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數DataVision  黎佳瑜

在朋友圈銷聲匿跡多年後,曾經喜提和諧號的微商開始分批喜提上市了。

過去一年裏,排隊衝刺IPO的隊伍中,出現了多個曾靠微商發家的公司。比如新消費品牌認養一頭牛,老國貨韓束,還有醫美面膜雙雄敷爾佳與鉅子生物,甚至還有周杰倫的身影——今年3月,被稱爲“周杰倫概念股”的巨星傳奇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其在一年內第二次某求上市。

相比當年在朋友圈的捨我其誰,在這些公司的招股書中,微商往事大多被精心處理、一筆帶過。

本文就將通過它們的招股書,來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曾經的微商們爲何要密集謀求上市?

2、招股書中是如何隱藏它們的微商基因的?

3、洗掉微商標籤總共需要幾步?

01刻在骨子裏的微商基因

前有教父吳召國把公司年會開進人民大會堂,後有教母張庭豪擲17億在浦東買樓,微商們總是樂於對外展示驚人的財力,卻除了“+V諮詢”以外,鮮少分享他們的致富祕訣。

但隨着招股書的披露,衆多頭銜等身的微商大佬現身聚光燈下,其財富密碼也隨之公開。

(1)操着賣白菜的心,賺着賣白粉的錢。

招股書顯示,巨星傳奇的魔胴咖啡等健康管理產品,毛利率穩定在70%以上,吊打一切咖啡飲料;鉅子生物的醫美面膜去年毛利率高達87.2%,而醫美面膜這個品類的毛利率,平均高出普通面膜30%[2]。

從定價看,魔胴咖啡平均單杯價格直逼星巴克,醫美面膜的價格更是倍殺同行。國產面膜的售價大多在5-15元之間,比如潤百顏、薇諾娜爲代表的功能性護膚品牌,而敷爾佳、可復美(鉅子生物)等醫美面膜,單片售價在30元以上[2]。

但實際上,這些產品的成本非常低,醫美面膜的單片生產成本大多隻有1.4-1.6元[2],相比核心成分高度內卷的護膚品,醫美面膜的配方成分高度精簡,核心成分不是玻尿酸,就是膠原蛋白——有肯定有,但有多少就說不準了。

(2)營銷概念吸引消費,逆襲爽文吸引代理。

早年被代理們炒得火熱的醫美面膜,實際是用於術後修復的醫用敷料,其精妙之處在於,蹭着醫美的紅利降低認知門檻,同時營造出輕鬆變美的幻覺。做一次線雕項目動輒數千元,但以“模擬線雕技術”爲賣點的醫美面膜只需30元一張。

這種傳統藝能也繼承到了招股書裏,據巨星傳奇描述,魔胴咖啡是一種基於生酮減肥法、能夠管理體重的“防彈飲料”。

由於醫美面膜慘遭藥監局打假,敷爾佳與鉅子生物對此已隻字不提,改走“專業皮膚護理”賽道,敷爾佳主打玻尿酸(原料採購自華熙生物),鉅子生物則是反覆強調自主研發的“重組膠原蛋白”成分。

包裝產品只是鋪墊,微商的另一個營銷重點是代理——打造一個可複製的草根逆襲故事,吸引更多寶媽、學生黨們加入做代理。因此,一個合格的微商朋友圈,往往是轉賬截圖和人生感悟交相輝映,既有跟奧巴馬這種政要握手合影(PS的),也有全款拿下瑪莎拉蒂的雄厚財力。

想學嗎,私信我+V一對一輔導。

代理制度成爲微商最易被識別的特徵。代理鏈條的層級與業績掛鉤,賣的貨越多,代理等級越高,拿貨價也越低;但對於大部分代理而言,做大業績,只能靠自己大量囤貨,同時發展下線,轉嫁庫存之餘還能拿提成。

微商品牌的銷量與代理規模高度掛鉤。魔胴咖啡的分銷商上萬,TST號稱幫助1246萬人就業,足以讓郭臺銘和王興同時沉默。只是,這種拉人頭、搞分銷的玩法與傳銷一步之遙,曾榮獲上海市青浦區納稅冠軍的TST,今年便因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

所以,謀求上市的微商品牌,都在有意識地與代理商做切割。

韓束的招股書對此隻字不提,巨星傳奇發揮語言的藝術,把微商包裝成“新零售分銷網絡”,並將總代理商崑山汀奢的股權完全剝離;敷爾佳改良分銷模式,搞起分銷聯盟,讓代理直接向品牌方訂貨,鉅子生物則忙着和搞微商的子公司“西安創客村”撇清關係[3]。

