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9日,哥倫比亞舉行2022年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哥倫比亞國家民事登記處當天公佈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根據對99.57%選票的統計,現年62歲的左翼競選聯盟“哥倫比亞歷史公約聯盟”候選人古斯塔沃·佩特羅和獨立參選人魯道夫·埃爾南德斯的得票率分別爲50.48%和47.26%,佩特羅領先埃爾南德斯近72萬張選票,成爲該國首位左翼總統。

當地時間2022年5月29日,哥倫比亞波哥大,歷史性條約聯盟的總統候選人古斯塔沃·彼得羅在總統選舉中投票,展示他的選票。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本次大選正式結果將在6月23日公佈。最新民調顯示,哥倫比亞民衆普遍期待新政府可以提振就業、遏制通脹、加大對公共教育和醫療的投入。

近年來,左翼“集結號”在拉美重新吹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周志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佩特羅的獲勝,體現了拉美大環境和哥倫比亞小環境的變化。

哥政治經濟狀況促其獲勝

據路透社6月19日報道,哥倫比亞總統杜克在推特上透露,他已致電佩特羅,對其勝選表示祝賀,杜克還表示,兩人將在未來數日舉行會晤,以確保權力的和平交接。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19日報道,佩特羅在當晚的勝選感言中表示,他對與埃爾南德斯的對話持開放態度,他還呼籲達成一項全國性協議,以結束該國的暴力行爲,“即將到來的是真正的改變,真正的改變,這是我們畢生致力於此的。”

佩特羅誓言要在哥倫比亞進行深刻的社會和經濟變革。據央視新聞報道,他主張進行稅改,提高對富裕階層的徵稅標準;進行土地改革,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限制石油開採等。對哥倫比亞和平進程,佩特羅曾表示,將遵循並落實哥倫比亞和平協議,並準備恢復與反政府武裝組織“民族解放軍”的對話。

路透社報道稱,佩特羅能以近72萬票的較大優勢擊敗房地產大亨埃爾南德斯還是有些出人意料,因爲兩人在選前民調中支持度勢均力敵。CNN刊文認爲,佩特羅之所以獲勝,部分應歸因於哥倫比亞不斷惡化的政治經濟狀況。隨着新冠疫情持續及俄烏衝突爆發,該國政治經濟狀況更加堪憂。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政府更迭其實都體現了改變的意願。”周志偉說,“過去10年,拉丁美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差的地區,其社會矛盾處在非常尖銳的階段。”過去10年,巴西、祕魯、智利、哥倫比亞等國相繼發生社會動盪。兩極分化加劇,貧困率上升,形成了左翼迴歸的政治大環境。

具體到哥倫比亞本國的小環境,周志偉表示,杜克執政期間,哥倫比亞經濟增速低迷,應對新冠疫情乏術,“從貧困率情況來看,哥倫比亞比拉美其他國家更加糟糕。”

據此前報道,疫情致使哥倫比亞的反貧困努力倒退了至少十年。官方數據顯示,在哥倫比亞5160萬人口中,去年有37%的民衆每月生活費不到89美元(約合人民幣593元)。2020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42.5%。哥倫比亞選民因而體現出更爲顯著的改革意願。

曾遭監禁的左翼游擊隊領導人

據CNN和哥倫比亞《週末》(Semana)雜誌報道,佩特羅1960年出生於哥倫比亞北部城鎮謝納加德奧羅(Ciénaga de Oro)。20世紀60至70年代,在古巴革命的影響下,拉丁美洲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游擊隊,他們採取武裝鬥爭,試圖推翻所在國政府。佩特羅也於17歲時加入了左翼游擊隊“4月19日運動”(M19),該游擊隊成立的目的是抗議1970年選舉中的舞弊指控。

CNN報道指出,M19曾涉嫌進行通過綁架勒索贖金等非法活動,但佩特羅表示,他所從事的是合法活動,旨在動員民衆反抗“虛假民主”。《週末》提到,佩特羅後在M19晉升爲領導人,在1981年當選爲哥倫比亞中部帕基拉市(Zipaquirá)民情調查員,並當選爲1984年至1986年的錫帕基拉市市議員。

不過1985年,哥倫比亞警方以“藏匿武器”的罪名逮捕了佩特羅,此後不久,M19對哥倫比亞最高法院大樓發動了攻擊,造成至少98人死亡,11人至今仍下落不明。當時正在監禁中的佩特羅否認自己與此次事件有關。

1987年,佩特羅在入獄18個月後獲釋,其政治觀點也發生了變化。他說,時間的推移讓他認識到,武裝革命並非贏得民衆支持的最佳策略。

1989年,M19與哥倫比亞政府開始了和平談判,此後佩特羅也轉入體制內鬥爭。

2006年,佩特羅成爲國家參議員。2012年到2015年,他連續兩次出任波哥大市長。擔任首都市長期間,他大力推動反腐和公共事業建設,打擊犯罪,發佈控槍令,波哥大市的兇殺率一度下降到近20年來最低。

2010年和2018年,佩特羅兩次競選哥倫比亞總統但均未成功。2010年,其得票率位居第4。2018年,他以25%的得票率排名第二,輸給了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杜克。

執政後政策料將更加溫和

周志偉認爲,雖然佩特羅在競選期間提出的綱領和口號比較激進,但由於“哥倫比亞歷史公約聯盟”在議會並未取得優勢,“涉及內政外交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會在議會遭到掣肘。佩特羅執政後,應該會對政策主張進行一些調整。

據路透社報道,FTI諮詢公司高級諮詢師丹妮埃拉·奎利亞爾(Daniela Cuellar)指出,目前十幾個政黨在哥倫比亞議會擁有席位,這個“支離破碎的議會”將對佩特羅施政形成制約。“競選不是執政,佩特羅的政策將會更溫和”。“即使他試圖通過激進的改革,他也缺乏國會的支持來實施改革。”

另據法新社報道,“哥倫比亞風險分析”(Colombia Risk Analysis)諮詢公司總裁塞爾吉奧·古斯曼(Sergio Guzman)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除非佩特羅學會“如何與國家的另一半共同治理”,否則哥倫比亞將面臨4年的“僵局和邊緣政策”。

佩特羅承諾,將全面執行哥政府2016年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達成的和平協議,並準備恢復與仍在活躍的反政府武裝組織“民族解放軍”的對話。

鑑於佩特羅前左翼游擊隊員的特殊身份更便於其與左翼武裝組織進行談判,周志偉對於哥倫比亞國內和平進程“期待比較高”。近年來,佩特羅一直在推動哥倫比亞政府與國內反政府武裝力量的和解,其和平方案也會與此前的哥倫比亞執政者有所不同。

周志偉認爲,隨着首位左翼總統的上臺,“佩特羅在對美關係方面對於獨立自主權的訴求會更加強烈”,哥倫比亞與美國的傳統盟友關係不可避免地會有所下降。

此外,隨着左翼政治勢力在拉美執政範圍的擴大,拉美聯合自強,以及政治、防務等領域的一體化也會迎來“全新的局面”,“這也是對美國主導權和霸權的對沖和平抑”。

周志偉向澎湃新聞指出,長期以來,哥倫比亞形成了非常深入的對美關係,哥國內各個政治利益集團因而會在對美關係層面與佩特羅進行博弈和鬥爭,哥倫比亞對美關係因此不致出現“顛覆式”的改變。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