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又一起悲情事件。

今天有個新聞,挺悲情的——趙作海出獄12年:國家賠償被騙光。

2002年趙作海被判死刑緩期,2010年認定這是一起錯案,然後2010年10月無罪釋放,趙作海拿到65萬國家賠償(這65萬等於換命錢)。

然而,12年之後,現在的趙作海,只能靠政策幫扶勉強度日,曾經的65萬國家賠償,除了少數支持子女外,其他全部被騙光,包括陷入傳銷、投資理財和代理權健等。

再聯繫近期曝光的河南村鎮銀行醜聞——40萬儲戶遭困,400億存款去向成謎。

這些都是悲情事件,無論是趙作海,還是陷入河南村鎮銀行陷阱的40萬儲戶,乃至過去五六年無數被捲入P2P騙局的,這些都是尋常百姓,大都以社會底層爲主。

但是,他們的血汗錢,乃至換命錢,就這樣被蒸發了。

這對他們而言,蒸發的豈止僅是錢財,簡直就是他們生存的希望。

對於這樣的悲情事件,除了哀嘆,好像也做不了別的。

我曾經嘗試做點別的。

比如,早在2015年,我就批判P2P的商業模式不成立,並直指e租寶、信和財富等P2P平臺的變相圈錢,並找到省級金融監管機構直言應該提早打擊。

但是,效果幾乎沒有,並因此還遭到信和財富的恐嚇(信和2019年才案發,涉案1200億),一度還被人非法跟蹤。

防範金融騙局,關鍵在於常識。

比如,違規違法的吸儲機構,給出的利息回報是同期商業銀行的5倍以上,這符合常識嗎?!

比如,合規私募是不允許給予投資者保底收益的,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這也是常識。

普通老百姓,並非全都不懂金融常識,而是常識常常被貪念擊垮。

普通老百姓,有些或許不懂金融常識。

但是,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難道不懂金融常識嗎?難道不能及時啓動事前監管和事中打擊嗎?難道非要等到事情鬧大了,老百姓血汗錢一去不返了,才正式加大打擊力度嗎?!

普通人理財,一定要守住常識。

中高產投資,一定要重視邏輯。

這是因爲,普通人理財,往往是被動投資,而中高產投資,往往是主動投資。

當然,中高產的主動投資,也是要以守住常識爲基礎。

比如,在城市化已臨近尾聲,你還去囤房,這就違反金融常識了——在高速城市化的時代,房產是成長股邏輯,而在城市化臨近尾聲之際,房產則是殺估值的藍籌股。

主動投資,邏輯重於一切。

經過邏輯推導的決策,如果失誤了,只能說明邏輯不夠嚴謹。

不經過邏輯推導的決策,即使成功了,也是偶然的運氣而已。

老讀者都知道,去年底至今的大盤走勢預判,從去年底3700點的大回調,到今年4月底的大底確認,我們每一步都是有嚴謹邏輯支撐的。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結合突發重磅事件,對關鍵權重因子做了調節,比如3月份突發疫情,我們及時將大底確認順延到4月下旬。

再比如,在6月22日(上週三)A股大跌時,我們在星球緊急提示,回落是爲了下一輪衝鋒蓄勢。

果然,在上週三大跌之後,很快迎來了連續三根大陽線(次日的驗證反饋,這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即便延後幾天再驗證反饋,向上的趨勢也不會在當時3300下方的點位上停止)。

這當然是有核心邏輯支撐的——4月底至5月上旬的財政和貨幣刺激,至少要有3至4個月的政策效用,這事關高層的政策信用。

還有,一個月前,我們提示適度配置港股。

這是基於A股去小散化的趨勢,同時,這兩年的港股通擴容,也爲內地投資者適度配置港股提供了便利性。

在A股去小散化的趨勢之下,兼以港股通的擴容,A股與港股的估值差必然收斂,同時港股還存在一定的匯率鎖定功能。

再往深了講,在全球動盪之下,加速融通內地與香港的一切生產力要素,這更是政治層面的必然訴求。

所以,只要剔除中概互聯和內資赴港上市的房地產,最近一個多月的港股,其實反彈力度更猛。

比如,一個月前,我們重點研究並在星球分享的國內首家骨科器械A+H上市公司,一個月時間,港股漲幅64%,A股漲幅僅17%。

當然,重點研究這家公司的港股標的,AH的估值差僅是其一,關鍵還是其所屬行業現階段的抗壓能力、以及公司存在第二業績增長點。

在不確定的時代,走出財富之迷途,

守住常識是基礎,重視邏輯是關鍵。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