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陳文琦

來源/真探AlphaSeeker(ID:deep_insights)

互聯網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製造“頂流”。

今年以來,“現象級主播”一個接一個,在算法、觀衆、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以火箭般速度佔據各類榜單,隨之而來的還有他們水漲船高的商業價值。

東方甄選直播間裏的董宇輝,一邊拾起老本行教英語、分享人生感悟,一邊直播帶貨賣牛排、賣大米,住在了熱搜和帶貨榜上。從6月13日開始,東方甄選一週增粉近1400萬,同時據新榜數據,直播間一個月銷售額已達4.34億元。連帶着戲劇性發展的是新東方在線的股價,從低迷停滯到一度拉昇7倍,接連暴漲後又因遭騰訊、摩根士丹利等巨頭清倉式減持而暴跌。

在董宇輝和一批新東方“轉業”老師們之前,席捲全網的是靠一套《本草綱目》健身操翻紅的“臺灣過氣男藝人”劉畊宏。4月17日之後的一週內,劉畊宏漲粉近3500萬,同時新抖數據統計,4月份劉畊宏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億,單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最高超過5000萬,打破了抖音平臺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有關其商業價值的討論層出不窮,一份網絡流傳的商務合作報價單顯示其冠名直播價格已達500萬。但他已明顯觸到粉絲數天花板,增粉速度逐漸趨緩,昨日單日淨增僅9萬+,是巔峯時期的九牛一毛。

這是衰落的序幕嗎?在直播間,硬幣的正面是爆紅、出圈、變現;但反面,是被流量之浪拍在沙灘上的前網紅們。張大奕、雪梨、薇婭,在一夜之間從頂流走到了銷聲匿跡。

高光時刻,璀璨卻短暫。市場競爭殘酷,觀衆口味刁鑽,直播間的風水輪流轉。主播們根本來不及做“時間的朋友”就被後浪迭代,被粉絲遺忘。人人都想長青,卻被裹挾在時代的洪流中滾滾向前。

誰能“續命”?

合謀與偶然

頂流的快速迭代總是會引發“誰將替代誰”的議論。我們可以用幾個維度的數據,對比來看當紅直播間東方臻選和劉畊宏賬號目前的運營狀況。

劉畊宏的抖音賬號粉絲量目前爲7211.3萬,短視頻大概維持在日更狀態,健身直播的頻率是一週五次,已有超過256萬人“想看”了今日晚上七點半開始的直播。

相比之下,東方臻選主賬號的體量明顯小很多。截至發稿前其粉絲量爲1807.6萬。除了凌晨時段,新東方的直播幾乎每日不停歇,主播輪番上陣。同時其短視頻內容的更新也相當勤快,一天能發十幾條,主要是直播內容節選。

從下圖的漲粉曲線可以直觀看到:劉畊宏賬號明顯體量更大,但如今確實是“爆紅”階段已過,其粉絲淨增速度已經趨緩,昨日單日淨增9萬+;東方甄選也呈現相似的曲線,雖然還在快速漲粉,昨日單日淨增57萬+,但粉絲增量在6月16日到達一個峯值後開始下降。

事實上,劉畊宏和新東方兩個直播間的走紅時間並沒有重合,熱度也不是絕對的“此消彼長”。兩者的直播內容類別不同,也不屬於同一個賽道,很難說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雖然就其“頂流”的本質來看,兩者都是在同一個平臺內競爭觀衆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但對用戶而言這也並非是“二選一”的局面,畢竟在抖音的直播之外,仍有太多可能吸引注意力的內容。

不過跳出用戶視角來看,如今的“頂流之路”確實很殘酷。

可以發現,無論是劉畊宏還是東方甄選,成爲抖音“頂流”都不是能夠一夜成名的易事。他們的“走紅”背後有着個人、直播團隊以及MCN機構的共同努力,但即便羣策羣力,也仍要經歷一段不短的蟄伏期。而且獲得關注、成爲現象級,又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劉畊宏在2018年6月就入駐了抖音,在積累一定粉絲量後也多次嘗試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流量變現。他曾與羅永浩的“交個朋友”有過合作,在2021年12月與無憂傳媒簽約後也再度開啓過直播帶貨,但成績一直不起眼。據新抖數據,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其9場直播累計帶貨GMV僅有665.42萬元。

直到開始嘗試直播健身,劉畊宏才真正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出圈之後,平臺也很快開始聯合其他健身賽道創作者和商家開始推波助瀾:打造“宅家”、“健身”相關話題,又集結運動類目商家,讓觀衆“邊看邊買”。於是,這個雪球才得以越滾越大。

成立東方甄選是教育行業一夜入冬之後,新東方在困境中無奈選擇的一條路。“老實人”俞老師是有觀衆緣的,文縐縐地上播,大家佩服,但不看好,也不肯掏出錢包。去年12月28日,東方甄選和俞敏洪兩個賬號直播間首次帶貨,銷售額合計破500萬元,這一數字比起頭部們動輒千萬上億的GMV而言並沒有一鳴驚人,再想想新東方的體量這一數據也不算突出。

