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瀏陽6月8日電 (唐小晴 湯顯樂 陳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升造血功能,是實現鄉村振興關鍵所在。湖南瀏陽引導村集體和村民,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喚醒“沉睡的農房”,發展鄉村旅遊、研學、民宿等新業態,推動村集體經濟“加速跑”。

2015年,國務院在全國設立33個宅基地改革試點縣(市、區),瀏陽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縣市。2020年,瀏陽又入選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通過大刀闊斧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瀏陽農村大量閒置宅基地和閒置房屋“活”了起來,去年盤活閒置農房1986宗,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7149萬元。

改革中,瀏陽集裏街道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改革運行機制,因地制宜探索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產業帶動型、農房合作型的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模式,率先組建瀏陽首家集體經濟合作聯社-集裏街道西湖村經濟合作聯社,不斷增強鄉村“造血”功能。

集裏街道西湖村盤活西湖山頂閒置房屋,村級經濟合作聯社與200多名村民共同入股,籌集資金200萬元,成立瀏陽市領峯鄉村發展有限公司,發揮“農業+文化+旅遊”產業模式,做強做大鄉村服務、生態農產品、鄉村旅遊等品牌,拓寬羣衆增收渠道,帶動農業產業化、集羣化、專業化、新型化發展。

“村裏打造了特色餐飲、休閒飲品形象店,還有釣魚基地、生態果園、有機蔬菜基地等,也引進瀏陽高端餐飲品牌入駐,加快餐飲產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西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黎旭表示,通過建立一核多元的農村發展體系,發掘服務農村治理新動能,打造城鄉經濟結合新引擎,西湖村建立農村經濟組織新品牌,激活綠色美麗資源新經濟,讓資源變資產,讓資產變資金,讓資金進村民口袋。

改革成果變爲農業、農村、農民的致富密碼。2018年產權改革制度開始前,西湖村全年集體經濟共計5.9萬元。去年,村集體經濟突破100萬元,首次分紅47萬元。

集裏街道制定並啓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水波介紹,社村共建嚴格按照“一社聯一村,一村謀一策”的發展思路實施,由轄區的7個城市社區與8個農業村進行結對,整合各自組織、隊伍、陣地等資源,擴大雙方“朋友圈”,實現共享共有、優勢互補,推動城鄉共治和共富,實現“1+1”大於2的目標。

“我們形成了豆豉、有機蔬菜、糧食生產千畝片、特色養殖基地等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以服務瀏陽城區爲中心的果蔬園,農村片區經濟整體呈現出勃勃生機。還有村莊利用閒置山林與村民共同入股籌集資金成立大山戶外運動有限公司,發展摩托車戶外騎行,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周水波說。

據統計,2021年,集裏街道8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56.6萬元,村均32.1萬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同比2018年增長474%,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鑑經驗。(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