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上海開始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疫情反覆的風險並未完全消除,消費、生產、外貿、外資和紓困發展的挑戰各不相同

文| 王靜儀 郭懷毅 李皙寅 嚴沁雯 郭宇 張欣培

“我現在在南京路步行街,上海恢復正常了!”6月1日上午9時30分,一位上海市民正舉着手機和遠方的家人視頻通話,攝像頭時而朝向寫有“南京路步行街”字樣的路牌,時而拍拍行人和路邊商鋪。

5月31日深夜,不少上海居民在自家門口倒計時至零點,在周邊爆竹和煙花聲中,開車上街,前往外灘、南京路、淮海路等地標。地圖軟件顯示,上海外灘區域和過江隧道在深夜堵起了車。

自湖南來滬實習的大學生徐苗,剛到第四天就遇到靜態管理留在了社區裏,自此開始了51天的志願者工作。當天晚上,她和幾位志願者駕車一個多小時,看到了上海逐漸恢復尋常的模樣。“無論是挫折,還是不同尋常的事情,已經成了寶貴的經歷”。

兩個月的全域靜態管理後,6月1日起,2000多萬上海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小區,地鐵公交網約車恢復基本運行,上海全面推進復商復市,中國最大城市開始恢復往日生機。

上午9時許,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南京路上看到,約半數的街邊商鋪開門。一家服裝店裏,兩名店員正在擦拭櫥窗裏的模特,另一名店員正在拖地。 

上海因疫情防控而按下社會經濟運行暫停鍵近兩個月後,重振經濟成爲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上海市統計局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上海的投資、消費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月-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方面,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99.2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下降11.3%。 

爲貫徹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5月29日,上海發佈《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涉及八個方面50條。《行動方案》基於上海市在3月底出臺的抗疫助企“21條”,並廣泛聽取市場訴求後製定形成,着力幫助各類企業尤其是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告訴所有人,上海成功換擋,迴歸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模式了。”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曾剛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上海市出臺的一攬子舉措,具有極強的象徵和先導作用,有助於穩定產業和民衆的心態——上海逐漸走出全力抗疫的特殊時刻,重回正常生活,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此舉堪比“久旱逢甘霖”。 

2022年6月1日,一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在上海外灘的觀景平臺邊休息。根據上海市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總體方案的安排,6月1日起,上海在嚴守不出現規模性反彈底線、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圖/新華

在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楊建文看來,《行動方案》顯示出了政策緊迫感,可以說上海盡了最大的努力。不僅國家相關政策“全面頂格落實”,而且這次考慮的面很寬,力度也很大。政府拿出了3000多億元的真金白銀,幾乎相當於上海去年7771.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半。 

個體業主正在用實際行動表明重振經濟的決心。6月1日復工首日,不僅與市民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商場和超市開始營業,汽車4S店、書店等過往被視爲“非必需”的業態在早上集體開門迎客。雖然上海疫情反覆的風險並未完全消除,但復工復市的大潮已經勢不可擋。 

01

商業復甦:大型超市商場開始營業,街邊小店還在等待

6月1日上午8時,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地鐵9號線佘山站附近看到,乘坐地鐵的市民逐漸增多,公交站也站滿了等待上車的市民。乘客劉女士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這是自己兩個月來第一次上班,和兩個月前一樣,早高峯的車廂內依舊沒座位可坐。

“今天還沒有營業,您不要直接來店裏。”在和記者聊天間隙,劉女士不斷接到客戶問詢是否營業的電話。劉女士說,她是一家餐飲店的店長,今天去店裏只是檢查下設備,給員工發一下新的工作服,具體什麼時候營業還要等通知。 

6月1日是上海市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的起點。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在5月31日的發佈會上表示,購物中心、超市賣場、便利店、藥店等商業網點有序恢復線下營業,6月1日起,客流總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線上預約。農貿市場有序恢復。 

據《中國商報》報道,截至5月30日,上海地區所有家樂福門店已經恢復線下營業,盒馬、永輝、麥德龍等連鎖商超正在陸續恢復。商場方面,陸家嘴中心商場於6月1日全面營業,5月25日商場內超市已率先向市民營業。 

酒旅業也有回血跡象。在線旅遊平臺去哪兒提供給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的數據顯示,5月31日上海酒店預訂量較5月30日漲幅達到了1.5倍。6月1日截至中午12時,上海酒店預訂量已超過5月31日同一時段,上海景區的搜索量則大漲2倍。 

