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已退出人們視野的“房票”,近期又成爲“熱詞”。

鄭州於6月20日大張旗鼓地表示將推行棚改房票安置,並且設置了一系列優惠條件,似乎在催着房票持有人趕快去買房。鄭州方面說,這個想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參考借鑑了杭州、溫州、信陽等地的經驗。

事實上,在鄭州推出房票政策之前,今年以來已有常熟、宜賓、麗水等10餘個城市探索實施“房票”政策。

所謂“房票”,其實就是一種補償權益貨幣量化後出具的購置房屋結算憑證。早在2013年,國務院就發佈《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讓更多困難羣衆的住房條件早日得到改善”,此後棚改明顯加速,多地也陸續出臺“房票”相關政策。

國人對各類“票證”應該不陌生,如當年買糧需要糧票、買布需要布票、甚至還有大件的自行車票等。和能夠自由運用的貨幣不同,票證的最大特點當屬有計劃,也即能夠使用憑證定向分配物資,大大增強了對經濟的管控能力。

如今的房票也是類似的。不同於棚改的貨幣化安置,人們可以隨意使用資金,而房票使得持有人須在特定的時間內、特定區域內購買特定價格的房源,這無疑使得持票人的購房行爲相對確定,可謂精確制導。

當然,房票政策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如資金能否順利到位、房企的參與意願如何等。

不過,棚改不僅僅是解決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這麼簡單,國務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棚戶區改造能“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鄭州早在今年3月1日出臺的《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中,也提到了“推進安置房建設和轉化”。可以說,棚改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拉動經濟的作用,鄭州也意在用此方法促進房地產去化。

但問題是,我國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棚改,據住建部數據,2016年至2020年,全國棚改預計開工2300多萬套,預計完成投資約7萬億元。

而2022年,在2月24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時任住建部部長王蒙徽介紹,希望全年棚戶區改造120萬套。這個數字大大低於往年平均水平。

對於城市舊改,目前鼓勵的是進行老舊小區改造而不是大拆大建。

鄭州的趨勢也是類似。據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鄭州建成安置房約5.66萬套,回遷安置羣衆13.5萬人。而2022年計劃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3.2萬套、新開工4257套,要安置15萬人。

在棚改逐漸接近尾聲的背景下,“房票”政策到底能夠對樓市產生多少拉動作用,尚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