可光是招股書做文章還不夠,微商品牌想要洗白上岸,還要付出更多代價。

02痛失代理商的洗白之路

微商最令人詬病的,是層層壓貨的經銷模式,微商模式最吸引人的,同樣也是層層壓貨帶來的高週轉和高毛利。

但走到了上市這一步,也意味着這種有爭議的銷售模式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慘遭避嫌的西安創客村一度是鉅子生物的出貨大戶,在2019年貢獻了集團過半營收。此後兩年,其銷售額不升反降,營收佔比也下降到29.3%。這背後是微商渠道策略的變化——重直銷,輕分銷。

既然代理壓貨有風險,那就拓展直銷渠道,把貨直接賣給消費者。以天貓、京東等線上電商旗艦店爲新陣地,鉅子生物與敷爾佳近幾年的直銷渠道增長迅速:敷爾佳的線上直銷收入3年翻了23倍,鉅子生物在2021年靠直銷賣了6.89億,直銷營收佔比也提升到44.4%。

更早轉型的韓束,還拓展了超市、化妝品連鎖店等線下零售渠道,其中包括4000多家屈臣氏門店。

銷售渠道變化後,品牌的營銷策略也要跟着走,爲此,微商品牌需要一邊提高大衆知名度,一邊洗掉微商的標籤。

早年微商善於藉助明星推廣品牌,輕則簽約代言,年會走穴,站樁配合代理合影;重則躬身入局,除了自創TST庭祕密的張庭,郭德綱和劉嘉玲也曾推出面膜品牌。名人效應這套打法在今天依然有效,敷爾佳請過鄧倫、趙露思做代言,韓束去年成爲中國國家游泳隊的官方合作伙伴,周杰倫也始終是魔胴咖啡的金字招牌。

更進一步,則是扎堆冠名綜藝。2020年,《乘風破浪的姐姐》首播後,討論度最高的不是參賽姐姐,而是冠名商“梵蜜琳”——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廣告片裏,沒有一個姐姐把那玩意往臉上抹。

敷爾佳、創爾生物、巨星傳奇的招股書裏,都有提到影視、綜藝等內容IP的植入宣傳。

即使走進大衆視野,“梵蜜琳”們依然難逃消費者對其微商出身的詰問。聰明如韓束、敷爾佳,已經借直播電商的熱度,給自己打上“播品牌”的新標籤。

新消費品牌提供了現成的直播推廣思路,頭部主播造勢推廣,中腰部主播+品牌自播負責出貨。李佳琦曾在一場直播裏賣出25萬敷爾佳白膜,張庭親自下場在抖音開播,首秀拉上華爲手機、戴森吹風機作陪,主推的兩款TST產品共計賣出1個億。

但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問題出現了: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營銷投入連年增加。

低廉的獲客和運營成本,曾是微商最大的優勢。流量端有微信的增長紅利,以及人傳人的社交裂變玩法,運營端則是將朋友圈的私域營銷發揮到極致。代理壓貨模式下,微商還能做到快速回款,因爲消費者大多按盒購買,而代理卻要成箱進貨。韓束的微商渠道,曾創下40天內回款1個億的駭人記錄[4]。

但轉型做直銷,意味着要遵守由電商平臺制定的遊戲規則。從搜索競價排名,到直通車鑽展投放,品牌從獲客開始,就得向平臺繳納各種推廣服務費,每一筆成交訂單,還要接受平臺抽傭。

流量本身也變得越來越貴,阿里系電商的單個獲客成本,從2017年的43元漲到了2020年的81元[5]。

想當年每拓展一個代理,還能從代理身上拿一筆“會員費”,如今想賣貨還得給主播和平臺交錢,這落差不要太大。

敷爾佳在《妻子的浪漫旅行4》等三檔綜藝節目的冠名/廣告投入,總計近7000萬;KOL直播合作同樣造價不菲,頭部主播在部分品類的直播費用(坑位費+佣金),高達銷售額的30%-50%[6]。此外,品牌還得持續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鋪量做種草。

轉型的代價反映在各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上。一方面是經營成本上漲,2018年到2020年,敷爾佳的營銷支出增加70倍,鉅子生物在2021年的線上營銷達到3.06億,佔營收比例接近20%。

另一方面是利潤水平的下滑,報告期內,鉅子生物的淨利率從60.1%下滑至53.3%,巨星傳奇、敷爾佳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曾以鉅額財富示人的微商品牌,終於在轉型關頭體會到囊中羞澀的感覺。