上海市民劉先生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4月底至今,自己每次外出就醫都有新發現。“我4月第一次去醫院時,醫院附近什麼都沒有。5月中旬再去,發現有一些商店已經開門了,餐廳也可以供應食物,但是隻能線上外賣或者團購,不能線下買單。”5月31日,再次走出家門的劉先生髮現,小區附近的一些小商店也開門了,比如菸酒店、小超市等。 

2022年4月30日,走出醫院準備回家時,小華(右)和姐姐回身向護送他們出院的醫護人員揮手道別。當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部院區(新冠定點醫院)收治的3歲重症新冠患者小華(化名)出院。圖/新華

6月1日9時50分,距離以往的開門營業時間還有10分鐘,南京路步行街華爲門店店員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今天要推遲到上午11點開門營業。按照防疫要求,營業時間縮短了,之前是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現在是從上午11點到晚上6點。”店鋪內,店員已經在各自的位置就位。

但以街邊商鋪爲主的中小型商業體還在等待。住在市中心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張女士觀察到,馬路上行人較多,車輛較少,店鋪開門較少,儘管身處市中心,出門前需喫飽飯、帶瓶水、手機充滿電,否則在外面無法及時獲得補給。 

上海的小店不僅是社區生活的保障,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成爲上海氣質的一張名片。在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有大量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築,不少建築的一樓底商開起了咖啡店、手工藝作坊、服裝定製、私房餐廳、中古二手商店、潮流品牌的中國首店等,既和街道裝修風格相融合,也嘗試做出自己的風格。

在上海小店文化觀察者俞菱看來,區別於千篇一律的大型商超,小店如同毛細血管,給了2000多萬市民豐富的選擇,類比京都、巴黎動輒百年的自營小店,是這座城市吸引遊客的魅力所在。

過去兩個月靜態管理,小店到了難以爲繼的緊要關頭:尚不清楚何時能夠開業,停業不停租,外地員工回鄉,裝修停擺。“復商復市的陽光希望能普照到小店們。”俞菱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呼籲,儘快准許小店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開張復產;期待有關部門,能否給租用私人鋪位小店一些扶持政策,或者邀請房東、二房東座談,適度呼籲減免租金、不要加租。“搶救小店,就是在留住市井氣。” 

除了商超和餐飲,其他類型門店的復工方式和時間也有所限制。宗明表示,沐浴、美容服務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恢復經營。各類影劇院、文博場館、健身房等密閉場所暫緩開放,後續視情況調整。 

2022年6月1日,一名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在上海外灘的觀景平臺邊休息。根據上海市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總體方案的安排,6月1日起,上海在嚴守不出現規模性反彈底線、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圖/新華

開門營業是一部分,人們走出家門、走上街道,商和市才能真正復起來。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於5月30日發佈通告稱,自6月1日零時起,除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各區、各街鎮及各居村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區的居村民出入。

這意味着6月1日起,有2200萬人可以自由出入小區。宗明在5月31日通報,上海市封控區總人數降至20萬以下,防範區總人數達到2200萬以上。 

街道上的交通工具也開始豐富起來。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介紹,自6月1日起,地面公交線路全網絡恢復基本運行,首末班車時間恢復以往平時運行狀態。軌道交通全網絡恢復基本運行,首末班車及運營時間恢復常態,暫不恢復週末延時運營。

經歷50多天的封控,很多人都記掛着自己的親人。5月31日一早,寶山區的姜女士接到兄弟姐妹的語音羣聊消息,聽聞老母親所在的小區已經解封,憑藉72小時核酸,開放親屬探視。她們便各自溝通所在的小區情況,約定時間想看看自己的媽媽。

自6月1日起,各家出行平臺服務也陸續上線。嘀嗒從當天零點起逐步恢復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滴滴則提示乘客需要72小時核酸結果爲陰,上車掃描場所碼;曹操出行要求司機每日各做一次核酸及抗原檢測,司機每完成一筆訂單,就對車內環境做一次自行消殺;哈囉針對合規認證的新老車主和乘客發放補貼;高德打車升級了智能後視鏡終端,實時監測駕駛員核酸報告有效期,提醒乘客佩戴口罩。 

