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瀚文 黃興利 北京報道

李寧的“體育王國”中又多了一份資產。

6月15日,港股上市公司李寧第一大股東非凡中國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正式投票通過其收購英國鞋履品牌Clarks的交易。據非凡中國此前發佈的公告顯示,非凡中國和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萊恩資本(Lion Rock Capital)共同投資Clarks母公司,以1億英鎊購得Clarks的51%股權,成爲Clarks最大股東。李寧爲非凡中國的主席兼行政總裁,同時也是萊恩資本的非執行主席。

由此,繼通過非凡中國收購香港本土品牌堡獅龍(Bossini)、意大利百年品牌鐵獅東尼(Amedeo Testoni)後,李寧正式將Clarks收入囊中。

併購案塵埃落定

Clarks爲英國知名鞋履品牌,創立於1825年,至今已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上述交易完成後,由於李寧同時擔任萊恩資本非執行董事,且非凡中國爲上市公司李寧的第一大股東,Clarks將成爲非凡中國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其業績也將納入非凡中國的財務報表。

截至2022年1月29日,Clarks在全球設立有594家門店。根據非凡中國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2月1日、2021年1月30日及2022年1月29日止52周,Clarks的全球收益分別達14億英鎊、8億英鎊及9億英鎊,不過,其在華營收佔比並不高,在1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1月30日52周,由於受英國封鎖令影響,Clarks作爲非必需商店關門數月,遭受巨大損失,期內虧損達1.5億英鎊。截至2022年1月29日,Clarks淨資產約爲2.87億英鎊,相比截至2020年2月1日這一數字爲4.08億英鎊,淨資產縮水近三成。

除此之外,Clarks經營愈發困難。三年間,Clarks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62.52%、81.70%、65.80%,總資產也由10.89億英鎊降至8.38億英鎊,2020年,Clarks宣佈在全球範圍內裁撤900個辦公室職位。

非凡中國董事會認爲,疫情後,通過進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及提高線上平臺的使用率,Clarks具有增長潛力。

在非凡中國的2021年報中,非凡中國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寧表示:“完成收購後,本集團的品牌組合將更加豐富,滿足黃金消費羣在運動休閒、街潮、輕奢、高端奢華等不同領域的需求,並擴大集團於大中華地區乃至海外市場的份額。”

李寧的“體育帝國”

近年來,除了上市公司李寧發展迅速,李寧本人執掌下的非凡中國收購動作也接連,擴充着李寧“體育帝國”的版圖。2020年,非凡中國收購香港本土品牌堡獅龍66.5%的股份。該公司主要從事休閒服飾零售及分銷業務,於2019年12月31日在全球30個國家及地區擁有共287間直營店鋪以及799間出口特許經營店鋪。

2021年,堡獅龍推出全新街頭時尚品牌“Bossini.X”,並於內地一二線城市開設多家零售店,藉此繼續提高市場認知度。非凡中國2021年報顯示,Bossini.X年內在內地一、二線城市已開設了40多家零售店,但由於仍需在完善產品策略、拓展渠道等方面加大投入,因此非凡中國預計年內堡獅龍品牌仍將錄得虧損。

今年初,非凡中國再次出手,宣佈收購意大利百年奢華品牌Amedeo Testoni(前稱爲“a.testoni”,中文名“鐵獅東尼”)及其副線品牌i29,鐵獅東尼主要業務爲皮具、時裝及服裝的批發及零售。藉由此次收購,非凡中國新增了高端奢侈品品牌,並將多品牌鞋服消費品網絡擴張至歐洲、日韓等地,擴大了現有營業規模。

再之後就是6月15日,非凡中國股東特別大會敲定對英國鞋履品牌Clarks的股權收購,進一步豐富非凡中國的品牌陣營,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除了向外收購多個品牌外,非凡中國旗下還有定位爲輕奢的潮牌LNG。2020年第四季度,LNG首次從線上佈局到線下,在杭州開設快閃店,首家實體店於2021年1月落地重慶,目前該品牌在國內高端商圈的潮流地標商場已開設19家實體店。

非凡中國2021年報顯示,其業務分爲多品牌鞋服消費品業務及運動體驗業務。由於堡獅龍首次並表以及LNG品牌的收入增長,多品牌鞋服消費品分部的收益由2020年的4.39億港元增長至8.51億港元。並且,受惠於中國大陸疫情得到控制、冰雪運動和電競運動升溫等因素,非凡中國運動體驗板塊業務收入由2020年的3.8億港元增長至5.3億港元,實現扭虧爲盈。

值得一提的是,運動體驗板塊業務承載了李寧本人對“體育社區”業務的期待。6月15日,一位接近非凡中國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因爲想讓普通大衆有更好的體育園區和體育服務,社區體育一直以來都是李寧個人想做的事情。”隨着2022年初桐鄉李寧體育園與杭州李寧體育園陸續投入運營,非凡中國目前共計運營管理10個體育目的地(包括包括體育園、運動中心及滑冰場)。

6月15日,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資深分析師李應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由於我國目前體育賽事不飽和、運營不夠成熟,因此相關體育場館的利用率也不高,類似於體育產業園、運動中心等體育地產的盈利模式尚未能跑通。但李應濤同時認爲,在未來體育地產應該會大有可爲。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