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小廣場上人鴿和諧相處。

居民家的窗戶上時常落滿鴿糞。

鴿子悠閒地在小廣場上漫步、啄食,孩子在飛舞的鴿羣中歡笑、奔跑……這本是一幅美好愜意的畫面,卻令朝陽區華騰園小區一些居民十分頭疼。這些流浪鴿落戶華騰園已經十餘年之久,隨着居民不斷愛心投餵,小廣場上的鴿子越來越多,鴿糞、鴿毛、噪音等問題也隨之而來,令住在周邊樓裏的居民苦不堪言,紛紛要求社區及物業清走流浪鴿,卻遭到喂鴿居民的強烈反對。雙方爭執不下,屬地左右爲難,問題陷入僵局。

本報接訴即辦官方微博“北京民聲”圍繞該問題首發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本報搭建溝通橋樑,進一步推動各方“有事好商量”,探索化解矛盾的兩全之策。

現場

投餵鴿羣其樂融融,鴿糞鴿毛令人鬧心

夏季的傍晚,華騰園的小廣場上熱鬧非凡,有的居民來這裏休閒聊天,有的居民帶娃嬉戲玩耍,小廣場上笑聲不斷。居民告訴記者,這處小廣場是大家最喜愛的活動場地,不僅因爲環境好,更是因爲有一羣可愛的野鴿子。可以和野鴿子親密互動,讓這座小廣場“吸粉”無數,周邊其他小區的居民也慕名前來。

記者看到,孩子們在鴿羣中奔跑玩耍,不少家長帶娃來時也特意帶着米粒、鴿糧,鴿子也一點不怕人,爭相追在孩子們身旁求投餵。“鴿子喫飽了,孩子也開心!”“鴿子讓小區更有生機啦。”小廣場上,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享受着與鴿子和諧相處的時光。

然而,記者來到緊臨小廣場的居民樓,卻看到截然不同的畫面——牆根下的鴿糞密密麻麻,從樓上往下看更是觸目驚心,幾乎每家每戶的窗外都落着一層厚厚的鴿糞。

“空調外掛機上、橫樑上、窗戶上……你看吧,凡是鴿子落腳的地兒,全是糞便、羽毛,真受不了!”住在這棟樓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距離小廣場最近的1號樓、13號樓是被鴿羣影響的“重災區”,鴿糞、鴿毛、噪音等問題令人不堪其擾。“我住在高層,窗外的髒東西自己夠不着,只能請可以高空作業的保潔人員來清理,可保潔員上門一次就要兩百多元,老請誰能請得起?而且保潔前腳一走,後腳鴿子又把糞便弄得到處都是,根本清理不過來。”無奈之下,她只好在空調外掛機外側加裝了一道阻擋鴿子的護欄。

李女士每到做飯時間都覺得心煩,因爲廚房的窗戶外就是鴿子落腳棲息的地方,窗戶上時常落滿鴿糞,紗窗上也常粘着鴿毛。李女士只好常年關着窗戶,可即便如此,落在玻璃上的鴿糞也讓李女士很鬧心,“這麼噁心,我還怎麼做飯?”

鴿子的噪音也令這兩棟樓的居民苦惱不已。“野鴿子經常落在臥室窗外,一大早就開始咕咕叫,我們無法休息。”居民告訴記者,野鴿子已經“落戶”小區十餘年,由於不停有人投餵,數量越來越多,已經從最開始的十幾只,變成了如今的上百隻,連距離小廣場較遠的其他居民樓也開始受到影響,這讓大家意識到,解決鴿子帶來的問題已經不能再拖了。

矛盾

幾番嘗試收效甚微,雙方居民再起爭執

居民想要自己解決野鴿子帶來的困擾,卻有些束手無策。於是,帶着野鴿子的照片和視頻等資料,記者聯繫到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李理。李理仔細研究資料後發現,從嘴、尾巴、體型等各個方面來判斷,這些鴿子並不是野生鴿類,而是家鴿。

