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裏雨曦 實習生 周子煜

“沒想到,賠了十幾年了,自己還在幹。”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食品安全被公衆廣泛審視之時,九成集團創始董敏曾暗自許願,要通過努力,“讓孩子們知道天應該是藍的,水應該是清的,農作物摘下來是可以喫的,大地是可以親吻的”。

彼時,九城集團是最早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企業之一,原本有機會成爲“互聯網大佬”,董敏卻選擇一腳踏進有機農業領域,創立沱沱工社,一晃就是14年。

這14年,沱沱工社先後以自有資金投資5億元,至今沒有盈利。很難想象,這樣的生意,董敏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有人說,董敏是有情懷的創業人,但企業畢竟是要生存的,講情懷和理想的企業,該怎樣正確地“活下去”?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採訪了這位有機農業領域的闖路人,瞭解她創業背後的故事。

“執着到不被理解”

2008年,沱沱工社率先在中國開展有機農業佈局,在北京平谷投建上千畝有機農場。

這一決定有時代因素推動。2004年,九城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董敏認爲,隨着企業規模越做越大,需要更加系統的企業管理辦法,於是在2007年,她選擇在北大EMBA繼續深造,2008年,董敏隨課程前往美國交流訪學,投身有機農業的“種子”,也在這時埋下……

當時,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並引發廣泛關注。董敏的不少朋友,也注意到這個事件。“他們問我,爲什麼會有人在孩子的食品裏面放這種東西?”面對這樣的質問,董敏一時無言。

從沱沱工社堅持十四年未曾轉向的結果來看,當年那次被質問,對董敏的影響巨大,以至於她身邊的人都不解,這個人“爲什麼這麼執着,執着到瘋狂”。

一位董敏的身邊人告訴記者,即便只是看看農作物長勢和農場管理情況,董敏每週也最少要前往平谷的農場兩次。

每逢聚餐,朋友們也總會說:“先讓董敏講10分鐘有機農業再喫。”在朋友眼中,她就像一個有機農業的“佈道者”。

“英國有兩家很好的有機農業企業,一個是12年盈利的,一個是15年盈利的,沱沱工社今年14年了,還沒有賺到錢,希望第15年可以賺到錢。” 董敏說,農業本就是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的行業,特別是有機農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會更大更多。

“創業過程中不會有那麼多充滿浪漫情懷的動人故事,真槍實彈的風險纔是常常面對的,而唯一能做的,只有迎難而上。”2017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在採訪董敏時,她還頻繁談起“幾十棚西紅柿爛在地裏”這樣的故事,而如今,她的話語中更多出現“太正常”“習慣了”“經常如此”……

從預見困難到經歷困難,再到與困難和解,董敏對有機農業的執着,漸漸透露着一股通透的味道。

“失意”生鮮電商?

執着於純粹的有機農業,不僅讓董敏錯過了互聯網的紅利爆發期,也沒能搭上生鮮電商的快車。

沱沱工社是國內生鮮電商行業最早的玩家之一,用董敏的話說,“其他的都是效仿者”。

後面的故事人們大抵都清楚了,2015年,所謂“生鮮電商元年”,資本驅動下,盒馬鮮生、易果、順豐優選、蘇鮮生等一大批品牌湧入市場。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一年新成立的生鮮電商有260餘家。

也就在這一年,深耕生鮮電商領域多年的沱沱工社,卻選擇轉變定位,開始去電商化。電商不再是沱沱工社發展的主攻方向,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向了生產端。

這不免招來諸多質疑,認爲董敏是在逆流而行,“失意”生鮮電商。而對於當年做出的選擇,董敏表示,沱沱工社成立至今,全部依靠自有資金的投入,在“燒錢換流量”方面不具備優勢。“我的初衷和沱沱工社的優勢在於有機農業的生產端,做好產品纔是沱沱工社的護城河。”

從企業資料來看,沱沱工社的商品主要來自於自營農場和符合沱沱工社標準的聯合農場。目前,沱沱工社有自營農場1個,合作農場25個。這些農場承擔着沱沱工社98%種植和50%養殖的任務。

在定位明確調整後,沱沱工社收縮戰線,專注上游種植,轉而成爲了終端和平臺的供應商。目前盒馬鮮生、京東等均引入了沱沱工社的產品,這也給沱沱工社帶來了在第三方銷售渠道的盈利。

可以看到,收縮戰線並不意味着會丟失零售用戶,同時,沱沱工社的虧損,也在逐漸收窄。

“最初並不是我要做電商,而是我要把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出去,所以纔開了一個平臺。”董敏並不認同外界對於沱沱工社在生鮮電商方面失意的解讀,她說,當年沱沱工社選擇開闢生鮮電商端口是迫於生產的有機產品賣不掉,進超市又有極高的門檻,所以想到以互聯網爲渠道。

“多少有些被逼無奈,出發點並不是做生鮮電商,我有很多機會可以融資,然後燒錢打流量戰,但是我們的重心不在這。”董敏說。

“逐漸讀懂企業家精神”

面臨二次創業時,在房地產、遊戲等熱門行業上,董敏和她的九城集團都有極大的機會,對於爲什麼選擇有機農業,董敏說,“不想做讓自己糾結的事。”

更直白地說,是理想主義在驅動。

實際上,外界對沱沱工社有頗多質疑,認爲其商業模式存在弊端,董敏作爲企業帶頭人缺少拼勁,等等。而這些質疑總離不開價值觀的探討。

採訪中,董敏提到《我心歸處是敦煌》的作者,被稱爲“敦煌女兒”的樊錦詩。她十分認同樊錦詩的價值觀並感同身受:從內心的選擇看,對於事業的強烈熱愛和認同,能讓人們超脫外部的追求,喚起個體社會化的意義。

她還多次提到“善良”“初心”類似詞彙,這是她做有機農業的價值觀出發點。

“生意人和企業家不能放在一個層次去比較,所謂的企業家並不單純是爲了賺錢,而是希望發現社會的一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在董敏看來,她的二次創業就是要做熱愛的事業,無論賺錢與否,有自身篤定的價值更重要。

所以,董敏更願意將沱沱工社定義爲社會型企業,肩負更多社會責任,提供更有價值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創業和經營過程中,她也逐漸認識到,有機農業不僅僅是爲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產品,更是爲社會提供一種對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對保護土壤、減緩氣候變化、保護動植物多樣性等方面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而且,通過發展有機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僅能帶動鄉村加工業發展,提供更多就業,還能通過文旅產業將城市消費力和資源導向農村,喚醒鄉村活力,推動鄉村振興。

“喫過苦,知道甜,對國家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董敏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愛國主義精神時刻影響着她這一代的企業家們,也讓她在二十餘年的商場打拼中逐漸讀懂了企業家精神。

面對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不理解,董敏決定繼續堅守,沱沱工社的有機農業故事,也將在這種定力之下,繼續說下去。

記者問董敏,是否曾想過要放棄。她堅定搖頭,眼神中似有對這個問題的不滿與排斥。

中國的企業家中從來不乏智慧超羣,抑或是敢打敢拼、豪情萬丈之人,董敏的特點也很鮮明,在採訪中,能感受到她對國家的強烈熱愛和對社會的極高責任感,激動時眼含熱淚,憂心時沉吟不言。

她的情懷更像是一種“信念”,讓她始終對事業保有熱愛,在寂寞和失意中仍有力量前行。這是很多成功人士也難以做到的。就比如,近些年跨界進入農業領域的“大佬”們比比皆是,人們以爲大佬“卸甲歸田”必有作爲,然而大多都慘淡收場。

“沒有耐力可能堅持不下去。”董敏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