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評論】00後“整頓職場”背後是對合法就業與理性就業的訴求

文丨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00後也開始大學畢業、步入職場了。據媒體報道,和每一代人一樣,00後也擁有了自己的順口溜:80後在加班對領導唯唯諾諾,90後在摸魚裝模作樣,只有我們00後在整頓職場。“00後整頓職場”爆火,有人認爲這展現了00後的勇氣,有人則覺得不過是00後的臆想——能不能整頓職場,需得過幾年再看。

其實,所謂的“00後整頓職場”,大多是拒絕來自用人單位的“霸王條款”,拒絕不合理加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希望職責分明,不能只有工作沒有生活。促進用人單位尊重勞動者的合法權利,規範勞動就業市場,提高管理效率,需要所有求職者都有更強的維權意識。

我國就業市場中存在的用人單位學歷歧視、“試而不用”、“培訓貸”甚至“零起薪就業”等等問題,均源於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間不平等的地位。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招聘權,以及求職者在嚴峻就業形勢下想獲得一份職業的心理,設置不合理的學歷門檻,對求職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往,求職者爲獲得職業,面對用人單位的不合理要求,往往選擇忍氣吞聲,有的則由此被欺詐,如試用期結束後不籤正式合同,欠下培訓貸卻沒有沒錄用。

00後的表現卻有所不同,有的00後,會在招聘面試中,直接表示不接受加班,或者問加班費是多少;反對用人單位過度收集隱私信息,並對HR的不恰當言語進行直接反駁;還有的00後,會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對用人單位存在的違規違法問題,進行舉報。嚴格說來,這都是一個求職者的正當權利,但以往的求職者更願意選擇委曲求全。因此,對於部分00後的表現,有的80後、90後覺得很“爽”,幫自己出了一口氣。

但是,“00後整頓職場”究竟能起到怎樣的效果,還有待觀察。這首先是一個博弈過程。包括求職者間的博弈,以及用人單位間的博弈。看不慣用人單位作派的求職者一直有,90後、80後也有對用人單位的舉報、投訴,但屬於極少數,如果只有少部分00後有勇氣拒絕用人單位不合理的要求,而沒有成爲更多00後的一致行動,那麼,這部分00後就很難找到工作,或者在職場中被邊緣,最後不得不選擇“識時務爲俊傑”。

拿糾正用人單位存在的學歷歧視來說,消除學歷歧視,除了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之外,就需要更多求職者有維權的意識和行動。在對待學歷歧視問題上,不同的學歷者,是有不同的態度的,名校高學歷學生,由於自己是唯名校用人的得利者,因此對反學歷歧視並不積極,他們忘記了只要學歷歧視存在,就不可能一直是“贏家”,自己的子孫也可能遭遇歧視。所以,要加強建立公平就業環境保護每個人平等權利的宣傳。要以求職者個體的積極維權行動,推進用人單位尊重每個求職者。

其次,平衡供求矛盾,實現充分的雙向選擇。對於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和社會都建議畢業生要“先就業,再擇業”,但不少00後並不接受這一觀點,認爲這就是讓他們不選擇用人單位,先找一份職業做起來再說。可如果一直找不到理想的職業呢?總不至於一直不工作吧?“先就業,再擇業”並不是要求求職者放棄合法的權利、籤不平等的沒有保障的就業協議,而是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就業現實,調整就業期望。

目前,00後不願意進工廠,基本已經成爲一種趨勢,這就迫使工廠必須改善工作環境,調整管理方式來吸引年輕人,再給年輕人灌輸喫苦耐勞的大道理,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這也是未來我國職業建設所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應尊重市場規律,以職業待遇、環境、權利吸引人才選擇。

出現“00後整頓職場”應該也與就業結構變化有關,在傳統就業領域,就業不再是“買方”市場,作爲供給方,求職者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也就有了話語權,因此,就可以不看用人單位眼色,拒絕他們認爲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並非所有求職者都有這樣的底氣,像碩士和博士就業,就存在“高學歷低就業”的學歷內卷問題,熱門行業、熱門崗位的就業,當前還是“買方市場”。要讓求職者有更多底氣,需要創造更多就業需求。

“00後整頓職場”,準確地解釋,應該是00後更崇尚合法就業、理性就業。合法就業要求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方都要遵守相關就業法律法規,倡導公平就業,合法用工。而理性就業則是要有理性的就業與擇業規劃。這是推進人才市場更規範、有序,用人單位更重視人力資源建設、員工合法權利保障的重要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