03迫切求輸血的上市渴望

上市其實就一個原因:傳統微商打法式微,代理模式回款愈發艱難,但主流的電商平臺玩法需要現金流支持。

乳業新品牌“認養一頭牛”曾推出一種養牛合夥人模式,通過設置邀請獎勵和銷售佣金,鼓勵用戶拉人頭做下線。憑藉社交電商發家,認養一頭牛出走半生,歸來仍想做微商。

但經媒體報道、被指有傳銷之嫌後,分銷機制再無下文,隨後則傳出擬在A股上市、接受輔導的消息。

認養一頭牛衝刺IPO之際,也是(前)微商品牌密集謀求上市的時期。去年下半年以來,敷爾佳、韓束、巨星傳奇、鉅子生物等四家公司,先後遞交上市申請。

它們的目標明確:上市輸血,爲品牌化轉型的高昂代價籌集資金。翻看招股書可以發現,上述公司的募資用途主要都集中在兩塊,一是擴大產能,二是加碼營銷。

擴大產能,與微商在產品端的薄弱基礎有關,貼牌爲主的產品自然不符合上市公司的估值需求。以敷爾佳爲例,其研發人員一度只有2人,產品生產長期外包給哈三聯,直到去年2月,才以換股的方式收購哈三聯旗下的產線北星藥業。根據招股書,敷爾佳擬募資18.9億,其中7.1億將用來建設研發和生產中心。

不過最燒錢的還是營銷投入。在敷爾佳的募資計劃中,品牌營銷推廣預算是8.8億,其中1.6億上交給天貓,1.15億用於網紅博主合作,另給網紅直播預留了1.5億佣金預算。鉅子生物雖未明確列出資金用途,但也稱“將繼續投入線上營銷活動,包括直播帶貨、KOL合作和廣告投放”。

鉅額的營銷投入效果如何,暫且打個問號。畢竟,燒錢做品牌的大前輩完美日記,如今已是市值僅剩3%、瀕臨退市的尷尬局面。可是想要洗白做品牌,不燒錢做營銷又不行。

另一方面,微商品牌之所以不惜代價地洗白轉型、扎堆上市,還在於微商渠道式微。傳統微商的生存空間,正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擠壓:

微信不再友好。代理數量決定微商品牌的生意規模,但隨着微信流量見頂,拉新難度增加。2021年,魔胴咖啡的代理增速和出貨量都出現下滑。微信也有意整頓微商,先是推出羣摺疊,今年初又內測朋友圈圖片摺疊功能。

營銷趨勢變化。傳統微商依賴於一本萬利的私域營銷,一套加盟致富的故事模板,一點傳幫帶的社交信任,將消費者發展成代理下線。只是私域復購有上限,當代理們被庫存壓垮倉庫,韭菜也就割到盡頭。微商的私域玩法,在以公域營銷爲主的時代也不再喫香,如今品牌的標準動作,是鋪量做種草投放,和找主播帶貨。

監管鐵拳出擊。從打擊三無產品,到嚴防傳銷擦邊,微商的合規爭議不斷。去年年底,曾經的頭部微商、觸電會創始人龔文祥自稱因稅務問題而一夜破產,從此,微商在朋友圈吹牛炫富,也得考慮到交稅問題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頭換面的微商品牌排着隊站在上市的關口,招股書中大多已不見微商的痕跡,認養一頭牛變身DTC品牌,韓束成了美妝老國貨,鉅子生物和敷爾佳憑藉“醫美面膜”口碑進攻護膚品市場,連巨星傳奇都講起新的IP故事,簽下劉畊宏的綜藝合作。

它們曾經是微商黃金年代的受益者,如今卻成了這個行業衰敗的註腳。

04尾聲

思埠集團創始人、微商教父吳召國的創業史,可以視爲一部濃縮的微商浮沉。吳召國巔峯時期,思埠集團兩次將公司年會開進人民大會堂,登上2015年春晚前的廣告時段。在2015年出版的傳記中,吳召國自比管樂[7]:“思埠奇蹟,是時代造英雄。就像當年的阿里巴巴,是時代造就馬雲。”

轉眼間,思埠因涉嫌傳銷被凍結兩億資金。吳召國被快手封殺後復出,驚覺已是辛巴的天下。隨後,吳召國一度輾轉於快手、抖音和微信視頻號,試圖借直播帶貨來重振昔日榮光。

時過境遷,從前的微商只要複製文案發朋友圈,如今還得學剪視頻、做直播、甚至還得和穿着清涼的小姑娘們去PK唱跳rap。

不知吳召國是否曾有一刻感慨,天下再無好做的生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