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稳增长措施结合货币政策 引导我国经济数据修复

6月29日晚间,新浪财经特邀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老师参加了我们的微博连麦节目,分享美联储加息周期下,中国经济怎么看?人民币汇率怎么走以及近期宏观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删减):

主持人:欧洲被通胀折磨得很有可能自身经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回到中国,您刚才讲这是中国经济的外需有可能会出现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刚才您也讲到了这一轮世界大疫情放水之后,好像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得到放水的好处,好像放出来的水都在发达国家内部在互相转,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好像一直是一般的。如果美国、欧洲一起熄火,是不是中国的外需就比较麻烦了?这一块您怎么看?

管涛:这一次疫情全球大流行,发达国家放水是财政、货币刺激火力全开,财政、货币双刺激,这样就导致它左右手互搏。央行放水大部分是用于购买国债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兴市场没有享受到上一次危机时候出现的情况,就是资本流入。这一次放水,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或者热钱流入并没有上次那么多。而且新兴市场的股市表现,过去两年的涨幅也远不如发达经济体的涨幅。

但是前两年发达国家的财政货币双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它们的进口需求增加,对一些新兴市场出口确确实实是有好处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到今年为止还是两位数的增长,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在扩大。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是享受到了这方面的好处。特别对于中国来讲,这轮疫情复苏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外需的复苏快于内需、供给的复苏快于需求。

如果说下半年美国、欧洲货币紧缩,再叠加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欧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俄乌冲突导致的一些溢出效应,比如说能源危机、难民危机等等,让欧洲经济前景黯淡,也导致了欧元最近表现比较疲软。但是欧盟是中国第二大或第一大贸易伙伴,要么东盟第一,要么欧盟第一,都是前两位。如果欧盟的经济复苏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衰退,对中国的外贸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最近大会、小会强调下半年我们的外贸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主持人:管老师,既然下半年对外出口可能不会太好,国内的政策是不是就会有所分化?我们看到在上半年因为疫情耽误,我们的信贷一度出现了下滑的状况。但是从5、6月份的数据来看,信贷市场也已经恢复了。我自己看,国内的银行间的拆借利率也有一个向上升的态势。目前来说中国经济复苏的状况怎么样?需不需要采取一些更加积极的政策来引导经济复苏呢?

管涛:确确实实3、4月份我们的很多经济金融数据都在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到了5月份,主要的经济金融数据都有所修复。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5月份以来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特别是我们对一些疫情防控措施逐渐开始优化,减轻了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保证了物流的畅通,保证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5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29号中央政治局会议提了“既要,又要,还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样的情况下,5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6个方面、33项一揽子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逐渐落地生效,也是对5月份以来的经济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改善了大家的预期。

我们现在注意到:

一个方面是还要继续坚持两手抓,要更加高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昨天出了消息,把疫情防控的政策进行了优化。今天又出了消息,把行程卡里的星号取消了,方便大家跨省跨市人员流通。这都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运行向好是利好,是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前期政策实施的效果。首先,保证六方面33项一揽子的稳增长的措施要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要落地生效,要靠前发力。本来留抵退税政策,按照原来的安排是6月底完成存量退税,现在提前到了5月底。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额度,现在也要求在6月底之前完成发行,8月底之前基本上使用完毕。这些都是靠前发力。  

第三方面,要动态地评估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要拾遗补漏,特别是我们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发展变化,要提前研究准备预案。我们现在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有给市场主体减税降费、留抵退税,改善他们的现金流,改善他们偿付能力的措施,肯定对支持实体经济有很重要的帮助。但是我们肯定也要评估这些政策是不是足够,比方说减税降费,可能有收入的,这方面的好处享受得多。但是如果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都不生产了,都停业歇产了,都没有这方面的现金流,那这些好处你享受不到。所以,这些方面恐怕要研究新的预案。

另外,货币政策肯定是既要发挥总量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总量的工具,像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性利率,我们都还有空间。甚至我们的利率还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比方说LPR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都可以进一步释放红利,引导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结构性货币政策也非常重要,而且央行已经明确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做加法,不要做减法。特别是考虑到这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是非对称的,对有疫情的地方影响大,对没有疫情的地方影响小。对接触型、聚集型的服务业的影响大,对线上的可能影响就比较小一点点。所以,可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要发挥作用。我们看到在这方面,央行今年有很多创新,比如说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等等,最近一段时间又创新了一些新的直达实体经济的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个对于增加对市场主体的流动性支持也是有帮助的。我个人更加期待怎么样在下一步,我们能够研究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疏通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在目前这样一个情况下,由于疫情的影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到目前为止它的冲击甚至是超过了去年年底我们的预期。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对于很多家庭,对于企业来讲,可能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可能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够让市场主体敢贷,让银行敢于放款。我们可以学习、研究一些国外的做法、经验。

主持人:管老师,您讲得非常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刚才针对第一个问题的投票,63%的网友认为“美国经济不能够软着陆”,37%的网友认为“美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看来网友对美国经济前景比较偏悲观。 管涛老师,我在上面也贴了一个短期的咱们国家Shibor利率的走势,短期Shibor利率有走高的迹象,感觉经济复苏还是挺有潜力的,是不是也可以支持?

管涛:因为你这个图比较小,我看不清楚,不排除短端利率有“季末效应”的影响,因为现在是6月底了,通常可能在每个季末流动性会偏紧,会冲高。另外,也确确实实反映了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化,有效的融资需求增加,也可能会导致流动性趋紧。

再一个原因,最近国内的A股市场表现比较火爆,每天的成交量上万亿,也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我们知道有很多融资融券的业务,也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主持人:管涛老师,您刚才讲到国家虽然货币政策已经很发力了,但是可能更多的还需要财政跟货币政策联动。而且您刚才讲到目前减税降费只能让企业减少支出,但是不能够弥补它的收入问题。我们执勤看到在国外在应对疫情的时候,好像也有一些先进的经验。美国在当初疫情的时候,直接给受疫情影响比较重的行业直接进行了补贴。这方面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应该研究相关的政策,或者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管涛:最近我们研究了美国和英国的经验,他们有类似的稳市场主体的计划、薪酬保障计划、政府担保贷款计划,美国叫“主街贷款计划”,实际上都是财政和央行配合,向符合条件的大中小型企业,区分不同的情况,提供融资支持。触发了一些条件以后,发生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来吸收,就是免于贷款义务,财政来出钱。不叫“损失”,这个钱不用还了。

这个在一定意义上,它和中国目前的思路是相契合的。中国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这是一点。第二,中国的疫情防控实际上一直讲的“六稳”、“六保”,稳就业、保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但是稳就业和保就业都是要推动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就业,进而来保住工作、保住收入,来拉动消费,这是疫情的应对思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英美市场主体采取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实际上中国政府对于给企业纾困,近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且力度也不小。我们第一年是2万亿的减税降费,去年又是1万多亿,今年是2.64万亿,加上退税,力度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习借鉴的是我们还有那些还没有兼顾到的,政策没有照料到的角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可以用有限的财力和央行配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群体(包括企业、包括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如果简单地靠银行去放贷,因为放贷没有现金收入,他将来还是要还的。从眼前来看,这些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没有借贷的积极性,居民的贷款包括企业的贷款意愿都不是很强。

另外,他现在现金流受损以后,即便他借了钱,意味着他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也就意味着即便疫情好转了,他还要用更长的时间来修复他的资产负债表,它不但在疫情期间会产生这种负面影响,甚至疫情结束了以后这种影响还会延续,我们要尽量地减轻这方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政府和央行可以一起配合多做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