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集市上看過一次殺牛,當時的場景讓我記憶猶新。當時我跟媽媽去趕集,看到一位老大爺牽着一頭黃牛去集市上賣,每次遇到殺豬、殺牛,都有許多人圍觀,我也好奇湊了上去。很快,屠夫就與大爺完成了交易,之後屠夫往牛的頭上蒙了一塊布,拿起一旁的大鐵錘正要敲下去時,牛突然前腿一折,跪了下去。

圍觀的人紛紛地說:這頭牛有靈性,不能殺。之後,屠夫摘下了牛頭上的布,只見牛站了起來,對着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位老大爺撲通一下跪了下去。老大爺嚎啕大哭,是呀,在以前耕地主要靠牛的年代,如果不是遇到事急用錢,誰捨得賣自家的大黃牛呢?

最後,大爺把錢退給了屠夫,步履蹣跚地牽着黃牛回了家,這一幕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

上面這個就是動物與人交流最直接的例子,在生物學中,動物交流是一項涉及了動物行爲學、社會生物學、神經生物學以及動物認知研究等多門學科的研究領域,由於不同動物的行爲不同,而且動物的語言也不盡相同,所以,跨物種的交流是比較困難的

尤其是智商較低的動物,它們甚至無法與其他物種交流,而人類就不同了,聰明的大腦讓人具備了很強的理解能力,這使得人會通過動物的一些眼神、肢體等判斷動物想要傳達的大體意思。下面我們來舉幾個自然界中的物種與人類交流的例子。

鯨與人類

在海洋中,鯨是與人類最爲接近的動物之一,因爲鯨不是魚,而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鯨是海洋中最聰明的動物,它們很少有傷人的記錄,反而有救人的行爲,雖然目前科學家們對鯨救人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是,顯然這個行爲與智商有關。除了救人外,鯨還會主動尋求人的幫助。

2016年7月,澳大利亞導遊泰隆帶隊出海時,遇到了一頭長8米的座頭鯨,這頭座頭鯨看到船隻後就開始有意地揮舞自己的鰭,並且主動的遊向了船隻,然後用身體輕輕的撞擊船隻。

起初,泰隆以爲是座頭鯨要對船上的人不利,結果仔細觀察後,在座頭鯨的鰭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漁網,原來座頭鯨是被漁網纏住了鰭在像人求救,泰隆趕緊帶着裝備跳下了海,幫助座頭鯨隔斷了漁網。

擺脫了束縛之後,座頭鯨像泰隆揮鰭致意,然後轉身消失在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鯨除了會請人類幫忙清理漁網外,還會請人類幫忙清理身上的藤壺。藤壺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寄生生物,它們本身沒有任何的移動能力,所以初生的藤壺會隨波漂流,當遇到一些大型的、移動緩慢的物體時,它們會分泌藤壺初生膠將自己和物體牢牢的粘在一起,這樣就完成了寄生。

而鯨類中有許多體型龐大、遊動緩慢的存在,所以幾乎所有的大型鯨類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藤壺。

雖然科學家們將藤壺與鯨的關係定義爲偏利共生(一種寄生方式,意思是對自己有利,但對對方無害),但是任誰身體上粘瞭如此多的東西也不會舒服,所以鯨會通過躍身擊浪、漂浮在海面上讓海鳥啄食等方式清理身上寄生的藤壺。

到了2020年,海洋生物學家發現了鯨的另一種擺脫藤壺的方式,那就是尋求人類的幫助,它們遇到人類船隻時,也會輕輕的撞擊船隻,然後露出被藤壺寄生較多的部位,這顯然也是鯨與人類交流的方式之一,之後人們會主動的幫它們扣掉身上的藤壺。

從2020年開始,鯨主動尋求人類幫助自己清理身上藤壺的事件越來越多,可見“人類能幫助自己清理藤壺”已經在“鯨圈”傳開了,這就是典型的鯨與人類交流,而人類也恰巧發現了它們表達的意思後才建立的關係。

猩猩與人類

猩猩也就是紅毛猩猩,它們是基因與人類基因最爲接近的物種之一,僅次於黑猩猩,相似度達到了96.4%。同樣作爲人類的遠親之一,猩猩的智商也是非常高的,在動物園中,猩猩會模仿人的動作,這其實就是一種與人的交流方式。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琳恩就曾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隻紅毛猩猩當成自己孩子養,會怎麼樣?

琳恩將研究中心的一隻名爲“Chantek”的紅毛猩猩帶回了家,結果發現通過肢體語言,紅毛猩猩能夠準確的識別到琳恩要表達的意思。之後,琳恩對Chantek進行了強化訓練,包括教給它手語,一些基本的字母等。

結果Chantek在學習手語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它很快就掌握了超過150種手語,琳恩表示這可能與猩猩喜歡用肢體語言與同類溝通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後來這個實驗終止了,原因當琳恩將Chantek帶到學校後沒多久,Chantek就被一個女生指控有暴力傾向,最終Chantek被送走。

在琳恩送走Chantek時,琳恩問:你覺得自己是猩猩還是人類?Chantek用手語回答道:我既是猩猩,也是人類。可見,動物與人交流是有意識的,只不過,交流的難度與智商高低有很大的關係。

通常,我們在野外看到一種野生動物時,會忽略它們的肢體語言、聲音,會優先地判斷它對人有沒有害,一旦是遇到食肉動物,人第一反應就是趕走或者逃跑,壓根不會建立聯繫,也沒有任何的交流空間。其實,根據一些動物學家在非洲的親身實驗表面,即便是獅子也是可以與人交流的,比如下圖中保護區管理員與保護區裏的獅子:

當人遇到食草動物,第一反應就是它能不能喫,怎麼抓,也不會給動物交流的機會。其實,動物有多種交流方式,比如視覺交流(比如一些鳥類)、聽覺交流(比如座頭鯨)、嗅覺交流(比如狼)、觸覺交流(比如蜜蜂)、震動交流(比如蛙類)、熱能交流(比如蟒蛇)等等,只不過,在我們人類世界中,交流通常是用語言,所以人要麼是捕捉不到,要麼是壓根沒有去留意動物釋放的交流信號。

寫在最後

其實,任何一種動物在見到人時,通常都會釋放交流的信號,但是由於物種不同,交流方式相差太大,所以人類通常瞭解不到這種交流的信號,也理解不了它們釋放的信號,比如老虎對人齜牙咧嘴,低聲咆哮,其實可能是在說“趕緊離開,我不好惹”,鯨輕輕撞擊船隻並不是要撞翻船,而是需要幫助等等。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