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見專欄

正所謂“民以食爲天”,與喫食相關的市場除了充滿煙火氣,也尤其吸引大衆關注。往前回溯,國內的生鮮電商這把火從2018年開始燃燒。因其十分貼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文化,消費者對網購生鮮的需求也日漸養成,從而也推動了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

但菜籃子生意並不好做,尤其是在線上的領域。從最初的資本熱捧到人走茶涼,也不過短短四年時間。每日優鮮頂着“生鮮電商第一股”的稱號黯然離場之後,業界對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也不再看好。

同爲前置倉模式的還有叮咚買菜,近期公佈了其2022財年Q4數據,首次實現了盈利。有人認爲這給氣氛低迷的生鮮行業帶來了一絲希望,但更多人認爲這是叮咚買菜的“斷臂自保”。

其原因是叮咚買菜犧牲規模艱難換來的首次盈利,也就是說叮咚買菜的盈利模式並未真正走通,未來能否實現持續盈利更是無法確定。此外在叮咚買菜持續虧損之下,資本市場也失去了耐心,在當前融資困難的情況下,叮咚買菜的股價也逐漸走低。

1

犧牲規模換利潤,叮咚盈利仍艱難

2018年,叮咚買菜在獲得4輪融資資金的支持下,以後來者居上的姿態趕超“前輩們”。但在2021年順利趕赴紐交所上市之後,叮咚買菜的股價在一年內持續暴跌,總市值蒸發了約三百多億人民幣。

從那時開始,叮咚買菜在資本市場坐上了冷板凳,也就說很難再拿到外部融資了,後續發展需要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

問題在於叮咚買菜從2019年至2022年Q3,其現金流一直呈現流出狀態,並未獲得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入,直到2022年Q4。Q4中叮咚買菜首次錄得正向盈利,淨利潤49萬元。

2022年Q4叮咚買菜營收62.01億元,同比增長13.1%。整體來看,叮咚買菜的季度收入在2021年突破60億規模後就陷入了增長困局。

在交出一份營、利雙增的成績單後,理應獲得市場的肯定。財報發佈當天,叮咚買菜大漲20%。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第三、四日開始連續下跌16%和13%,漲起來的股指又再重新跌回去了。

財報報喜,股價卻坐上“過山車”。這似乎意味着資本市場對於叮咚買菜的盈利能力依舊有所懷疑。

叮咚買菜這一次實現盈利,全靠“節衣縮食”。根據財報數據,叮咚買菜在Q4的營銷和銷售費用約9110萬元,同比降低74%,降幅高得驚人。在行情不佳的時候,棄車保帥的做法自然是無可厚非。

實際上叮咚買菜從2022下半年就開始大幅收窄自身規模了,彼時叮咚買菜一下子取消了國內七個城市的前置倉。

在2021年的財報中,叮咚買菜共有1400個前置倉,分佈在36個城市。但如今準確的數字已不得而知,因爲叮咚買菜從2022年開始就不再公佈前置倉數據。不過在叮咚APP上可查詢到支持下單的城市只有27個,也就是少了9個城市。

與前置倉一同蒙上面紗的核心數據,還有叮咚買菜APP的訂單數量和用戶數量。業界猜測或是因爲營銷費用被大幅度削減的情況下,這些數據並不好看而被隱藏了。

欲蓋彌彰的做法,反而讓人對叮咚買菜的未來打上了問號。但前置倉的生鮮電商模式是否能成功走到最後,叮咚買菜仍未能給出肯定的回覆。

2

前置倉的商業模式,並未真正走通

在2020年之前,“得生鮮者得天下”的說法在風投圈內很是流行。而在生鮮電商的運營模式當中,大體上分爲社區團購模式、前置倉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其中前置倉模式一度很被看好,直到每日優鮮爆雷。

生鮮電商想要做好,離不開幾個核心問題:消費者需求管理、倉儲物流配送、供應鏈以及損耗管控。

在解決這幾個關鍵問題上,一是前置倉模式憑藉其高效率的快速反應能力,能滿足消費者的即時購物需求;二是前置倉能夠減少運輸損耗,提高配送效率。但除了這些優點外,前置倉模式的弊端也十分致命。

因爲用戶下單後要在半小時內將貨物送達用戶手中,所以必須要求商傢俱備強大的履約能力;而供應鏈端和配送端都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2021年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單倉淨虧損高達17.61%。

一方面前置倉履約成本居高不下,拉低整體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其模式要求具備密度足夠高的倉庫數量和騎手數量,也就是說時刻都需要資金投入。每日優鮮就是因爲在前置倉模式下把現金流耗盡,才走上絕境。

