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銷保薦收入下滑或難避免。

本刊編輯部 | 王飛

6月24日,一紙涉樂視網的行政執法公告引起了市場的注意:爲樂視網IPO擔任保薦服務的平安證券被“追溯”處罰,相關業務被暫停。之前也曾有券商遇到類似情況,而且相關業務在暫停後就很難恢復。

最近,監管機構針對平安證券在樂視網IPO項目中未能發揮“看門人”責任,而作出了專門處罰,平安證券的保薦機構資格被暫停3個月。

保薦資格被暫停,平安證券保薦的項目首當其衝,其保薦的IPO公司的最新審覈狀態均變爲“中止審查”。對此,在《紅週刊》致電其中的一家IPO公司時,相關人士表示,“不是我們這邊的(原因),是保薦券商那邊出現了問題。”

同時,根據過去遭遇處罰的券商情況來看,平安證券或將面臨承銷保薦收入下滑的難題。

平安證券遭“追溯”處罰

在保項目、相關人員均受波及

據證監會官網顯示,平安證券因在樂視網IPO項目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在出具的發行保薦書中發行人財務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違反了相關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平安證券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等監管措施,暫停起始日爲6月23日至9月22日。

受平安證券保薦機構資格被暫停影響,其保薦的IPO項目紛紛中止。據Wind統計,平安證券保薦的7個IPO項目在6月23日和6月24日更新了審覈狀態,均爲“中止審查”狀態(見附圖)。對此,《紅週刊》向其中一家IPO公司求證,相關人士表示,“不是我們這邊的(原因),是保薦券商那邊出現了問題,現在大家都可以從網上公開資料看到。”

同時被處罰的還有平安證券參與樂視網IPO項目的相關人員。據樂視網2010年7月23日公佈的發行保薦書顯示,擔任其首發上市的保薦代表人是平安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三部執行總經理汪家勝和投資銀行事業部企業併購部執行總經理欒培強,他們均在樂視網的發行保薦書上簽字。同時,平安證券保薦業務部門負責人曾年生、內核負責人龔寒汀、保薦業務負責人薛榮年等也均在發行保薦書上簽字。因此,深圳證監局對欒培強和汪家勝做出10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相關職務或者實際履行上述職務的決定,薛榮年是5年內不得擔任相關職務,龔寒汀需在7月4日到深圳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人員均在2010年8月樂視網成功上市後的三年內陸續離開平安證券(見表1)。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以下簡稱“證券業協會”)顯示,龔寒汀最先離職,其於2011年8月25日離開平安證券之後入職華林證券。隨後,欒培強、薛榮年、汪家勝和曾年生紛紛於2012年~2013年期間離開平安證券,並且下一站均是華林證券。截至目前,汪家勝在中信建投從事保薦代表人和一般證券業務,並且還參與了天智航貝斯美金春股份道道全等公司首發上市;欒培強在中信證券擔任保薦代表人,並參與了青島食品愛瑪科技等公司的首發上市;龔寒汀等三人最新登記狀態均爲“離職註銷”。

另據青島食品和愛瑪科技6月28日公告,中信證券更換了保薦代表人,原因是欒培強因工作變動無法繼續履行公司持續督導工作職責。

在保薦樂視網那一年平安證券大賺

但之後承銷保薦收入停滯不前

在保薦樂視網創業板上市的2010年,平安證券的保薦收入十分亮眼。僅從樂視網IPO而言,平安證券獲得承銷保薦收入4504.00萬元,承銷保薦費率(承銷保薦收入/募集資金規模,下同)爲6.17%。這一水平超過當年3.38%的行業承銷保薦費率平均值,以及4.91%的創業板公司承銷保薦費率平均值。

據Wind統計,平安證券2010年全共參與了38家上市公司的首發承銷保薦,並且其中均爲惟一的保薦機構及承銷商。這些公司的承銷保薦費率均在3.38%以上,其中有29家在4.91%以上。

