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利率降至低点,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给予人才租购房补贴……

全国楼市松绑,呼和浩特的,姗姗来迟。对楼市的放松,呼和浩特的反应速度甚至远落后于包头和赤峰。但是,虽然迟到,总算没有缺席。

不过,呼和浩特扔出楼市放松政策的深水“炸弹”,并没有引出一片轩然大波,这些此前立竿见影百试不爽的房地产宽松政策,有点失灵了——

在市场层面,房企不再大张旗鼓宣传造势,售楼处一如既往的车马稀少,不见人如织车如龙。曾经的购房优惠力度虽然逐渐消失,但是房地产整体的病恹恹的状态未见大的起色。

在购房者心理层面,当房产保值增值的神话湮灭,房产从投资品变成了生活品,剥离了被赋能的价值,房产被打回了原形。

关于呼和浩特房地产的一切,似乎刚刚睁开眼,懵懂而缺乏活力。

2021年下半年的楼市政策趋严,应该对呼和浩特房地产下行负主要责任。

然而,当资本和房地产结合,孕育出的不会是神子,很可能会产出一个怪胎。借助资本搭香槟塔,当房地产的最高处只能摆下一支酒杯的时候,任何外力的晃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塔身的解体。所以某大2万亿外债的大瓜,并不是个例。

所以,老铁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暴雷的房企大多都是曾经在资本市场纵横突击的老将。相反,本地够不到资本门槛的房企,比如秋实和万锦就稳健很多且相安无事。

此前,购房者的作用是ATM,区别只是,在资本给房地产赋予了更大价值后,有的购房者的ATM 能贷能存,可以实现以房养房。剩下的那一部分购房者的ATM只具备取款功能而已。

楼市调控与其说是在调控楼市,不如说是在调控购房者的心理。用一场不断往脸上拍的冰雨,拍醒了买房只赚不赔的美梦。而在更深层次上,调控是为了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拥挤经济赛道上,给实体经济努力腾挪出一点发展的空间。

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上,包括呼和浩特在内,许多城市都在疫情的修复期。疫情打破了一些惯有认知,也给人们赋予了一些新的认知。比如现金为王,比如稳定压倒一切。比如面对4.25%的房贷利率,购房者的感觉不是还贷压力轻了,而是首付款怎么凑齐……

反馈到呼和浩特的城市层面,细心的老铁们会发现,房地产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在消散。此前产业板块的头版头条,正在被当地不遗余力地发展诸如伊利健康智慧谷等工业产业所取代,这些既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又能提高工人收入的实体经济,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其实就是一场倒逼运动。呼和浩特倒逼自己放弃土地财政,转而向更具持续发展的产业上要效益。呼和浩特掘金的房企也在倒逼自己,开发出符合呼和浩特购房者意愿的房产。

当呼和浩特房地产的威能减退,大量二手房上市,房企的新房库存以及购房者的投资库存的积弊就会浮出水面。深藏在房地产江湖里的各位大佬谁在“果”泳,就水落“身”出了。

所以,当潮水退到腰部以下的时候,蹲在水里的某力发布公告,因为疫情延期交房。站直在水里的某海官宣提前交房。

房地产不会倒,但是房价也很难涨。当年房地产如何的化腐朽为神奇,现在就要怎样的拆东墙补西墙。当托举房地产的购房者购房逻辑发生了转移,房企要做的不是如何卖房,而是如何重新建立购房认知。

毕竟,全国户均1.5套房,呼和浩特只多不少。在丧失了房产投资价值后,没有一套足够吸引购房者目光的话术以及真实的住房体验,房企的风光,也就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

历史告诉我们,房地产的发展不能靠“刺激”,房地产肾上腺素的飙升后患无穷,而且越刺激越疯狂。所以,现下的呼和浩特房地产政策并不是以“刺激”为主,而是平和的兼顾的,比如人才租购房补贴,就是一拖二三四。

古人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呼和浩特这一回给房地产开方,是上医、中医还是下医呢?

的购房政策比过去更好,不代表未来的购房政策一定比现在差。毕竟,作为产业,房地产还是有很多抢救的机会的…… #房产#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