最後是前置倉的面積都不大,因此SKU也比較少。要想獲得盈利,每個前置倉的客單價和訂單量數量比其他運營模式的要求更高,否則只能陷入虧損。但問題在於,由於 SKU有限,導致消費者每次購買時的選擇也有限,很容易造成用戶流失。

叮咚買菜在2022年實現營收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疫情影響之下,消費者對於網購生鮮的需求暴增,所以訂單數量和頻次都拉上去了。

但如今,從2014年開始深耕於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于2022年7月崩盤。一路跟隨在每日優鮮背後的叮咚買菜,是否能逃脫破產的命運也備受業界關注。

2019至2021財年,叮咚買菜淨虧損累計達到115億元。雖然在2022年第Q4實現了扭虧爲盈,但前三季度也都還處在虧損中。因此從2022全年來看,叮咚買菜依舊有8億元的淨虧損。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想要盈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類似的艱難處境,不得不讓人懷疑依賴於前置倉的生鮮電商,是否真的能活到最後。

在這樣的情況下,叮咚買菜必然要通過開拓新業務來尋求新的增長點。而在新業務還沒有真正突破盈利瓶頸之前,叮咚買菜還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3

競爭對手虎視眈眈,預製菜難成救命稻草

最近在武漢召開的“中國食材電商節”展覽會上,叮咚買菜旗下新近推出的預製菜品牌——朝氣鮮食也亮相其中。

預製菜是這兩年的新風口,就連家電品牌格蘭仕也在準備進軍預製菜賽道。實際上,叮咚買菜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預製菜,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快手菜”部門。據瞭解,叮咚買菜有四家預製菜自營工廠,也推出了“叮咚好食光”等多個自有品牌,不過暫時沒有掀起什麼水花。

儘管預製菜的市場紅紅火火,已經是千億市場。甚至按照行業預測,在2026年預製菜就能實現萬億的市場規模。但叮咚買菜要想通過預製菜來實現曲線救國的目標,卻並不容易實現。

預製菜賽道寬廣,對渠道拓展、供應鏈佈局都有着硬性要求。從這方面來說,先發優勢的頭部食品企業更能實現長期的競爭力。

而叮咚買菜在主業連年虧損的時候,倘若勉強經營副業,恐怕還會影響尚未脫離困局的生鮮本業。

去年,叮咚買菜頻頻因爲食材的不規範操作或者食材衛生標準不達標而被罰款。如梭子蟹有害物質超標、用死魚冒充活魚、鯿魚抽樣“恩諾沙星”含量不合格等等問題。

對於生鮮企業來說,食品安全問題重於泰山。接二連三地出現產品問題,叮咚買菜似乎要重新審視內部的品控管理流程了。畢竟品牌口碑建立不容易,坍塌卻是一瞬間的事情。

內憂未曾解決,外部競爭壓力也日益嚴峻。在叮咚買菜入不敷出的時候,競爭對手卻是大刀闊斧地加大投入。

從2022年開始,同爲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正在探索新玩法,佈局即時零售“閃電倉”。與此同時,去年美團買菜的業務增速超過30%,新開倉在百個以上。

京東生鮮電商業務進入2023年之後也再次發力,今年春節,“京東買菜”頻道赫然展示在京東到家平臺顯眼的地方,給了一級入口。

另外,盒馬也是生鮮電商的重量級選手。今年盒馬將重點推出“盒馬奧萊店”。顧名思義,原來針對高消費人羣的盒馬鮮生,也把目標用戶擴大到更寬的層面,日後恐怕會影響叮咚買菜的市場份額。

2020年疫情期間,生鮮電商成爲風口,但也在疫情的衝擊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這讓叮咚買菜面臨更大的挑戰。叮咚買菜雖然在上一個季度的成績雖然有所改善,但整體來說依然沒有擺脫虧損狀態。

諸如美團和京東,生鮮業務只是他們的業務版圖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在未盈利的狀態下也能支撐下去。但叮咚買菜作爲創業型平臺,只能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去續命。因此,對於叮咚買菜而言,纔剛剛起步的預製菜難成救命稻草。

4

結語

儘管前置倉模式遭遇大敗局,但整體來看,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增速依然穩健,長期成長空間依然巨大。從財報披露的GMV來看,叮咚買菜仍在保持增長。

叮咚買菜雖然犧牲了一定的規模,但在一些運營指標上依然保持住了良性發展。或許叮咚買菜需要的是更好的產品,更優質的供應鏈,以“質”換“量”,來贏得真正的盈利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