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關鍵力量。6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圍繞“助企紓困,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主題,召開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據介紹,今年1-5月,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151.4萬戶,同比增長0.8%。其中個體工商戶805.7萬戶、增長3.8%。

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市場監管總局聚焦廣大中小微企業,針對質量安全監管中發現的突出質量問題,部署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質量技術幫扶覆蓋企業超過1.8萬家,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業。

正在推動《個體工商戶條例》修訂,完善扶持政策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於軍介紹,今年以來,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保持基本平穩。截至5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59億戶,比2021年底增長3.6%。其中企業5011.9萬戶、增長3.5%,個體工商戶1.07億戶、增長3.7%,農民專業合作社222.7萬戶、增長0.4%。

受疫情影響,個體工商戶面臨經營困難。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介紹,總局會同相關部門,在集成疫情以來市場主體各項幫扶政策基礎上,從稅費優惠、房租減免、金融支持、就業培訓等方面提出一攬子支持措施,並深入研究對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幫扶、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等,健全個體工商戶服務保障體系,優化發展環境。

《個體工商戶條例》是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唯一針對個體工商戶的專門性立法,但現行《條例》與當前支持發展的總體要求不相適應。楊紅燦介紹,目前正在推動儘快修訂《條例》,立足服務個體工商戶發展,完善各項扶持政策,保障個體工商戶政治經濟地位,保護其合法權益。

今年第三季度,市場監管總局還將開展“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聚焦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需要,提供政策諮詢、用工對接、金融支持等各項服務。

各地開展“提質強企”行動,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印發了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的通知。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司長劉敏介紹,該行動主要是爲了防範化解重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幫助廣大中小微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降低因質量問題帶來的額外成本。

劉敏表示,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例如,廣東省市場監管局依託“粵品通”質量技術幫扶平臺,面向全省中小微企業免費發放2000萬額度的產品檢測券,直接降低企業成本。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出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惠企政策,對受疫情影響需辦理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實行全程網辦和容缺辦理,並組織開展公益培訓,針對企業質量問題開展個性問診,幫助企業解難紓困。

此外,內蒙古、黑龍江、浙江、廣西、雲南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分別針對羊絨、石墨、閥門、電動自行車頭盔、普洱茶包裝用紙等產業開展質量技術幫扶,提升產業質量水平。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總結各地典型做法,組織開展交流推廣,切實爲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適度包容審慎監管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王贇松介紹,針對疫情以來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需求,總局部署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紓困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專項行動,推出4個方面11條具體舉措。

在發揮質量基礎設施作用方面,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惠百城助萬企”活動,在不少於100個城市升級服務內容,助力不少於10000家企業解決質量難題、提升質量效益。

“總局推廣應用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20個典型案例單位,包括柳州螺螄粉質量檢測服務站等,我們要求逐一制定專門方案,在助企紓困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切實推動工作流程規範化、創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經驗機制化。”王贇松說。

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方面,面向行業質量發展瓶頸明顯的產業聚集區,開展工業產品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

在探索完善新型監管模式方面,完善產品安全沙盒監管制度,在堅守產品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適度包容審慎監管,提振質量創新信心。嚴厲打擊和整治醫用防疫物資領域的突出問題和違法違規行爲,加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使用環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在加快登記註冊流程方面,發揮“小個專”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和行業協會作用方面,充分依託“網上辦、掌上辦、寄遞辦、預約辦”等有效手段,進一步提升企業登記註冊、藥品審評審批註冊等辦理時效。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