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邱江)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因其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而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该公司在随后的风险提示公告中,除了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外,还特别提到有券商研报对公司经营指标做了预测,言下之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证券分析师报告和其股价异动之间的微妙关系。

“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股价等指标进行了预测。公司在此提示,上述指标预测为证券公司单方面预测,公司未就上述指标预测进行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这家科创板公司在公告中的这段描述,顿时让券商面临打脸“尴尬”。

同样让券商“尴尬”的还有前不久刚发生的“美女分析师预测4000点”事件。一名细分行业的女分析师,截了一张上证指数3220点的图片,并配以“我应该是全网第一个喊4000点的人吧,相信相信的力量”的文字,发在了朋友圈里。此举在吸引眼球无数的同时,也让其所在的券商立刻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于监管而言,中证协在2020年组织修订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对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予以规范。依据《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证券分析师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专业、诚信的执业原则,并且要规范自身行为。

今年4月,中证协又向各证券公司发布加强证券分析师管理有关事项通报。中证协提到,证券分析师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个别分析师的不当言行可能会引发所在机构甚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危机。各券商应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防范证券分析师声誉风险,维护行业声誉。券商要加强分析师发表言论管理,督促分析师廉洁从业。同时,各券商应建立健全分析师向客户服务、发布信息和言论的事前报备审批程序,防范分析师执业活动脱离公司统一管控。

于市场而言,毋庸讳言的是,A股市场目前仍是一个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他们对市场中纷杂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情绪易受各种言论的影响和传染。类似4000点、一万点这样直白的观点,以言辞表达虚浮夸张取胜,缺乏严谨的逻辑考量,再经一些媒体传播的推波助澜,很容易影响到一些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引发“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导致他们在投资上出现重大损失。类似的教训,并不鲜见。

于分析师而言,其个人地位和品牌的确立,离不开声誉的维护。为了博出位,或故作惊人之语,或剑走偏锋,虽一时能吸睛无数,但长此以往,势必对个人声誉造成影响,令自己成为行业里的笑话、段子里的素材,进而危及个人职业生涯。更为严重的是,会令整个行业的信誉受损。这方面不胜枚举的监管案例,当成为每个证券分析师的前车之鉴。

为维护健康的资本市场生态,证券分析师,还请谨言慎行。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