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宜昌6月10日消息(記者朱娜)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三峽移民”至此有何新發展?6月7日,“巍巍三峽”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宜昌夷陵許家衝,感受壩區移民新村新面貌。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全景(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見證鄉村鉅變 一首《黨員公約》唱出移民新村新風貌

  從三峽大壩左岸一路蜿蜒向上,寬闊的柏油馬路旁,一棟棟具有峽江風情的白牆灰瓦民居建築隨即映入眼簾。

  這裏是被譽爲“壩頭庫首第一村”的許家衝村。

  許家衝村位於三峽大壩壩頭庫首,因三峽工程移民,1994年、2005年兩次合村,原覃家沱村、蘇家坳村、西灣村陸續併入,形成現在的新許家衝村。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移民陳列館(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由於三峽工程建設急、搬遷急、安置急,剛搬來時,村裏人均不到三分地,缺乏生產資料,村民一時無法適應,鄉村發展曾一度處於停滯狀態。

  怎樣讓許家沖人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是擺在當時村黨支部班子成員面前的現實難題。

  要改變現狀,先改變觀念。

  許家衝村黨支部書記望作戰介紹,在黨建引領下,村黨委成員發動村民自創《村民公約》和《黨員公約》,結合流傳於三峽地區的民俗曲腔,把鄉村鄉規唱出來,讓黨員和羣衆把規矩唱在嘴邊,記在心裏,引導村風村俗。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黨員公約》曲譜(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村黨支部還帶領村民整治廢棄廠房,引導村民積極開展垃圾分類,進行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建設綠水青山的生態文明鄉村。

  “壩頭庫首第一村,三峽茶谷東大門……”“勤勞致富靠雙手,發展產業我帶頭……”“全心全意爲人民,優質服務暖民心……”

  如今,許家衝村委會廣場上、沿街道路旁,隨處可見這首帶有三峽漁鼓調特色的歌謠《黨員公約》。這也是許家衝村近30年發展鉅變的真實寫照。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沿街民居建築外牆上描繪的“峽江繡女”圖(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立足峽江特色 多元產業融合走出發展致富新路徑

  漫步許家衝村,一牆一路入目皆成景。

  村民們將生態茶園、柑橘採摘、峽江繡女等村內特色產業及品牌,以壁畫形式搬上自家房屋外牆,向遊人展示許家衝的亮麗名片。

  發展多元化特色產業也是許家衝一路從貧困村走向小康村,再到生態文明村,探索出的致富發展新路徑。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民居建築外牆上描繪的採茶圖(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許家衝有着靠近三峽大壩的獨特資源稟賦,我們不能端着‘金飯碗’要飯。”作爲許家衝的致富帶頭人,謝蓉談及創業初衷時感慨不已。

  謝蓉介紹,創業初期,她組建宜昌繡女工藝品專業合作社,靠收購村民手中的十字繡掛畫和鞋墊,拿到附近景點去賣,可效果甚微。後來,她立足峽江特色“牽花繡”,同時進軍網絡市場,客源不斷。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徐興敏繡制的中華鱘圖案布藝繡品(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如今,謝蓉將車間擴大到1200多平方米,帶動周邊一大批婦女在家門口就業。

  徐興敏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從最初打零工開始,到成長爲“牽花繡”第六代非遺傳承人,她學習做“牽花繡”設計、帶團隊,實現帶娃、工作兩不誤。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繡女們在繡制香包(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看到許家衝發展越來越好,2018年,“85後”望華鑫辭掉在外省的工作回鄉創業。

  從改變產品種類,到改版包裝設計,她接手父親成立的宜昌雙獅嶺茶葉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農民”模式,穩定帶動社員630戶,精製高端茶,發展新零售、茶旅遊,推動合作社茶產值從1000多萬元提高到6000萬元。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望華鑫在直播間向網友推介綠茶(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同時,望華鑫還開設“三峽茶姑娘”視頻號,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向網友展示三峽好茶。

【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許家衝村三峽·艾民宿(央廣網記者 朱娜 攝)

  近年來,隨着鄉村遊的發展,許家衝引導村民開設民宿,全村現已發展民宿餐飲近40家。如今的許家衝,已走出了一條集手工繡品、民宿旅遊、電商體驗等多業並舉融合發展的致富新路徑。

原標題:【巍巍三峽】走進宜昌“壩頭庫首第一村”解碼移民“致富經”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