直到6月,主播董宇輝幽默風趣又有知識含量的直播引起關注和病毒式的傳播,東方甄選才打開了知名度。俞敏洪在個人公衆號老俞閒話中也直言“沒想到”,因爲這風格是自開播以來就有的,只是現在被更多人看到了。疊加媒體對“老網紅”新東方和俞敏洪的關注以及平臺的流量扶持,東方甄選才被送上了“頂流”位置。

行走在刀刃上的“頂流”

或許你還會疑惑:當下探索直播出路的明星網紅千千萬,爲什麼成爲頂流的“偶然性”就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答案,其實是內容。

與造出薇婭、李佳琦的淘寶直播不同,抖音本質是內容平臺。用戶先是被視頻和直播內容所吸引,從而產生對主播個人的認知和了解,而後才能夠談及用戶粘性、信任度以及消費選擇等等。從商品到直播內容,從內容到帶貨,雖然如今各大平臺的直播帶貨呈現方式類似,但這確實是兩個相反的業務邏輯。

抖音定期會重點扶持某個賽道的內容或是某些IP,即使做電商也會強調“興趣電商”。最初吸引觀衆的不是劉畊宏穿的健身服或東方臻選的商品,而是內容,前者是健身,後者是知識。他們都有極強的內容創作能力,而且具備專業性。相比靠沒門檻的審醜、博出位直播,比如“蹦迪式”直播,他們的內容顯然更符合大衆審美,也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另外劉畊宏和東方臻選的爆紅,也是因爲其產出的內容踩中了一些時代因素,這是再專業的人和算法都預料不到的。比如劉畊宏的健身內容出現正值疫情居家時期,無法外出的大衆急需一些趣味的活動來填補受限的居家生活。東方臻選的炙手可熱,有擊中羣衆的梗,也有不少是在用帶有情感、正能量的內容來對沖焦慮的社會情緒。

不過也正因爲是內容,“頂流之路”才呈現出了殘酷性。

主播=內容,這意味着爆款難複製、難規模化、不可持續。明星尚且有持續不斷的新作品來豐富自身,但主播往往就是重複做一件事、以同一個風格走一條路。所以他們即便是被認爲是有IP屬性,但生命週期依然會比明星還短。

而且相比於製作好、審覈後才得以面世的內容,直播的即時性也在將風險放大,稍有不慎就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反饋,好口碑轉瞬就可能“翻車”,商業世界隨即就會崩塌。

一個古早但典型的例子是張大奕。作爲圖文時代的頂流網紅,從微博引流到淘寶網店實現變現,一帆風順;其背後的如涵作爲“網紅第一股”,2019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但張大奕個人的高光時刻轉瞬即逝,如涵自從上市後也一直被“如何複製下一個張大奕”的問題所困,僅僅兩年後便以退市落幕。

以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現在的週期,太短了。頂流們被各種因素推到風口浪尖,而這只是個開始。流量意味着商業價值,但這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變現成功,用的不好就反噬。在網紅的生命週期曲線面前,誰都不能倖免,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續命。

比大紅更難的,是常紅。如今,劉畊宏和東方甄選也選擇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

由於之前帶貨經歷的不成功以及對口碑的擔憂,劉畊宏在走紅之後對帶貨的態度很謹慎。作爲因網紅身份翻紅的明星,他在變現路徑上選擇了更偏明星的路線,包括通過直播軟植入和代言的方式進行變現,比如穿上全套FILA、官宣九陽豆漿代言等,帶貨也是通過妻子王婉霏的賬號試水。如果之後直播間熱度持續走低,只做冠名、代言不夠用,得益於有明星和網紅的雙重身份,劉畊宏也會有較大的探索空間和可能性。

東方甄選則不同,新東方本是直接奔着賣貨來的。在網紅週期越來越短的當下,直播帶貨被驗證爲是最快、效率最高的變現方式(對比吳曉波、羅振宇知識付費的困難)。不過選擇“農產品”這一主賽道也是挑戰很大的一條路。因爲其後端的渠道、供應鏈等纔是電商長久的保證,人、貨、場,缺一不可。李佳琦的美腕、薇婭的謙尋,都是例證。

上週,有報道稱,東方甄選正在嘗試自建供應鏈,未來將大力發展“東方甄選”自營產品。無論是“人帶貨”還是“貨帶人”,到消費者手裏的貨質量不行,差評都會損害苦心建立的好感和信任。

據紅星新聞報道,有網友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買了桃子後,發現質量不佳後投訴。也有消費者發出質疑,“高價農產品值不值?”東方甄選的供應鏈建設和品控管理,已是迫在眉睫。 

直播間沒有永遠的頂流,也沒有頂流會有永遠的好運氣。

在商界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俞敏洪深諳這個道理。6月19日,他在直播裏表示,東方甄選現在的熱鬧是一個意外現象,未來它或多或少會冷卻下來。“我關心的不是東方甄選能做多大,我關心的是東方甄選事情到底有沒有做對,以及東方甄選到底能走多遠。”

熱度褪去之後,頂流們要面對一個充滿問題的新常態:如何持續內容創新力?如何建設後端的“基礎設施”?如何更敏銳地抓住商業機會?如何堅定所做之事的長期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