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6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

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接近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基礎研究經費是十年前的3.4倍,達到歷史最高值。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21年研發人員總量預計爲562萬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穩居世界第1位;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預計提高到75.3人年。科技產出量質齊升,2021年高被引論文數爲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是2012年的5.4倍,佔世界比重爲24.8%,比2012年提升17.5個百分點;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12年的3.2件,提升至2021年的19.1件;PCT專利申請量從2012年1.9萬件增至2021年6.9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7294億元,是2012年的5.8倍,佔GDP比重達到3.26%。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方面,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2020年的10.56%。

哪些領域讓人欣喜?從“四個面向”,讀懂我國全方位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整體佈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化學、材料、物理、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等方向實現重大突破;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首次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研發出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等;“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面向經濟主戰場,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攀升。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激光製造等技術突破有力推動製造業升級發展,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以新興前沿技術應用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超級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智能技術等加快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以更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移動支付、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技術新模式深刻改變傳統生活方式。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爲完成重大任務、實現重大目標提供系統的科技解決方案。支撐能源安全,深海油氣、頁岩氣等勘探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高溫氣冷堆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國和一號實現壓水堆從二代到三代的跨越,清潔能源消費量佔比由2012年的14.5%提高到2021年的25.5%;支撐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聚焦土地和種子加強研發攻關,創制一批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糧食單產由2012年的畝產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畝產387公斤;工程科技取得重要進展,在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支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爲疾病防治、公共衛生提供科技保障。組織全國力量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聚焦臨牀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5個方向開展攻關,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加快藥物和醫療器械研發,通過實施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我國獲批I類新藥從2012年之前的5個達到現在的75個,以正電子磁共振掃描系統(PET/MR)爲代表的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投入使用。

(總檯央視記者 張昕 關紅妍 曹筱徵 張立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