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6月17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進展與成效。對於近十年各類傳染病的發病趨勢,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雷正龍介紹,我國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出現顯著下降。

雷正龍表示,從2012到2021年十年間,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環境的改善,健康素養、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應該說我國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各項防控政策不斷落實落地,傳染病防控效果十分顯著。

2012年,中國內地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總共報告3216932例,報告的發病率爲238.68/10萬。到2021年,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2711785例,報告發病率爲192.58/10萬。2021年相比2012年下降了19.3%。

雷正龍介紹,具體來說,腸道傳染病2021年報告的發病率爲7.42/10萬,較2012年下降67.9%。呼吸道傳染病2021年報告發病率是48.18/10萬,較2012年下降35.6%。但他也表示,傳染病發病率的下降跟傳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實有關,一旦防控措施放鬆,就有可能反彈,“就像個蓋子,底下一鍋開水,上面是個蓋,按不緊,開水的蒸汽有可能把蓋給翻開。”

對於艾滋病防控,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馮子健介紹,十年來,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輸血傳播基本上已經阻斷,母嬰傳播和注射吸毒傳播降到歷史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我國HIV檢測人次數從2012年1.01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2億人次,抗病毒治療比例和治療成功比例分別從2012年的87.3%、88.7%提高到92.6%和96.4%,累計接受中醫藥治療人數從2012年的2.4萬人上升到2021年的6.4萬人。

此外,馮子健表示,目前,我國乙肝、丙肝經血和經醫源性感染所致的新發感染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他介紹,2008年以後出生的孩子乙肝流行率已經降到非常低的水平,2014年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就已經降到0.32%。

在其他重大疾病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過去十年,我國將精神衛生工作納入了法治化軌道。到2021年底,全國數據庫裏登記在冊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有660萬人,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92%。目前全國有精神衛生醫療服務機構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還有全國精神科醫生,執業註冊醫生有5萬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慢性病是導致人羣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水平是評價一個國家和地區慢性病預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體現慢性病預防、治療、康復、管理等各方面成效的綜合性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將發生在30到70歲的死亡定義爲“過早死亡”,過早死亡率是指每個人在30到70歲之間死亡的概率。吳良有介紹,2021年,我國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這四類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爲15.3%,這意味着每個人在30到70歲之間死於四類重大慢性病的可能性爲15.3%。與2015年18.5%相比,下降超過了3個百分點,降幅達到了17.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

吳良有還介紹,免疫規劃是我國衛生事業成效最爲顯著、影響最爲廣泛的工作之一,目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已達到15種,覆蓋人羣以0-6歲兒童爲主,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免疫規劃監測管理體系和縣、鄉、村三級預防接種服務網絡。2000年以來,我國維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2012年我國實現了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2014年我國提前實現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乙肝控制目標。目前,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水平。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