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通訊員 屈慧瑩

隨着“讀屏”時代到來,用眼過度的人羣越來越多。眼睛可能會出現乾澀感、異物感、燒灼感,視力模糊、疼痛、畏光流淚,嚴重者還會導致角膜損傷甚至視力損害。而角膜神經損傷是引起這些症狀的因素之一,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糖尿病等也會造成角膜神經的損傷,引起角膜不適。基於此,愛爾眼科研究所的陳建蘇教授、唐仕波教授、崔澤凱副研究員團隊利用前期研究,從“變廢爲寶”的角膜基質透鏡中,分離出角膜基質細胞,並以此設計和構建了一種體外角膜基質-神經共培養三維模型。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生物材料學報》(Acta Biomaterialia)上。

《生物材料學報》爲中國科學院一區Top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0.633,是生物醫學領域國際權威刊物。

在該模型中,研究團隊發現角膜基質細胞和神經具有相互作用。神經保護細胞免受凋亡,細胞能促進神經的生長。還通過蛋白芯片和轉錄組學深度檢測篩選出小分子LM22B-10,其具有促神經再生機制且穩定不易降解。該體外共培養三維模型構建爲後續探索角膜生理、病理機制與驗證藥物作用創造了很好的平臺與工具。

角膜的神經密度高,是人體最敏感的組織之一。研究表明,角膜中疼痛感受器的密度是皮膚的300到600倍,是牙髓的20到40倍,對角膜結構的任何傷害都會造成患者極度痛苦。健康角膜沒有血管,氧氣和營養物質通過淚液和房水對角膜細胞提供營養,而角膜神經也會提供一些營養物質,對維持角膜穩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於此,該團隊利用小鼠角膜損傷模型和糖尿病小鼠模型進行體內研究,測試了LM22B-10的促角膜神經再生效果。研究結果證實LM22B-10可以針對性治療角膜神經的損傷,促進神經和上皮的再生。在通過臨牀前試驗和臨牀試驗後,對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糖尿病角膜炎等角膜神經損傷相關疾病或症狀具有緩解和治療作用。總體而言,LM22B-10與傳統神經生長因子相比,具有高效、不易降解、低疼痛感、低成本等特點和優勢,在神經修復和角膜損傷癒合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有望成爲角膜病新的臨牀治療藥物。

“LM22B-10在治療角膜上皮和角膜神經損傷有着良好的效果。相對於其他神經營養因子,LM22B-10不會引起疼痛感受器的激活,不會造成更多的疼痛感。而且該小分子不像多肽容易降解,成本也會低很多。在未來進行臨牀前試驗和臨牀試驗後,有望成爲治療眼表損傷和神經損傷的特效藥物之一。”陳建蘇教授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