在民衆關心的快遞方面,宗明在5月31日上午表示,6月1日起,郵政快遞有序恢復處理中心和營業網點,逐步全面恢復個人寄遞服務。

上海市郵政管理局此前發佈白名單顯示,上海目前已有28家快遞企業復工。截至5月31日,菜鳥在上海運力已基本恢復,配送量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這些配送員在配送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包裹。上海的前置網格站、配送站基本上已經恢復了九成到九五成,配送小哥的人員數量也恢復到九成以上。

不過多位上海市民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目前收到快遞的速度比往常慢,寄快遞的業務很多還沒恢復。6月1日上午,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通過順豐小程序嘗試下單,發現所在網點暫不提供寄遞服務。順豐上海地區收寄公告顯示,從上海寄出快遞,只有小部分網點可供選擇,且只能寄往江蘇省蘇州、金華等臨近地區。家住陝西的楊先生聽聞上海復工復產擬郵寄特產慰問朋友,結果被順豐快遞員告知,受疫情影響無法配送。

02

大宗消費重振:有望新增64億元汽車消費

“我家沒有車,疫情期間真的很麻煩。就算可以出去採購,因爲沒有車,買了很多東西都不好帶回家。”家住上海靜安的小蘇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所以買車是必須的,這次是真剛需了。” 

爲了重振消費,上海市政府選擇汽車爲發力點,祭出牌照額度和新能源車補貼兩招。在《行動方案》中,上海市政府明確表示將以大宗消費爲抓手拉動消費,大力促進汽車消費,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在2022年12月31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註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併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 

6月1日,上海嘉定區發佈“新12條”政策,包括助企紓困、助長消費、助力就業產業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鼓勵汽車廠商開展促銷,鼓勵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和燃油車,並在上海市內上牌的,給予購車補貼,車價15萬元以下的給予1萬元補貼,車價15萬元(含)以上的給予2萬元補貼。 

全國性的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也已出臺。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佈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

上海市在《行動方案》中特別強調汽車消費並不讓人意外。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汽車產業對上海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拉動作用達到4%,是拉動效果最強的行業。 

2021年,上海共計投放滬牌個人額度13.51萬輛。以4萬張新增牌照換算,相比去年,牌照數量將增加三成。 

新增的4萬個號牌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上海車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陳士華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上海車市的購買力比較高,上海消費者購買的車型一般在2.0升及以下,單價一般在16萬元以上。照此計算,4萬個新增號牌會爲上海帶來至少64億元的汽車消費。”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提供給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的數據,2022年一季度上海銷量最高的5款燃油轎車中,除起售價10萬元的上汽大衆朗逸主打入門級市場,寶馬3系、5系,上汽大衆帕薩特和奔馳E級都已經屬於中級甚至豪車市場。在燃油SUV榜單中,起售價40萬元的奔馳GLC更是位居榜首。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豪車市場能夠快速恢復,上海市新增的4萬個號牌能起到更明顯的消費提振效果。

作爲上海本地的龍頭車企,上汽集團和旗下的多家車企是否會跟進出臺車市刺激政策也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聯繫了多家上海本地車企,上汽大衆和上汽榮威均表示:會針對部分車型推出購置稅減免優惠,但主要是響應國家購置稅減半政策。除了汽車,上海市還將實施家電以舊換新計劃,對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節能產品等消費按規定予以適當補貼,支持大型商場、電商平臺等企業以打折、補貼等方式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和電子消費產品促銷等活動。“

除了刺激汽車消費,是否還應該有更多的考慮。”楊建文建議,消費券是個選項,但有難點,財政壓力是一個很大的約束。即使放棄這個選項,政府補貼也應該更體現普惠性原則。 

充足的收入是消費的底氣,2021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78027元,位列全國第一。但上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因爲疫情影響,2022年1月-4月,上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99.2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分行業 看,1月-4月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745.4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4%;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53.82億元,下降24.0%。

2020年疫情結束以後,上海市爲了提振消費,曾在2020年和2021年舉辦兩屆“五五購物節”,對拉動消費起到了明顯效果。

在此次發佈的《行動方案》中,上海市政府表示將優化“購物節”方案,適時推出主題購物節活動,鼓勵發展夜間經濟,提振消費信心。對此,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致電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但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在談及目前各地爲拉動消費所採取的舉措時表示,在當前消費者收入信心偏弱的情況下,以促銷性質爲主的消費券刺激效果有限。首先是金額規模有限,其次很多消費券採用滿減形式、限定具體行業,存在打折和促銷性質濃厚、價格效應多過收入效應的問題。 

