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峯、實習生韓甜報道  十年來,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全國80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50多萬名碩士。

在6月14日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說,“十年來,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在研究生培養規模擴大的同時,能夠在整體上保障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

我國每年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已突破400萬,招生超過100萬,在一些大城市,碩士研究生已不稀缺,研究生就業也面臨嚴峻形勢。下一步,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向何處去?

事實上,我國目前只培養了1000多萬名碩士和博士,有研究生學歷人羣在全社會25歲以上人羣中的比例,遠低於美國的15%以上和英國的12%以上。因此,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規模進一步擴大。

只不過,研究生培養結構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整。在區域配置方面,西部地區要繼續增加博士學位點;在分類發展方面,強調應用性的碩士專業學位授予人數佔比增至2021年的58%,並將進一步提高;在學科專業方面,我國即將印發實施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以及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

“成爲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應該是我國成爲世界教育大國的最後一座里程碑,也是與我國成爲世界學術產出大國相伴而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說。

區域佈局持續優化

十年來,研究生教育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但研究生教育規模還需要進一步擴大。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今年2月撰文指出,我國在學研究生規模增長主要是近10多年的事情,所以,畢業研究生規模較小,社會積累不足,社會人才隊伍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才佔比非常低。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我國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總人數爲1076.55萬,與我國8.8億勞動年齡人口相比,高層次人才的積累太少,社會生產能力和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水平都受到較大影響。

博士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人才,社會需求很大。僅以高校教師爲例,教育部6月14日新聞發佈會上披露,“雙一流”高校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2020年只有72%,某研究生教育發達省份的高校專任教師博士比只有32%。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國內高校教師中博士生比例需要大幅提高,他提出可以考慮開展面向高校教師的博士生培養專項。

此外,研究生教育的區域發展也不均衡。別敦榮指出,與東部省份相比,中西部大多數省份研究生培養單位少,學位點少,博士學位點更少,研究生教育規模小,且自我發展能力弱。

數據顯示,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博士點佔全國的27.6%。

即使在東部發達地區,博士學位點的佈局也不均衡。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叢斌等人的研究發現,2013—2019年,福建和浙江分別僅有85和92個博士學位點,在東部地區各省份中僅排名倒數第四和第三,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差甚遠;不過,這兩個省又分別有11和30個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爲A類的博士點,排名在全國靠前。

十年來,研究生教育區域佈局在持續優化。洪大用在發佈會上介紹,通過政策傾斜支持,促進西部地區博士授權高校佔普通本科高校的比例達到並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郭叢斌今年5月撰文指出,東部地區的博士學位授權點發展已成規模,因而在後續發展中需要更加註重質量;而中西部地區的規模較小,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博士學位授權點規模。

分類培養體系更加健全

“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同等重要、分類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在發佈會上說。

十年來,研究生教育分類培養體系更加健全。洪大用介紹,在穩步發展學術學位的同時,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碩士專業學位授予人數佔比從2012年的35%增至2021年的58%,博士專業學位授予人數佔比從5.8%增至9%。

我國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到目前爲止,我國工程專業學位類別由1個調整爲8個,形成了涵蓋14個學科門類、113個一級學科、47個專業學位類別的學科專業目錄,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

2021年7月,教育部公佈了《2020年學位授權審覈結果公示》,從新增專業學位博士點審覈結果來看,增列學位點最多的學科是生物與醫藥,共有14所高校(單位)。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位列其後。

從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審覈結果來看,增列學位點排名第一的學科是電子信息,共有77所高校(單位)。生物與醫藥、資源與環境、公共管理、翻譯位列其後。

“在導師分配、住宿、國家獎助學金覆蓋範圍及比例方面,我們學校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待遇是一樣的,”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專業學位研究生徐洋(化名)說,“不過我聽說有的高校宿舍緊張,專業碩士沒法在校內安排住宿。”

徐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就業、考公等門檻上,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也差別不大。他覺得最大的待遇差別是學費,“專業碩士的學費比學術碩士高,他們的學費爲8000元/年,而我們是1--2萬元/年”。

但在培養方案方面,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則差別很大。“學術碩士的核心專業課程偏理論,而專業碩士的課程應用性較強,實踐課程的學分多,是學術碩士的3倍多。有的專業碩士有實習時長要求,學術碩士則有參加科研活動次數的要求。”徐洋說。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特聘教授王戰軍今年2月撰文指出,2025年,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進一步加大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規模,特別是加快發展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滿足經濟社會各領域對於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

重點學科領域不斷加強

十年來,研究生教育重點學科領域不斷加強。理工農醫類一級學科博士點從2012年的1944個增至2575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中,一批“冷門絕學”得到傳承發揚。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在發佈會上介紹,美國喬治敦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去年8月發佈的報告披露:當前美國大學每培養2名STEM(對應於我國的理工農醫)博士,中國大學就要培養3名;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延續下去,到2025年,中國就能夠培養美國兩倍的STEM PhD博士。

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業委員會祕書長歐陽俊告訴記者,數字化時代,更好更多的就業機會通常要求更高的STEM知識和技能水平,STEM教育可以提升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的就業能力適應性。

然而,據統計,2021年全國高校開設數量排名前五的專業學位一級學科依次是電子信息、藝術、翻譯、會計、法律,開設高校數均在200所以上。其中,會計、法律開設數量已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脫節,從而加劇了畢業生“就業難”。

“學科專業是直接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如果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那麼培養的人才就會不適應社會需求,這也是影響整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洪大用在發佈會上說。

洪大用介紹,爲進一步支撐知識創新、科技服務和產業升級,組織開展了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新版目錄即將印發實施。

在國家急需領域,有關部門和高校在主動佈局人才培養項目。“2021年超常規佈局集成電路、公共衛生等人才培養專項,今年還將繼續部署相關專項,有目標、有重點、成建制地培養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洪大用說。

“採取專門措施加強黨的建設、中共黨史、考古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急需學科建設。研究編制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包括中華早期文明、國際傳播、量子科學與技術、高端裝備等數十個急需領域,近期即將印發實施,今後每年更新,持續增強對國家急需學科專業的響應能力。”他說。

目前,32所高水平大學被賦予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和二級學科自主設置權限。十年來,各單位自主設置了近5000個二級學科點,通過動態調整主動撤銷了1700多個學位點,約佔全國學位點總數的10%。

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認爲,近年來,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就業前景很好,本科生通過讀研提升能力,對今後發展有很大好處。

“市場上有需求,學生願意去報考的專業就增加一些招生名額,學生不願意報考的專業,就不用增加甚至適當減少招生名額,用市場化手段讓資源更好流動。”金李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