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可持续的投资之一,其回报也具有多样性。然而,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且费用不菲,导致一部分学生卡在了求学之路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因各种原因希求获得教育援助。尽管政府和学校采取了控制学费标准、发放奖学金等措施,却并不足以覆盖全部需求。

与国际上精密且多元的援助网状相比,在国内,学生可获得的高等教育援助资源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基于这一需求背景,在借鉴英美等国家贷款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兴业消费金融的“金融助教”项目——“兴才计划”不断拓展升级,并形成了具备模式意义的服务矩阵,用一套组合拳做好教育事业“金融+”,为广大学子贯通教育“最后一公里”。

2022年,该产品还将覆盖人群拓展至在职人士。目前,除国内全日制高等教育贷款外,家长还可通过“兴才计划”替在校子女申请贷款,用于赴海外求学;而大专学历及以上的在职人士,可由本人申请贷款用于深造。

借鉴英美模式,功能再度分层与升级

在欧美等教育重地及发达经济体内,助学与留学贷款现已形成完整的生态,其中包括国家补助、学校资助、及市场中的众多私人贷款机构。除政策性的支持外,国外高校采取与声誉良好的私人贷款机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贷款,利率普遍在8%上下。

历来重视教育的中国也在不断发力。2021年9月14日,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进一步提高,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每年申请贷款额度分别被提高至不超过1.2万元与不超过1.6万元。

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在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但国家助学贷款与商业银行的贷款产品仍无法有效满足所有需求。“兴才计划”正是伫立于这一背景,形成了有效的模式优势,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兴才计划”是由兴业消费金融于2020年推出的供家长申请,用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贷款产品。其最高额度20万,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五年内只需还付利息,期限最长为20年,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也可申请该产品。区别于国家助学贷款,“兴才计划”面向所有大学生家庭。

据了解,“兴才计划”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调研了英、美等国的助学贷款模式,并借鉴了其中的优势经验。如在贷款人的设计上,该产品就参考了其中的“家长贷款”模式,即由家长代替学生申请,全程资金用途监控,用以防止资金流向学业之外的无度消费,同时落实了第二还款人,助学贷款的可把握性、可持续性由此增强。而贷款授信额度则综合考虑学生剩余学制的学费、生活费等合理开支,发放方式按照学制分批发放。

2021年,“兴才计划”领先提出“90天无条件退贷”政策,该政策允许申请人在贷款核准后90天内无条件退贷,利息全额返还。这一政策,减轻了贷款申请人的决策压力,将消费者保护工作做到了实处。

2022年,该产品再度重新升级功能,并进行了更加细致和多元的业务分层。截至目前,“兴才计划”可由在校生家长申请,用于子女接受国内、外全日制高等教育;而大专学历及以上的在职人士,则可直接由本人申请用于接受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专升本、在职硕士等)。此外,以上两类申请,均无需提供担保和抵押。

一套组合拳,做好教育服务“金融+”

除了产品本身不断打磨与升级,“兴才计划”还基于广布的“金融脉络”,形成了具备模式意义的服务矩阵,用一套组合拳做好教育事业的“金融+”,为广大学子贯通教育“最后一公里”。

2017年,兴业消费金融就发挥金融机构的科技优势,与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开发了“福建助学”智慧资助平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和精准资助。“福建助学”智慧资助公益平台,运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福建省内高中阶段以上近700所学校学生资助对象精准认定、资助名额精准分配和资助群体分类施策。截至2021年底,累计注册人数超过180万,已精准认定出享受国家助学金对象78.67万人,助学贷款资格对象18.7万人。

2018年,兴业消费金融与资助中心共同成立“福建省学生资助热线服务中心”,通过400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服务。

2021年6月,“兴才励志成长基地”正式启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造了一个涵盖勤工助学、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劳动意识 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公益性服务平台,帮助他们明晰职业发展定位,补齐自身短板。

此外,为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奖励在乡村教育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兴业消费金融还向福建省教育厅捐资设立了“兴才计划”奖教助学金,首期150万元已经落实到位。其中,“兴才计划助学金”的奖励对象向福建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子女、残疾学生、孤儿以及其他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农村学生倾斜,已经累计为195名高校学生发放该助学金,其中农村户籍学生占比68.6%。 

最后一公里才是最重要的一公里

有关研究显示:与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相比,经由贷款完成学位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享有更高收入。

“兴才计划”自推出以来,为大量家庭提供支持,使得贯通教育“最后一公里”变得不再困难。而在众多的申请案例中,有一些家庭的做法则打破了我们对国内助学贷款的惯性印象。如来自福建莆田的吴同学,出生于当地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品学兼优,兴趣爱好广泛,高考更是发挥稳定,成功被上海一所985高校所录取。吴爸爸是在一场宣讲会上听说了“兴才计划”教育贷款。起初,他觉得这是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设,自己家庭并不是非常需要。后来他了解到,该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充贷款,不仅可预防资金流向非理性消费,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诚信、理性的信用管理观念,他便为孩子申请了兴才计划贷款,希望儿子更从容、专注地面对大学生活。

吴爸爸做法,代表着国内一部分家长教育理念的升级,他们注重教育品质,并通过多元化手段培养子女的独立性。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末,“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已经服务超过3.5万户大学生家庭,累计放款金额约11.38亿元。这些数据正是兴业消费金融践行普惠金融、全力支持教育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兴业消费金融也将继续围绕教育场景,不断优化服务,满足更多客户的金融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