“上海應該跟進什麼措施,才能提振全體市民的信心?例如,通過國資注資社保,加強社會救助;又如,通過透明化操作,平抑下半年可能出現的物價上漲;再如,一次性補助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市低收入者等,都值得考慮。”楊建文說。

03

支柱產業復工復產:如小馬過河,企業對細則仍有困惑

街市正在熱鬧起來,在工廠、寫字樓,復工復產也在進行中。

“情況明顯有所好轉。”5月31日,一位奉賢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高管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除了一名不住在奉賢區的員工需要駐守工廠,本區內的員工已經可以正常上下班了。物流已經基本恢復,但是價格比平常高。奉賢是上海本次抗疫中較早實現動態清零的區域。目前,外區員工上班,需要駐廠先靜默兩天,兩次核酸陰性後才能上班。

針對汽車廠商零部件庫存不足的問題,上海市經信委一企一策推動企業復工、倉庫解封、物流暢通;聯合蘇浙兩省建設投運9個重要生產物資中轉站,共運轉汽車零部件等超13萬立方米。 

上海本身是先進製造的工業重鎮,從此前白名單開始,各家企業已經逐漸復工復產,產能逐漸走出低谷,向上爬坡。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從上汽集團獲悉,5月下旬一線生產人員有超過50%到崗,產能恢復了往常的六成以上,後續封閉運營結束之後,將很快恢復雙班生產,產能進一步提升。 

上汽集團自4月18日進入復工復產壓力測試,當時涉及200多家上汽產業鏈相關的企業。4月19日,實現首輛汽車恢復生產下線。5月27日,上汽臨港工廠開始雙班生產壓力測試,雙班後的產能接近單班的兩倍。

工業的生產有其特殊性,一輛整車涉及數萬零部件。僅上汽在上海的供應鏈就有1000多家,整車企業要實現雙班產能,需要產業鏈的順利生產和順暢的物流體系,以及整個產業鏈的協同。上海整車產量佔全國比重約11%,汽車產業自然成爲保運轉穩的重心。出行一客(ID:carcaijing)5月30日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當前上海每天下線整車約2000輛,以點帶鏈拉動上下游12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恢復生產。

疫情讓企業生產面臨了更多的挑戰,企業間積極互相協助,確保生產順暢。比如上海市浙江商會根據防疫政策的調整,和市區相關委辦局聯動,幫助復工企業員工返崗、輪替,確認防疫物資採購渠道,協調設置核酸點。針對企業面對的合同履約、租金減免、勞動關係、融資難等問題提供諮詢和協調幫助。

“上海地區的基地運轉平穩,產能正在持續恢復。”化工企業巴斯夫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疫情期間,巴斯夫從未停工;5月中旬,上海各基地產能平均已經恢復到七成以上。自6月1日起,各基地將逐步結束閉環管理,符合條件的部分生產及研發員工可以正常跨區通勤上班,其餘人員則按各基地和辦公室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家辦公或到崗上班。

上述高管家住蘇州,他電話詢問後得知回鄉需要7+7天自費隔離,且各地方對上海來客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現在最困惑的是出差問題。我們如今都能自如流動了,能不能在跨市出行時,也恢復如常呢?”

此外,復工復產的細則尚有不明確的地方。5月30日,一位工廠在松江的零部件企業人士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了疑惑,到現在仍不清楚員工復工是否要在工廠閉環管理?員工要不要喫住在工廠裏?因此,公司決定端午節期間保持觀望,暫定節後全員復工。

情況每天都有變化,5月31日,松江區一企業相關人士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拿到了所在管委會的通知,自6月1日起,取消“白名單、通行證”制度,離滬不需開具相關證明,但要做好人員信息登記;之前未報批的復工的企業,如要復工需要提供備案承諾;防範區、低風險人員可以自由流動。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自6月中上旬起,上海市經信委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推動工業、服務業和外資外貿企業等全面復工復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恢復正常運行。同時,籌備舉辦重大招商活動,推動重大項目、工程進展,從而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瞭解,具體復工策略或仍由企業所在區牽頭細化。一位嘉定區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區內相關委辦局正在製作相關手冊,將於近日公示。

曾剛認爲,疫情着實給上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靜態管理讓生產性企業倍感壓力,如何讓產業界有明確預期、手持預案,有信心接訂單,更有信心完成訂單,仍需要相關部門對本輪抗疫進行復盤,給出結論和後續預案。

隨着防疫取得階段性勝利,防控措施會逐步解除,三區的劃分可能還會存在,身處封控區的人員、企業可能仍然無法自由流動、生產。在業內看來,這存在着巨大的風險敞口——勞動者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無故曠工;企業如何證明自己因故無法生產?

