,“太空糉子”跟咱們平時喫的還是有區別的。和在地面不同,“太空糉子”的形狀是扁平狀的,目的是爲了方便儲存和加熱。爲了讓航天員找到在家過節的感覺,細心的科研人員還專門爲每個糉子包上了糉葉。

今年4月返回地面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是第一個在太空過年的乘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工程研究室主任臧鵬當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航天員過年帶了加熱即食的餃子,共三種餡料:豬肉白菜餃子、鮁魚餃子和黃花菜餃子。此外,他們也帶了一些福字、春聯等,在春節時裝飾空間站。當虎年零點鐘聲敲響,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通過春晚送上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據報道,春節期間,航天員有一個相對輕鬆的假期,可以自行支配時間,看書、追劇、和家人朋友進行天地雙向視頻通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