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羣,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規劃和行動路線圖。

關注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系列評論

總結過去五年的建設成就與經驗,擘畫未來五年首都發展藍圖,值此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際,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新京報評論部重點推出“關注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北京市醫療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機械臂現場展示關鍵技術。新京報記者 浦峯 攝

文 | 謝良兵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開幕,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作報告時表示,未來五年,北京要鞏固完善高精尖產業格局,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培育更多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同時,北京將再培育幾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產業集羣。

一脈相承:以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羣爲基礎

這一目標與此前的規劃一脈相承。

根據2021年8月發佈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產業實現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30%以上,萬億級產業集羣4到5個;到2035年,北京高精尖產業實現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40%以上,萬億級產業集羣數量8到10個。

2020年北京高精尖產業實現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7.4%,較2018年提高2.3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北京已經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羣以及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能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羣。

顯然,再培育幾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產業集羣,主要就是以這四個千億級產業集羣爲基礎。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此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增強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氫能等產業帶動作用,壯大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圍繞光電子、生命科學、低碳技術等領域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可見,北京培育的萬億級產業集羣是要瞄準高端、智能、綠色方向的。

這些產業既符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標,也符合國際產業發展的潮流。提出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這是中國目前GDP萬億城市都在做的事情。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羣,首先要找準定位,因地制宜地制定規劃和行動路線圖,同時要在創新發展的基礎上考慮到對原有產業的繼承和延續。

▲2022年3月17日,記者探訪位於順義區的中德產業園北區,一幢幢現代化廠房分佈其中,這裏是衆多智能製造企業的“新家”。工作人員在介紹應用於工業和民用的尖端水泵技術。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脈絡清晰: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路徑圖

事實上,北京在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方面的路徑圖已經十分清晰。

爲了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北京市將推動產業“換核、強芯、賦智、融合”,加快產業基礎再造提升、產業鏈條優化升級、智能綠色全面覆蓋、製造服務深度融合、區域發展開放聯動“五個突破”,推進動力轉換、效率提升、結構優化“三大變革”,實現高精尖產業質量、能量、體量“三量提升”。

同時,北京市將構建“2441”高精尖產業新體系,即做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做強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四個特色優勢的“北京智造”產業,做優區塊鏈與先進計算、科技服務、智慧城市、信息內容消費四個創新鏈接的“北京服務”產業,加快佈局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雙碳技術等一批未來產業。

並且,《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明確的推進路徑,即“十四五”時期北京將重點實施“八大工程”:一是萬億級產業集羣培育“五個一”工程;二是產業“築基”工程;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接棒”工程;四是企業“登峯”工程;五是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六是“新智造100”工程;七是服務型製造領航工程;八是京津冀協同智造示範工程。

創新爲基:提升高精尖產業國際競爭力

有了清晰的路徑圖,如何具體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羣?

首先,提升高精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是北京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重要支點。

這些年北京依託中關村科技園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特種機器人、創新藥、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處於國內甚至全球領先地位,湧現出了一大批行業標杆企業。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獨角獸企業102家;已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26家、市級“小巨人”1141家、國家級“小巨人”257家、製造業單項冠軍38家、隱形冠軍20家。在補鏈強鏈需求迫切、全球產業鏈體系趨於重構的背景下,這些創新型企業正在成爲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其次,開展高精尖產業的強鏈補鏈行動,這是北京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重要依託。

北京近日出臺的穩經濟45條政策措施中,明確了這一行動。而在去年的北京高精尖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上,北京市更是“拋”出了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投資涉及准入、財稅、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數據、協同、監管等9方面的重磅政策。

在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同時,強鏈補鏈還包括積極完善集羣區域協同的制度和機制。根據相關規劃,北京將擴展產業輻射範圍,加快環京產業協同佈局三大圈層建設,目標是在2035年全面形成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在產業圈層下,三地及北京內部各區域產業各有分工。

再者,促進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高度融合,這是北京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重要路徑。

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要求推動高端製造業與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等生產性服務業相互融合,推動傳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令國際分工等發生了重大變化,既催生了新興服務業態,又要求以新技術、新業態改造傳統產業,數字經濟的誕生促使了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的升級。按計劃,“十四五”時期,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佔北京經濟總量的60%以上。

最後,重視人才的引進和產學研深度融合,這是北京培育萬億級產業集羣的重要基礎。

在人才引進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致力於建立一種能夠吸引和挽留人才的環境。高精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科研上下游共同努力,需要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來提供智力和成果轉化的支撐。

同時,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這其實就是對人才最大的尊重。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就不可能有活躍的創新與創造活動,“獨立自主創新”和“高精尖產業”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唯有此,才能提升高精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能力。

總之,要想成爲世界級城市羣和世界創新高地的北京,離不開產業的夯實,自然也離不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產業集羣的打造。

錨定目標,篤定前行。

撰稿/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