對此,法律界人士建議有需求的人士保留證據,證明存在“不可抗力”。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權益合夥人吳亮律師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三區劃分、高中低風險區、小區居委/街鎮的管控通知等可以作爲不可抗力的初步證據,如果需要更加明確的證據,可以聯繫公證處。

吳亮補充稱,在對外貿易中,不可抗力公證書是被普遍接受、具有域外效力的證明文件。企業可以通過向公證處申請出具不可抗力公證證明,遇到爭議時,由此證明存在因不可抗力導致無法履約,作爲合同履行瑕疵的抗辯理由。

04

外貿通航:閉環中的上海港,出口依舊繁忙

消費、外貿和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針對出口和投資,《行動方案》撥出專項資金用於穩外貿穩外資。

全域靜態管理期間,不少港口人閉環管理在工作崗位,努力克服對進出口的不利影響。

“現在的海外車市車輛資源持續緊張,疫情期間爲了保障出口,我們的物流員工一直堅守在碼頭,沒有回家。”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從事港口物流的員工就有100多人,喫住都在碼頭,完全是閉環管理。 

2022年4月23日,上海電氣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車間工作。4月下旬,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確保企業防疫形勢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以“閉環生產”模式,力保重大項目,做好防疫生產“兩不誤”。圖/新華

據上海市統計局數據,4月,上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191.49億元,比去年同月下降36.5%。其中,出口695.96億元,比去年同月下降43.8%;進口1495.53億元,下降32.5%。1月-4月上海實現進出口總額12269.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1%。作爲中國最重要的樞紐港口之一,上海港對於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可謂舉足輕重。中國港口協會數據顯示,4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308.5萬標準箱,爲去年同期的82.4%;5月以來,作業量持續回升,日均作業量達11.2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 

在《行動方案》中,上海市政府特別提到要在穩外貿方面,加大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支持力度,鼓勵港航企業減免貨物堆存費和滯箱費,助力外貿企業履約訂單。

“上海市政府給了很大的支持,上海市有關委辦的領導每天和我們開會,但是在上海之外的公路運輸還是有阻力。”談及車輛從下線到裝船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時,趙愛民說,“我們通過江海聯運及鐵海聯運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將鄭州及南京基地生產的整車從長江運到上海的海通碼頭,最後出口海外。”趙愛民介紹,儘管面臨疫情考驗,芯片供應資源也依然緊張,我們的基盤市場和新興市場依然保持着良性上升的趨勢,例如在墨西哥市場,前四個月的銷量就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水平。2022年1月-4月,上汽海外銷量超過21萬輛,同比增長30.5%;今年全年目標80萬輛。 

在外貿總體增長的情況下,企業仍有問題待解。上海明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每年爲上百家紡織、印刷等領域的外貿工廠提供工廠審覈諮詢及資源對接服務,總經理盧旭東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今年一個明顯問題是海運價格的快速上漲。以上海到洛杉磯的航線爲例,疫情之前,去往美國的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價格在500美元左右,此後一度飆升至1.3萬美元至1.4萬美元,今年企業可能賺不到什麼錢,“叫好不叫座”。 

對於2022年的整體外貿形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鄧宇認爲,2022年全球疫情穩定後,海外需求將可能走弱。但整體出口的良好形勢仍會延續一段時期,邊際放緩的趨勢將逐漸形成。從出口量看,預計海外市場耐用品、消費品以及防疫物資等出口將減少,部分訂單會迴流到其他國家。預計2022年出口與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爲4.5%和7.5%,貿易順差維持在6500億美元左右。

明星外企特斯拉的表現也值得關注。4月19日,特斯拉上海工廠在停產三週後復工復產。5月11日,裝載着4767輛特斯拉電動車的滾裝船發往歐洲。作爲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特斯拉中國今年前四個月交付新車18.3萬輛,同比增長超1.7倍,其中出口就超過7萬輛。

