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大眼樓管/肖恩

近日,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盛發展”)發佈關於控股股東增加一致行動人及在一致行動人內部協議轉讓股份暨權益變動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顯示,榮盛發展控股股東榮盛控股稱其因資產規劃需要,與上海牛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傘資產”)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榮盛控股擬轉讓榮盛發展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合計約2.17億股,佔榮盛發展總股本的5.00%,由牛傘資產對協議受讓股份進行資產管理,同時榮盛控股與牛傘資產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構成一致行動關係。

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格爲2.718元/股,合計約爲5.91億元。榮盛控股本次變動前約持14.51億股,佔榮盛發展總股本比例33.37%;本次變動後約持12.33億股,佔榮盛發展總股本比例28.37%。

接盤方爲私募證券基金 或爲市值管理套利而來

當前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房企股價持續承壓已成行業內在普通不過的事,在此情況下,作爲房企的大股東不回購、不注入流動性本身已經讓房企的處境更加艱難,而再減持或將更加打擊投資者本已所剩無幾的信心。

面對榮盛發展股價跌跌不休,榮盛控股還是出此下策,且一出手就是榮盛發展總股份的5%,自己持股的比例也降低至30%敏感線以下。儘管其在公告中稱,在和接盤方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並不涉及向市場減持的行爲,但從此筆交易的各個細節來看,榮盛控股減持的目的昭然若揭。

首先從接盤方的主體來看,儘管榮盛控股在公告中稱將把資產轉讓給牛傘資產,但我們發現牛傘資產實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證券基金,其註冊資本僅有1000萬元,而實繳資本更是隻有510萬元,憑藉這樣的公司如何能接盤5.91億元的資產?

實際上,從權益變更公告來看,實際接盤的並不是牛傘資產,而是其旗下管理的一隻私募證券基金---上海牛傘如山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其次看私募基金的資金募集情況,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官網查詢該基金,其備案日期爲2022年06月16日,也就是公告前的10天左右。因此,該基金基本就是爲了專門接盤榮盛控股減持而設立的基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協會信息披露,截止備案日該基金的規模低於500萬。因此可以更加有把握認爲,這隻基金在成立之初並不是通過向合格投資人募集的投資基金,而是要等到和榮盛控股的股權協議轉讓得到監管機構和相關部門批覆後,纔會有一筆“神祕資金”進入該進的募集賬戶,從而完成交割。

最後再從交易價格來看,公告顯示本次的交易價格爲2.718元/股,截止發稿,榮盛發展二級市場股價爲3.02元,有一定的溢價。

從目前榮盛發展交易情況看,平均每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僅有幾十萬手,成交額僅有8千萬元的水平。如若榮盛控股在二級市場上直接減持5%的股份,大概率引起投資者一起拋售打壓股價,甚至賣不到2.718元/股的價格,且榮盛控股所持股份多數已質押,股價不振也容易引起補充質押物的被動局面。

因此交給一個懂得交易技術活兒的私募基金是個更好的選擇,如果該私募基金能夠保持股價不出現大波動而全部將其所持股份在市場上清倉,預計將套利幾千萬,這對於實繳僅有510萬、管理規模不足5億的小基金公司而言,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耿建明之女欲套現4.92億 這是一套組合拳?

去年底,榮盛發展召開美元債投資人電話會議時,就對7.8億美元臨期債務(2022年1月及4月)進行交換要約,同時還設置了一個特定資產包來支持對相關美元債的兌付。這個資產包當中就包含了下屬港股上市物企榮萬家的部分資產,不再“嘴硬”的耿建明承認了榮盛發展目前確實遇到了流動性問題。

不過正如此次變相減持至30%以下類似,耿建明似乎並沒有和榮盛發展共進退的意思。就在公司銷售回款艱難、流動性如此緊張的情況下,6月24日,榮盛發展竟然公告要花了4.92億元收購了子公司榮盛興城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5%的股權。

天眼查顯示,榮盛發展持有榮盛興城85%的股權,本次交易後則持有榮盛興城100%的股權。而此次交易對手爲河北中鴻凱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鴻凱盛”),值得注意的是,中鴻凱盛由65名自然人共同持股,其中第一大股東爲耿凡超,持股比例爲48.33%。而耿凡超正是耿建明之女,中鴻凱盛的董事長劉山同時擔任榮盛發展的董事、總裁。

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5月25日,榮盛興城的資產總額爲119.85億元,負債總額86.97億元,淨資產32.87億元,但應收賬款總額卻有44.63億元。由於無法判斷其賬面應收賬款質量,因此榮盛興城支付的股權對價是存在疑問的。

而榮盛發展表示,此次的交易目的是爲了整合公司資源,加強對下屬子公司的控制,提高運營決策效率。是否真如公告中所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鴻凱盛及耿凡超等想要套現4.92億元。

實際上,從這筆交易的時間和額度來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此次榮盛控股減持。而且上海牛傘的接盤基金還等着5.9億元的募集資金來完成對榮盛控股減持的接盤。

這不得不讓人猜測,這兩次的操作或是一套組合拳,上市公司全體股東通過接盤的形式,來爲控股股東減持來買單,連套現兩筆,減持減出了新高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