在較高承銷保薦費率的情況下,平安證券當年的相關收入很豐厚。數據顯示,雖然2010年參與上市公司首發募集資金規模最高的是中信證券,爲473.10億元;次高的是中金公司,爲378.08億元;平安證券以348.22億元排在第三位。但在承銷保薦收入方面,平安證券的首發承銷保薦收入最高,爲19.93億元;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的收入則分別爲12.76億元和7.03億元,排在第三和第七位。即使結合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等品種的保薦承銷情況來看,平安證券仍高居當年首位。

但平安證券的高收入對應的卻是高風險。據《紅週刊》觀察,截至目前,除樂視網外,平安證券2010年保薦的寧波聖萊達電器和大連晨鑫網絡科技兩家公司均已退市。此外,還有兩家ST公司遊離在退市邊緣。對比而言,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同期保薦的項目至今無一家退市甚至被ST。

同時,平安證券在2010年之後出現承銷保薦收入停滯不前的情況,無論承銷金額還是收入均落在了中信證券等公司之後。具體來看,在最近三個完整年度(2019年~2021年),平安證券的承銷保薦收入排名下滑較爲明顯,分列行業第11位、第14位和第18位。

已有海通、廣發等“前車之鑑“

平安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恐難翻身

在承銷保薦收入徘徊不前之際,如今,平安證券的保薦資格又遭遇暫停,相關業務將走向何處去?相關項目會否流失?一家正在IPO的公司相關人士對此表示,“這對我們公司的影響相對有限,因爲我們IPO的過程本來就有點慢,所以我們不會再換券商,三個月後我們還是可以正常進入排隊程序的。”

但根據過去的案例來看,券商各項業務競爭較爲激烈,一經暫停隨即會出現“掉隊”的情形(見表2)。在平安證券之前,由於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內部控制存在漏洞,債券承銷與資產管理等業務缺少有效隔離等原因,上海監管局在2021年3月31日對海通證券採取暫停爲機構投資者提供債券投資顧問業務12個月等監管措施,對海通資管採取暫停爲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產品提供投資顧問業務12個月等監管措施。

因爲監管處罰影響,海通證券財務顧問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據證券業協會統計,2020年,海通證券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是20363萬元,行業排名第9位。而在2021年,公司的財務顧問業務收入縮水至10475萬元,行業排名第22位。

與海通證券案例類似的還有廣發證券。在2020年7月10日,因爲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2014年非公開發行優先股、2015 年公司債券等項目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內部質量控制流於形式,廣發證券被採取了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等監管措施。這導致廣發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119771萬元下滑到2020年的51013萬元以及2021年的36852萬元,收入下滑明顯,行業排名也從10位下滑到第30位、第36位。

需要指出的是,對海通證券、廣發證券這類綜合性的頭部券商而言,暫停部分“非主營”業務影響可能不是很大,但對部分中小券商來說卻完全不一樣,典型的如錦龍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中山證券。

據錦龍股份2020年8月20日公告,因未按規定向監事會報告、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等其他公司治理與內部管理問題,中山證券被採取一年內暫停新增資管產品備案、暫停新增資本消耗型業務(含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自營業務、需要跟投或包銷的承銷保薦業務)等監管措施,即中山證券不能新增相關業務。這導致中山證券相關各項業務收入大幅縮水,其中,股票質押業務利息收入由2019年的3551萬元降至2020年的562萬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由2019年的15347萬元降至2021年的13249萬元,降幅達13.67%;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由2019年的54516萬元降至2021年的28896萬元,降幅達47.00%。

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和錦龍股份的案例表明,儘管平安證券的保薦資格僅被暫停3個月,但其承銷與保薦業務在2022年及未來一段時間繼續下滑或是大概率事件。

實際上,平安證券並非第一次被暫停保薦資格。據公開資料顯示,其於2013年就因在萬福生科(現爲“佳沃食品”)IPO項目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等,被暫停保薦業務許可3個月。同時,平安證券被沒收業務收入2555萬元,以及處以5110萬元罰款,並撤銷多人的證券從業資格。對比平安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歷年表現來看,這與其開始走下坡路的時間節點幾乎吻合。

(本文已刊發於7月2日《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