“我們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表示,“相信疫情只是短暫的一次測驗和挑戰,我們從復工的過程當中也看到了各界應對挑戰的能力,相信(生產)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

復工復產帶來的信心有望轉化爲特斯拉在華的新投資。有報道稱,特斯拉準備擴張上海工廠的產能,使其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倍,達到年產100萬輛電動車。對此,特斯拉中國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目前沒有相關信息。 

《行動方案》專門提到要多措並舉穩外資、穩外貿,比如建立重點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專員服務機制,實行專人跟蹤服務,幫助重點外資企業解決復工復產、物流運輸、防疫物資等突出問題;同時還提出,要保障重大外資項目順利推進,啓用重大外資項目線上服務系統,線上線下協同;還要保證在談的、簽約的、在建的項目儘快恢復運轉。 

上海市強調要支持外資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着力穩定外資外貿企業預期和信心;特別強調要統籌用好國家外經貿發展和該市商務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資金,調整資金使用方式,加大資金支持範圍和力度,重點用於2022年度穩外貿穩外資,對產業鏈供應鏈重點外資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看來,穩外資最重要的就是提振信心,《行動方案》把今年本來要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提前啓動,也表明了上海對於外資發展的高度重視。在外貿領域,此次提出的加大對企業在出口退稅、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助力外貿企業履約訂單、實施通關便利化措施,以及鼓勵減免貨物堆存費、滯箱費等具體細則,都將爲外貿企業減輕實際的壓力。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4月,上海新設外資企業數、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外資實現“三增長”。其中,實際使用外資77.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3%。5月30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在發佈會上表示,將認真落實國家和本市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全力穩定企業在滬發展的預期和信心。

“大部分的外資投資計劃不會有變化,很多看好中國市場的外資也會繼續投資。特別是一些金融機構,因爲金融准入的持續放開政策,他們也會持續對上海這個金融中心進行投資。”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但是製造業就需要進一步觀察了,因爲集中製造的體系已經出現了變化,多點佈局此前就已經成爲了趨勢。

05

證券業:疫情影響有限,恢復節奏各不同

6月1日,沉寂了兩個月之久的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恢復了往日的喧譁。

不同於其他行業,疫情給金融機構業務開展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不過也有少部分機構表示,疫情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線下業務的開展。如今,一切都將回歸正軌。 

作爲一家大型券商的崗位關鍵人員,王剛已經在公司連續駐守超過兩個月。“解封第一天終於可以回家了,回去好好休息下。”王剛說,“兩個多月時間喫住都在公司,一直都很忙碌。”

另一邊,居家辦公78天之久的李璐也異常興奮。“終於可以回到公司正常上班了。”李璐在一家位於陸家嘴的基金公司上班,她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儘管居家辦公可以節省上下班時間,但是工作生活邊界完全模糊了,感覺更忙了。”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採訪中瞭解到,疫情期間,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所有業務幾乎都在正常開展,受到影響十分有限。這些機構都實行了重要崗位人員的持續駐守,保證投資、交易、風控、運營、IT等部門的人員在崗。

“交易、IT、運營、清算等部門都有人員一直在公司,期間有的員工進行了輪換,也有少數從頭堅持到尾。”李璐說。國金證券表示,公司信息技術部從3月13日開始安排關鍵崗位人員駐紮公司,保證了交易系統、辦公系統的有序運行。 

實際上,在本輪疫情前,各家機構的路演、會議、培訓等大部分業務已經完全轉爲線上。線上辦公模式也減輕了疫情造成的影響。

“因爲行情波動較大,疫情期間我們組織了100多場線上路演,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行情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遠大於疫情。”李璐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國金證券人士表示,疫情期間,公司各部門組織了超50場不同規模的線上路演,包括市場分析、策略分享、主題交流等。

對於投行、資管等需要出差的業務,基本上都由相關分公司人員配合完成,影響並不大。相比較之下,經紀業務或受到一定影響。不過,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有自家的客戶端,很多業務都可以通過客戶端進行非現場辦理。 

據報道,自6月1日起,31家上海法人證券公司中,有28家全面復工復產,佔比達90%。911家上海證券分支機構中,有452家全面復工復產,220家分支機構可提供現場服務。

