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就業之難、民生之艱等的成因,我們認爲緩釋之道在於:有底線、放活與兜底。

民生是發展之本,就業是民生之基。

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民政部、人社部考察並主持座談會時強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加快恢復發展,保市場主體,穩住就業基本盤,切實保障民生。

李克強表示,受疫情、災情等影響,困難羣衆增多。要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失業人員和需納入低保的對象、臨時遇困人員等,該擴圍的擴圍,應保盡保、應兜盡兜,防止發生衝擊道德底線的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對就業和民生產生不利影響。但當前我國社保福利體系有待完善,部分暫時面臨困難的羣體,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有效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進而增加了生存風險。

以失業保險爲例,它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就業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功能作用。但目前享受失業保險的門檻不低,其中有一條是必須是非自願失業,由於大多數人在離職證明中多有基於個人原因或雙方協商等內容,使得很多失業者無法享受到失業保險的保障。

正所謂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鑑於就業之難、民生之艱等的成因,我們認爲緩釋之道在於:有底線、放活與兜底。

首先,政府部門行權要有底線思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堅持底線思維、公共服務意識和成本概念,算好經濟賬、打好防疫戰。以保障民生的底線思維爲前提,增強憂患意識,把防範化解風險挑戰擺在突出位置,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其次,適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放活市場主體的行動自由,通過發展解決就業和民生問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保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保民生,而要保市場主體,就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完善產權結構,加強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給予市場主體充足的市場空間和競爭自由,推動其預期轉強。

李克強指出,“用改革的辦法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可持續”。這爲當前保就業、保民生提供了標本兼治的實施方案。我們期待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快馬加鞭,產權結構保障有力,稅制改革隨需而變,放管服改革不拖後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橫刀立馬,以完善政府的透明性擔保體系。

再次,完善社保福利等防護性保障體系建設,用完善的社會保障爲民生兜底,緩解居民後顧之憂。打好社會保障的基礎,做好民生兜底工作,讓暫時受困的人不爲生存困頓,鼓勵更多人有敢闖敢創辦企業的勇氣,深入推進創新、創業。

這就需要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航向,將全國財政支出70%以上的資源用於民生,築牢社會保障體系的底座,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同時推動社保政策與就業政策銜接,讓所有暫時失業者都能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總之,在當前經濟下行遭遇疫情不確定背景下,有效貫徹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理念,纔能有效防止發生衝擊道德底線的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