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西安報道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國際港務區成爲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排頭兵”。

近兩年,國際港務區以中歐班列爲關鍵抓手,結合十四運的契機迎來黃金發展期。隨着十四運的圓滿落幕,國際港務區下一步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日,西安市舉辦的“奮進新徵程 譜寫新篇章”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七場)中,相關負責人提到有關中歐班列、招商引資相關情況。

此外,對於國際港務區未來的發展,其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介紹,國際港務區作爲西安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排頭兵、主力軍,聚焦主責主業,帶動開放賦能,保持高速增長,加快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高質量建設運營,打造活力迸發的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中歐班列發展勢頭強勁

中歐班列依然是國際港務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與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安號共開行790列,開行量保持全國領先,首次超過重慶、成都兩市開行中歐班列總和。

開行量高走的同時,如何提升發展質量,成爲國際港務區下一步規劃的重要內容。本次發佈會上,孫藝民稱國際港務區將高質量建設運營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具體來看,首先是其港口功能再完善。近期,國際港務區正加快建設總投資200億元的中遠海、中林、五礦、山東港等18個集結中心支撐項目建設。

港口功能的完善是中歐班列擴大覆蓋範圍的重要保障。

孫藝民介紹,以中歐班列“+西歐”朋友圈爲例,今年“+西歐”線路計劃從原來的15條增加至17條。此外,班列組織方面,新開通了跨黑海、裏海新線路,長安號開行線路達到16條,目前是全國開行線路最多、覆蓋面最廣、成本最低的中歐班列。

同時,國內方面,國際港務區和重慶陸海新通道公司聯合開通了海防—西安—阿拉木圖新線路,標誌着中歐班列實現了東西大通道和南北大通道在西安的互聯互通。

此外,發佈會還提到,中歐班列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國際港務區加快公鐵快線、海關查驗等設施提升改造,完成後將滿足中歐班列1萬列開行需求。

相比此前,國際港務區今年啓動兌現了啓運港退稅政策,確保從西安港開展出口業務的企業可以享受和海港、河港一樣的退稅政策。

同時,國際港務區還可爲企業提供訂艙、報關、金融等一站式、一票制國際聯運全程服務。這一舉措大幅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有效推進國際港務區構築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產業經濟發展再突破

利用中歐班列賦能,國家港務區吸引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臨港產業成爲區域發展的重要契機。孫藝民表示:“國際港務區正在加快建設‘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同時,國際以臨港產業爲核心,新引進臨港製造業企業20家以上。其中,康佳智能家電總部項目白色家電產品今年9月下線,併合作佈局新一代顯示產業化項目。”

依託中歐班列,國際港務區還佈局了一批商貿交易中心,以金屬、糧食、木材、冷鏈、整車等方面爲主,引進大宗貿易企業20家以上,力爭全年大宗貿易交易額超120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達到260億元。

同時,在國貨崛起的大背景下,國際港務區建設“絲路電商中心”,引進直播電商、跨境電商、電商培訓、科技研發等新經濟主體50家以上,全年互聯網交易額超2200億元,做實長安號跨境電商全國集結中心。

重大項目方面,華潤絲路總部、中糧絲路國際中心、國網調度通信基地等項目建設正在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港務區的招商局、中鐵、中電建、綠地等十大總部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同時依託中央商務區、西安奧體中心、長安雲、長安樂、國際商事法庭、絲路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培訓基地等載體,全面構建面向“一帶一路”的國家級人文交流平臺。 

對於整體項目建設目標,發佈會中提到,國際港務區將以項目建設爲引領,全力抓好154個重點項目,確保年度投資450億元以上。 

“重大項目投資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有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在‘一帶一路’建設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國際港務區是西安乃至西北與沿線國家貿易互通的一個優質渠道。”

完善配套開啓“全運新時代”

雖然十四運已然全面落幕,但這場運動賽事留下了一大批可供使用的優質資產。如何利用十四運資產開啓“全運新時代”,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也做出回答。

“一是積極引進頂級賽事,助力西安打造體育賽事名城;二是做強體育產業,爭取國家級綜合體育訓練基地早日落地啓動,延伸體育產業鏈。”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還有助力全民健身,奧體中心健身場館場地本月已逐步面向市民開放,端午期間共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羽毛球、籃球、游泳、足球等大衆健身場地也將逐步開放。”

“十四運紅利有一定的尾部效應。如何抓好、利用好遺留的資產與影響,這是港務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述專家對記者說。

從體育賽事、體育產業及羣衆體育三方面,國際港務區對十四運資產作出了詳細規劃。

此外,十四運的賦能不僅體現在體育賽事、產業及設施方面,在房地產市場、招商引資等領域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針對進一步發揮十四運賦能的積極影響,國際港務區以完善基礎設施爲切口,打造宜居宜業陸港。

從教育配套入手,國際港務區深入推進“名校+”工程,新建學校7所,新增學位4560個。

爲了滿足區域內羣衆基本生活需求,國際港務區加快推進交大一附院陸港國際醫院建設,加快佈局社區衛生服務站,着力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同時,其加快推進6個安置房項目建設。

依託“內陸港+自貿區”,國際港務區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構築一流國際營商環境。

爲抓好人口存量,持續發揮人口紅利,國際港務區將教育、醫療、住房設施不斷完善,提升營商環境促進企業發展。

發佈會還提到,未來,國際港務區將持續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着力打造宜居宜業幸福陸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