各家金融機構都在緊鑼密鼓準備全面復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等機構已完成“數字哨兵”安裝工作,並部署下屬所有分支機構完成“場所碼”張貼。 

根據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瞭解,若要全面復工尚需一定時間,大部分機構依然採取輪崗制,而且各家復工節奏也有所不同。

“只有一些需要在6月1日輪崗的同事接到了上班通知,其他人暫無通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也有券商人士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尚無接到通知。 

國金證券人士表示,因辦公大廈尚不具備現場復工條件,“目前我們還是鼓勵居家辦公,非必要不去現場辦公。輪崗人員要求帶好換洗衣服等生活用品,做好被封控、管控的準備。” 

實際上,各家金融機構目前採取的均是分批覆工狀態。從最小化到分批輪崗,再到全面復工,優先確保投資交易等核心工作崗位。

中信保誠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目前公司正在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復工復產指引積極制定返崗計劃,提前做好環境消殺、配套保障,安裝部署“場所碼”等數字化防疫手段。確保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逐步有序擴大復工復產範圍。

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申萬宏源等多家券商均提前部署了復工安排。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依然採取輪崗+居家辦公相結合的模式。一些金融機構要求,要安全有序、分批次到現場辦公,部分人員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到現場辦公,其他人員則視情況而定。

06

金融支撐:告別單點發力,強化助企紓困功能

過去兩月,上海金融機構在抗疫方面推出的支持政策不斷見諸報道。本次發佈的《行動方案》中,“強化金融助企紓困功能”則被進一步強調。

受疫情影響,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從業者面臨不小的挑戰。“錢確實不太能及時週轉過來。”在上海一位餐飲行業從業者眼中,銀行的延期還本付息服務提供了一次“喘息”的機會。

“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延期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不超過2022年底,不影響徵信記錄,並免收罰息。”與以往對比,《行動方案》的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梳理。

在上海銀保監局3月末印發《關於做好上海銀行業無縫續貸有關工作的通知》的基礎上,《行動方案》對於服務對象有了進一步拓展。

“推動試點銀行將無縫續貸服務對象從小微企業拓展至中型企業。積極開發線上無縫續貸產品,按照‘零門檻申請、零費用辦理、零週期續貸’導向,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週轉無縫續貸,力爭2022年無縫續貸增量達到1000億元。”《行動方案》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穩定企業融資預期之外,部分企業的需求在於增量貸款部分。有小微企業主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企業因資質問題難以獲得信貸支持。

《行動方案》中亦提到擴大信貸投放:鼓勵銀行類金融機構設立企業紓困專項貸款,由在滬銀行向防疫重點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優惠利率的紓困貸款。積極用好國家各類再貸款支持政策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對重點領域和困難企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這個比較重要,也比較新。”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設立企業紓困專項貸款與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貨幣政策工具相結合,屬於政策性工具,能夠彌補銀行靠自己做紓困的不足。 

當前已有多家在滬銀行推出專項貸款,據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不完全統計,專項信貸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其中,上海銀行設立10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優先用於上海地區防疫抗疫及復工復產。

“需要紓困的企業可能受疫情影響大,風險較高,存在着較大的還款壓力,甚至經營的連續性存在較大的問題,如果僅靠銀行,不符合其審慎的要求。所以要與政策性支持手段相結合,比如圍繞央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者加大政策性擔保,以降低銀行風險。”曾剛進一步指出。 

這點在《行動方案》中亦有提及,將支持融資擔保機構進一步擴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按0.5%收取擔保費,對政策性的創業擔保項目免收擔保費,對政策性的農業擔保項目給予貼息貼費。區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含)以下。

在曾剛看來,《行動方案》實際上是“一攬子經濟政策”,不同於以往從金融單點出發,而是金融作爲配套,在一攬子政策規劃下更好地支持企業紓困。

“上海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經濟停擺,重啓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社會經濟的全盤部署。金融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發揮的是支撐、撬動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之間需要更有效協同。”曾剛表示。 

在5月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表示,《行動方案》發佈後,將盡快出臺金融助企紓困政策指引以及配套問答解讀等,確保政策舉措落實到位。

07

企業紓困進行時,更盼恢復正常發展

《新民晚報》報道,某外貿公司儘管在5月1日就進入了復工復產“白名單”,但負責人權衡良久,選擇了繼續“靜默”。“復工復產後,員工必須居住在廠內閉環管理。但工廠沒有可居住的環境,缺乏足夠的獨立衛生間、洗浴間和宿舍。”

