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财对话|专访圣若瑟大学校长麦侍文:澳门高校应积极融入深合区建设,打造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澳门报道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2月至4月份本地居民失业率为4.5%,本地居民就业不足率为3.7%,而青年失业问题比较严重。失业人士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最高,达5,100人,占总失业人数38.35%。近日,圣若瑟大学校长(下称“圣大”)麦侍文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的专访。

麦侍文称,圣若瑟大学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多元的文化交流碰撞能够产生有趣的观点,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他表示,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实习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澳门高校也应该培育社会需求的人才,积极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打造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立足澳门  面向国际

南方财经:校长你好,请谈谈圣大办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麦侍文:由于独特的历史根源,圣大是一个独特的产物。距离粤澳边境只有100米距离的圣大,同时拥有来自中国和欧洲两地的文化基因。我们大学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大约1/3的学生是国际学生,1/4的员工来自海外。我们的学生来自4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校园里更有超过51种语言在使用,这也意味着校园里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趣观点的碰撞。

澳门是西方与中国交流的桥梁。基于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我们认为圣大也是澳门(历史)的一部分。澳门拥有接近500年的教育历史,是一个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由于受到中外文化的共同影响,我们能够以国际化的视角、欧洲化的视角,更甚者可以以葡萄牙人的视角来探索大学是什么。

南方财经:你刚才提到圣大拥有欧洲的基因,你说的欧洲基因是指哪些?

麦侍文:很多欧洲大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特点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具有培养学生分析性思维意义的。我认为这种思维一定程度上源于欧洲语言的结构和特征。例如,它们的语法非常复杂,这使得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在欧洲的大学里能够得到发展。我认为圣大的学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所以我认为圣大的这一方面有明显的欧洲特色。

南方财经:请问圣大的学生主要来自什么地方?

麦侍文:我们一直有大量来自葡萄牙的学生,也有来自其他葡语国家或地区的学生。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来自东南亚,如缅甸、越南和东帝汶的学生,以及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学生,包括一些来自爱尔兰的博士生。同时,我们和澳门其他大学一样,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内地学生通过来澳门学习的方式,既省去了前往澳洲或者欧洲的成本,又获得了犹如亲身前往当地的体验。

南方财经:你刚才提到有很多内地学生前来澳门学习,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他们到澳门学习?

麦侍文:我认为是好奇心。总有一部分人想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大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世界1/5的年轻人。所以,即使想要体验不一样环境学习的中国学生比例很小,这部分的数目仍是很庞大的。正如我所说,澳门是一个安全的城市,是一个可以让中国人感到舒适的城市。在澳门可以感受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而且在澳门生活很便利,也不需要很高的成本。

实践是检验是否掌握理论的重要依据

南方财经:我们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吗?

麦侍文:我认为当今学生面临的真正挑战之一是科技发展,它带来的不光是正面的影响,还有负面影响。我想几乎所有研究过科技对人的影响的人都会认为,视频技术和社交媒体缩短了人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就是说,学生们经常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以及做事的方式。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喜欢去图书馆阅读和做笔记。但我不认为我们当今的学生会像我年轻时那样做,也许一、两个人会这样,但大部分学生会想要用不同的方式,他们可能更关注短视频或者博客。也许他们会进行阅读,但他们可能想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阅读,而不是在书本上阅读。

我认为真正困难的事情之一是如何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育实际上是引导人们觉醒,透过学习去发现事情的真相。学生更需要的是在自己学习或研究之后,有一名教授能够给予他们自主学习后的反馈,然而现实情况是可能学生自主学习后并不会有很多反馈,这是我们教育中有待完善的一环。但这并不要求教授一直都承担学生眼中的权威专家角色,我更希望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获得技能,从而能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

南方财经:正如你所说,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听、读或者实践,有时实践可以让人们更了解正在发生些什么。那么在你看来,实践会比阅读更好吗?

麦侍文:我认为光阅读会让学习本身变得非常被动。我一直对我教过的学生说的一件事是,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理解某件事,请试着把你学到的东西教给我。所以,如果我对你说,去读那本书,来告诉我这本书的论点是什么,那么你真的是需要思考的。这个思考过程才是实践的过程。实践是检验是否掌握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依据。实际上,对于我们许多学生来说,对于使用欧洲语言而没学过中文的人来说,我们所学习的是字的表面含义,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字面含义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们缺乏这种学习经验,但这一过程是实践的过程,非常重要。

南方财经: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正在申请实习或是寻求工作机会,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

麦侍文: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几乎所有的本科课程都有实习项目,而这不是指两个周末的实习,而是非常充实、能够学以致用的实习。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他们已经与雇主建立了关系。如果他们在实习时表现优秀,在毕业时,他们不必再去找工作,雇主会主动联络他们。

我认为实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可以在实习中和与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共事,学到很多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和实用技能。例如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作一些作品,撰写一份论点鲜明的论文,这些都是培养他们将来工作上所需技能的重要方法。

在行动前倾听社会的需求

南方财经:目前澳门特区政府正努力开拓经济适度多元化道路,你认为横琴在其中可以担任什么角色?

麦侍文:澳门面积很小,只有36平方公里。进军横琴,能够给予澳门非常缺乏的资源——地域上的空间。谈及澳门多元化,我认为澳门的巨大潜力之一,在于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与知识接触及交流的平台,这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优势。我认为横琴可以成为澳门沟通中外的一部分,因为横琴可以为澳门各所大学的发展提供空间。所以,我认为横琴和澳门合作将会产生积极成效,促进澳门产业和经济的转型。

南方财经:澳门高校应重点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培养升级转型所需的多元人才?

麦侍文:“一国两制”在澳门回归后已经施行了20多年了,在接下来的20年左右,澳门将越来越融入大湾区。大湾区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它人口众多,并且经济快速增长。1984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那时候深圳还是一个村子,人口也只有2万左右,而现在它已经是一个特大城市,这也是大湾区蓬勃发展的表现。

所以,我认为澳门必须了解自己在大湾区的定位,承担促进大湾区发展的责任。作为大学,我们也必须明确我们在这个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了解整个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与大湾区的大学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精神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就如在我们商学相关的课程中,会讨论相关课题,比如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小康社会。

我们致力于在行动之前倾听,了解社会的需求是什么。例如,我们目前正在与政府合作,努力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为老年人提供真正高质量的社会护理,这也是大湾区政府、企业和大学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也就是说,人民的寿命更长了,这是一大幸事,但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