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要營造風清氣朗的綠色網絡空間,一方面,平臺企業不僅應積極配合執法監管部門對網絡黑產的打擊行動,更要與互聯網其他行業企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平臺企業應着重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操守高的安全防護人才隊伍。同時,平臺企業還應重新審視平臺激勵算法的合理性、科學性。

近日有媒體報道,網約車領域存在着刷分、代下單等網絡黑色產業鏈,黑產工作室利用系統漏洞爲一些網約車司機提供虛構訂單、僞造公里數等黑產服務,助其牟取不正當利益。多舉措“祛黑”,成爲營造風清氣朗的綠色網絡空間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此,須理性認識。

網絡黑產由來已久、涉及廣泛。比如,在電商領域就存在虛假刷單、機刷好評等現象,矇騙平臺提高商家推薦權重,以獲得更多產品曝光和銷售轉化。儘管各大平臺企業與網絡黑產展開了持久較量,針對逼真度越來越高的各種“外掛”,加強識別管控、優化系統建設、完善算法規則,但這一“貓捉老鼠的遊戲”仍然難以禁絕。平臺企業在升級防護的同時,黑產工作室也在同步更新作弊技術和造假能力。他們緊盯企業算法漏洞,繞過平臺監管審覈,不斷更換“馬甲”,上線迭代各類作弊APP,並堂而皇之售賣各類設備,以營造更貼近真實消費場景的虛假訂單、服務等。

可以說,網絡黑產侵害了平臺企業和衆多遵規守紀、誠信經營的服務供應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市場公平秩序,不利於行業穩健發展。對此,有關職能部門須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明確相關法律概念和執法責任,爲打擊網絡黑產提供支撐。同時,各平臺企業也應積極作爲,加大對網絡黑產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自身及廣大商家、司機、用戶等羣體的正當利益,爲行業企業行穩致遠創造良好環境、拓展成長空間。

一方面,平臺企業要依法依規加強協同合作,不僅要積極配合執法監管部門對網絡黑產的打擊行動,更要與互聯網其他行業企業形成合力。比如,結合電商平臺禁售作弊設備、應用商店下架作弊APP、數據分析平臺曝光發佈問題賬號等,通過密織有力有效的立體式打假網絡,讓網絡黑產無孔可入、無漏可撿、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平臺企業應着重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操守高的安全防護人才隊伍,通過引進、培育優質人才,不斷強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加快系統、算法的優化迭代節奏,通過持續保持先發優勢,讓網絡黑產跟不上、盯不住。

同時,平臺企業還應重新審視平臺激勵算法的合理性、科學性。目前,客單銷量、用戶評價等指標在大部分平臺的推薦機制中均佔據較高權重,銷售業績多、用戶評分高的商家往往能獲得更多推薦和曝光。客觀來講,這有助於平臺服務質量和品牌價值的穩步提升,形成穩定可靠的服務供給團隊,但這也爲刷單、刷分、刷評等網絡黑色產業鏈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因此,更有效地剷除網絡黑產的市場基礎,需要平臺企業完善激勵算法,在適度淡化算法過度倚重客單銷量、用戶評價等要素的同時,豐富、健全評價及推薦機制,讓更多銷量不高、名聲不響,但產品有特色、服務有品質的優秀商家也能獲得充分的展示空間和展現機會。通過構建更加合理均衡的客單分發機制、產品曝光策略,平臺企業或將有效削弱商家對“外掛”工具的依賴,破除網絡黑產這一技術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