該企業認爲,即便有能力把防疫措施安排妥當,啓動了生產線,還會發生原物料運不進來,庫存僅夠一兩週生產的情況。 

上海中小企業發展報告最新數據顯示,中小企業數量超過50萬戶,佔全市法人企業總數99.5%以上,從業人數1169萬。 

面向脆弱而龐大的中小企業羣體,《行動方案》中首先提到的第一大板塊即“千方百計爲各類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從階段性緩繳“五險一金”和稅款、擴大房屋租金減免範圍、多渠道爲企業減費讓利、加大退稅減稅力度、發放援企穩崗補貼等方面,綜合實施“緩免減退補”政策,多管齊下爲企業減負。

首先是緩繳。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以及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規定緩繳社會保險費;受疫情影響的用人單位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納稅人可向稅務機關申請延期納稅申報或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

其次是減免。落實國有企業爲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6個月免租金,預計將惠及9萬多市場主體,減免約140億元。除了房租,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電費、天然氣費10%的財政補貼,免收3個月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等。

然後是補貼。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在更多行業實施增值稅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對餐飲、零售、旅遊、交通運輸、文體娛樂、住宿、會展等困難行業企業給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穩崗補貼,每戶企業補貼上限300萬元,鼓勵企業穩崗留崗。對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給予每人2000元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此次政策的一個閃光點是,上海政府提出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補貼進一步促進就業。不是直接發錢,而是作爲人力資本投資的方式。”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認爲,這提高了求職者的素質和能力,減少企業要求的能力和個人所具備的技能之間的能力差,可以稱爲人才的供給側改革。大學生的素質和技能要適應現在新型技術的要求,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傳統行業也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這對當下大學生和求職者是實實在在、根本性的幫助。

市級的紓困政策以外,各個區也出臺各自政策。寶山區發佈了助企紓困10條措施和25項指引,實施助企幫困“億萬千”行動,拿出10億元資金,扶持萬家中小企業和千家重點企業。同時協調28家金融機構建立“敢貸、能貸、會貸”機制,爲科創企業、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貼息和擔保費補貼,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難問題。

企業普遍對《行動方案》中的紓困政策表示歡迎,認爲對解決企業困難有直接幫助。但也有不少聲音呼籲,助企紓困政策還有提升精準性、直達性和普惠性的空間。

比如中小企業最爲關注的社保問題和房租問題。有企業主表示,現有的扶持政策主要聚焦在銀行放貸降低門檻和允許企業緩繳社保,但緩繳不代表不繳。2020年疫情暴發時,曾推出中小微企業三項社保(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免徵5個月、大型企業3個月社保減半的“大招”,不少企業期待這次疫情也有類似政策出臺。

在房租方面,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總商會副會長曹文潔建議擴大減免租金的實施主體,將集體性質的房屋參照納入本次的減免實施主體中,倡導非國有物業企業與租戶通過協商採取免租、減租、緩租等舉措,並鼓勵金融機構對減免租金的物業企業給予一定金融支持。

對於企業來講,紓困只是解決短期問題,更重要的是發展。企業們當前最希望的還是全面恢復往常的經濟生活。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在爲幫助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推出的小程序“益企服”平臺上,共有超過1.2萬家企業註冊,總訪問量超370萬次,累計受理復工復產訴求近5000項。

“疫情是重大挑戰,也相當於給上海做了一次全面體驗。”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曾剛告訴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針對疫情中暴露出的問題,給了相關部門針對性整治的抓手,可以查缺補漏、紮緊圍欄。比如,城市基層管理時,理解、執行政策的手段問題,可以強化法治建設、法治理念;比如,長三角可以在抗疫中發揮更大作用,協調聯防聯控,形成合力。

“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無論抗疫還是復工復產,只要是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向好發展的,我們都要盡力而爲。”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在商會理事會議上直言,希望所有的企業將眼前的困難當作一種“經歷”、一種“閱歷”,並將其轉化爲邁向百年企業的一種動力。“春天一定會來”。

正如新華社撰文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受到的衝擊影響仍是階段性的、暫時的,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向好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 

(實習生鄧雨潔對此文亦有貢獻,文中王剛、李璐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