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社會安全感的嚴肅議題,沒有任何娛樂化的空間,也絕不能成爲一種牟利素材。

文 | 江城

唐山女子遭性騷擾、毆打一事,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激起了全社會公憤。但讓人意外的是,有人似乎從這裏嗅到“商機”,居然冒充起了打人者藉機牟利。

媒體梳理發現,短視頻平臺上開始出現大量賬號,根據網友懷疑的對象更改賬戶名,冒充打人案參與者蹭流量,甚至開啓了直播。這些假賬號一時間讓人真假難辨,很多視頻內容在互聯網上瘋傳着,不少博主也確實“火”了。

不得不說,這種博流量的方式實在是太沒底線。這是一起非常嚴肅且惡劣的案件,是一個關於社會安全感的嚴肅議題,沒有任何娛樂化的空間,也絕不能成爲一種牟利素材。這些渾水摸魚的短視頻博主是在消費社會的良心與正義。

而且,這些編造出來的視頻,也極容易帶偏輿論焦點。這幾天,我們看了不少所謂言之鑿鑿、以打人者自居的視頻,或是對受害人的身份進行揭祕,曝光所謂“內幕”,炫耀自己的能力。

這些信息,在當前公衆情緒極其強烈的輿論場,很容易“帶節奏”,當然,也很容易給博主帶來流量收益。這種冒充者的視頻,就是對社會信任的極大消耗,造成無謂的網絡撕扯。

其實,事件中的9名犯罪嫌疑人在昨天全被抓捕,從事件細節看,其中不少都是在逃亡過程中被捕。從這些就能看出,那些所謂頂着打人者名號,悠哉遊哉發短視頻、開直播的博主,可信度有幾成了。

對於這些問題,短視頻平臺不能坐視不理。目前,多個短視頻平臺已陸續將“唐山打人案”中,多個蹭熱度、仿冒賬號封禁。這顯然是落實平臺責任的題中之義。

令人感慨的是,有一些網絡用戶因爲被誤認爲是打人者,遭到了鋪天蓋地的網暴,苦不堪言,最後只能報警求助。然而也有一些人,對這個“打人者”身份趨之若鶩,網暴、辱罵在所不惜,只要能獲得流量。

這樣刺目的對比,也再次顯示了流量誘惑、利益裹挾之下對正常三觀的扭曲。這些從打人事件衍生出來的亂象,也是另一種醜陋。說得不客氣一些,部分網友通過僞裝身份的方式,放大了打人者的惡劣,挑戰了公衆的良知,助長着歪風邪氣。

人們應該對這種蹭流量的行爲自發抵制,同時也應當留一個心眼。隨着打人者全部被捕,這些冒充者可能會暫時消停,但也難說之後是否又會以當事人親戚朋友的身份再收割一波流量。人們對於這類所謂爆料的短視頻,需得多一分甄別的細心。

同時,也應當提醒一句,在該事件引發全國關注的情形下,湧現出各類賬號、各類信息都是可能的。相關部門和互聯網平臺應當加強信息覈實,對一些網絡賬號的真實性及時作出認證,對於冒充者更要及時處理。尤其對平臺而言,應當及時開啓治理模式,重視這些網絡曝光的線索,順藤摸瓜,作出相應處理,對這些藉機蹭流量的賬號進行規制、打假。

這起打人事件發生在燒烤店裏,但留下的很多治理議題卻是在網絡上的,其中就包括如何在突發事件之後加強網絡信息的識別與判定。這些蹭流量的冒充者,就是其中一個很現實具體的案例,也值得人們重視與警惕。

撰稿 / 江城(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