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靖

7月22日是科創板開市三週年,與此同時也將迎來其開市以來新一輪的解禁高峯。

Wind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科創板將迎來開市三年以來單月解禁股份數量的最高峯。同時,2022年也是科創板開市三年內整體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年。

中泰證券研究認爲,今年科創板7月解禁規模約2800億元,相較前兩年同期增幅顯著,且7月解禁大潮以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爲主,大部分爲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三週年”集中解禁。

與此同時,科創板三週年來臨之際,各大券商的跟投收益也成爲近期市場關注焦點。

7月科創板將迎解禁高峯

Wind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科創板開始流通股份數量合計達105.34億股,單月解禁股份數量排名位居科創板開市以來第一。同時,解禁股份數量較排名次席的2020年7月份的53.11億股解禁股份數量,增加近一倍。

同時,解禁市值(歷史解禁數據以解禁日收盤價計算,未來解禁數據以最新收盤價計算)方面,今年7月份,科創板開市流通的市值,爲2660.67億元,僅次於2020年7月份的3527.37億元的規模。

Wind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科創板將有77家出現股份解禁。

與單月解禁高峯相對應的是,2022年也是科創板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年。

興業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全口徑下,今年科創板解禁規模高達1.1萬億元,高於2020年的8291億元,同時也略高於2021年的1.09萬億元解禁規模。

興業證券進一步指出,若剔除上市首日,即解禁的首發一般股份及首發機構配售股份,2022年科創板的解禁規模爲1.02萬億元,相較於過去兩年7459億元和3835億元的解禁規模,更是出現顯著增加。

個股解禁市值排名方面,興業證券數據顯示,瀾起科技、中微公司、中國通號、杭可科技、南微醫學7月解禁市值規模居前,分別爲405.7億元、364.4億元、307.1億元、193.6億元、143.9億元。

此外,西部超導、華興源創7月解禁市值同樣超過百億元,分別爲140.13億元、109.86億元。

券商整體浮盈合計26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3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面臨券商限售股的解禁,涉及國元證券、方正證券國信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等19家券商,但整體浮盈大大縮水,合計僅26億元。

在解禁次數方面,國元證券、方正證券、國信證券、民生證券、長江證券、華林證券、興業證券、德邦證券、中山證券、東興證券、華安證券等券商均有一次跟投限售股解禁。光大證券、浙商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申港證券均有兩次跟投限售股解禁。中信建投以及中信證券均有三次限售股解禁,華泰證券解禁次數最高,達到七次。

在今年科創板持續回暖的當下,上述券商跟投表現各不相同,以目前最新收盤價計算,過半券商出現單筆跟投項目浮虧的情況。

其中,華泰證券在三生國建上單筆浮虧達到2719萬元,但由於華泰證券跟投家數居多,所以,此次解禁最終還是錄得6.2億元的整體浮盈。

同時,個別券商雖然解禁數目少,但賺錢效應凸顯。中金公司在中芯國際上浮盈超過12億元;華泰證券跟投的天合光能漲勢喜人,截至目前,較發行價上漲了683%,浮盈超5億元;中山證券、國元證券、德邦證券等雖然解禁項目少,但跟投的盈利能力排名靠前。

除跟投收益之外,券商在首發承銷保薦中也賺得盆滿鉢滿。

其中,國泰君安證券參與國芯科技保薦及承銷費用約2億元,參與天嶽先進保薦及承銷費用約3億元;海通證券參與邁威生物保薦及承銷費用約2億元,參與翱捷科技、邁威生物承銷費及保薦費合計約5億元;民生證券、中金公司及華興證券參與希荻微保薦及承銷費用約1億元;中信證券參與亞虹醫藥、臻鐳科技保薦及承銷費用合計約3億元。申萬宏源證券參與中觸媒保薦及承銷費用達1.3億元。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指出,作爲機構投資者,券商戰略配售相對更加註重長線投資,主要的考量因素包括解禁收益率、後市市場預期以及對公司長期價值的看法等。當前,定價偏高是新股破發的主要誘因,此外,去年三季度以來瀰漫的市場消極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股上市後的市場表現。

科創板後市將如何演繹?

對此,市場人士分析,雖然科創板集中解禁前後,在股東減持和情緒面兩方面利空因素影響下,市場容易出現波動。但相比創投機構等股東,控股股東或實控人盈利兌現的意願並不迫切,因此今年科創板解禁高峯到來後,短期內減持壓力或相對有限。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解禁窗口與減持窗口往往並不同步。一般情況下,實質性減持往往會出現在後續的市場高位,而當前科創板整體仍處於底部區間。

“通過覆盤創業板可以發現,開板以來‘大非’解禁後,創業板個股換手率和成交量並沒有出現顯著影響。”浙商證券進一步指出。

該券商認爲,從中長期來看,隨着科創板限售股大量解禁,流通股數量增加,有望進一步提升科創板交易活躍度,增強機構投資者增配意願,進一步打開增配科創板的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