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團購,是絕大多數品牌唯一且正確的出路,至少前期是一定要走的路。這也是生意悄悄開始,在沒有大資本和穩固商業模式下,起碼在行業裏就是可以忽略的無影品牌,不樹敵。

醬酒,不同於濃香或者其他食品飲酒,由於成本低一進來就能大面積地走大流通鋪開,醬酒在流通領域裏如果是低質量的就賣包裝,相對於大品牌和專業品牌更多的依舊是團購,就是開有專賣店其銷售模式也是團購+零售,極少能依靠品牌自身驅動就能實現走量的。

在貴州各地,由於競爭激烈內卷嚴重真假酒又氾濫品質高低參差不齊,就是習酒的開發品、金鑽在有專賣店的情況下,都依靠團購纔能有銷量,你可以看一些專賣店或者酒店大廳的銷售點,極少出現過路散客去購買的。包括摘要、郎酒、國臺、釣魚臺,怎麼可能會是路人臨時決定購買的呢?

既然是團購就會有團購規則,包括出現團購價,而團購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十幾箱幾十箱的購買,零售一瓶你去買能砍價到多少呢?標價在那裏,保持購買者的一種階層心理,這就是不平權的酒市場。

有品牌的,廠家出廠價也會很高,畢竟要投各種廣告和政策支持。品牌力弱的,其實也都在走團購渠道,品質不會差,因爲少了太多的費用單價反而會低很多。這就得靠選酒識酒的能力了,畢竟絕大多數人是不懂酒的。

我們再看貴州醇、青酒、勻酒、貴酒、潭酒以及更多的醬酒品牌,採取的銷售路徑差不多也都是團購,一些菸酒店做陳列是付了陳列費的,但是也很少做大面積擺櫃,有些放幾瓶知道有銷售就行。這種陳設反而是在辦公室裏會擺出來很多,這還都是有一定規模的了,規模更小的茅臺鎮一千多家酒廠的牌子在街上幾乎是很難看到。

過去的團購方向主要在政務和企業的統一採購上,後來企業來說自己到酒廠來做定製酒,團購又轉移到中小企業主和用酒大戶上。現在,一些新銳品牌依靠着自身過硬的品質和品牌文化,也在婚宴、圈層等團購上發力。

醬酒,從團購到區域,從區域到品牌,從品牌到平臺,前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才能預算出廣告、包裝、接待、差旅、後勤、人工、稅務等等費用出來。

團購,是打造小而美品牌的一個方式,也是正確的出路。品牌還太小的時候,動作溫柔點,纔不會在襁褓中就消失在了紅海里……

更多賣酒買酒的思考,請關注!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