據老住戶回憶,十多年前,小區裏確實住着一名養鴿人,養了十幾只鴿子,後來養鴿人搬家,卻沒有把鴿子帶走,留下的鴿子有居民的投餵,喫喝不愁,便在小區裏安了家,逐漸變成多達上百隻的鴿羣。“其實,叫它們流浪鴿更合適。”

社區工作人員劉松巖告訴記者,爲處理這些流浪鴿,這些年來社區和物業沒少下功夫。“最初,我們買來驅鴿器,通過發出特定聲音來驅趕鴿子,一開始確實有一些效果,鴿子們都飛走了。可沒幾天,鴿子們又都飛回來了,好像已經習慣了,不再怕這種聲音。”劉松巖說,一招不成,他們又買來一種叫作“捕鴿神器”的鴿籠。可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士,擺弄了半天,一隻鴿子也捉不到。

“更糟的是,物業捉鴿子時,被前來投餵的居民撞見,反而激化了雙方矛盾,不論喂鴿的居民還是受影響的居民,都開始投訴。”他無奈地搖搖頭,一方指責物業傷害流浪鴿,認爲鴿子是和平的使者,不該隨意捕捉;另一方認爲小區應該爲居民提供安靜整潔的居住環境,享受鴿子帶來的快樂不應建立在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催着處理鴿子擾民的問題。“我們夾在中間左右爲難,只能暫時放棄捕捉鴿子,讓物業增加清理頻次,一遇到居民投訴鴿糞問題,就安排物業做清潔,但這終究治標不治本。”

採訪過程中,記者瞭解到,周邊居民只是希望解決流浪鴿擾民的問題,並不是想要傷害、捕殺流浪鴿,大家希望用一種無害的方式,既能讓流浪鴿找到新去處,也能還自己正常的生活。

工作人員坦言,社區和物業是“門外漢”,使盡渾身解數依然收效甚微,最後反而“兩頭不落好”。“希望能有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幫幫我們,給我們支支招。”

摸索

記者多方求解,停止投餵或成關鍵

“既然物業捕捉不到鴿子,能不能請專業的師傅幫忙,然後集中放歸遠郊,讓鴿子們迴歸大自然?”帶着居民的疑問,記者聯繫了對養鴿有着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傅。“開着車把鴿子拉到遠郊放飛,沒準兒車還沒開回來,鴿子已經飛回來了。”老師傅雖是一句玩笑話,卻也表明這個辦法並不可行。他解釋道:“很多鴿友喜歡養鴿子,看中的就是鴿子忠誠、認家,而且鴿子能夠利用磁場準確判斷方向,一旦鴿子認定了這個家,就算放歸也能飛回來。”

老師傅爲記者支了個新招。他說曾經因爲搬家無法養自己的鴿子,於是找到幾位願意幫忙的鴿友領養,避免了鴿子在小區氾濫。“不如找一些鴿友,每人領走幾隻,和自己家的鴿子一起養不就行了?”老師傅的建議讓居民燃起希望:“鴿友們更加專業,能把這些鴿子照顧得更好。”

於是記者輾轉找到朝陽區信鴿協會,尋求幫助。協會的佟師傅聽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後,十分爲難。“你說的辦法確實有,但對華騰園的流浪鴿不適用。”他解釋說,如果是協會會員養的家鴿,因特殊情況需要他人領養,鴿子可以“無縫銜接”。華騰園的鴿子雖曾是家鴿,但畢竟“流浪”了十餘年,已經野化,難以判斷它們身上是否帶有傳染病,禽類身上的傳染病具有很長的潛伏期,僅靠檢查難以馬上查出來,因此幾乎沒有協會會員願意將來路不明的流浪鴿和自家的鴿子養在一起。“站在會員們的角度考慮,如果因爲幾隻流浪鴿的到來,傳染了整個鴿籠的鴿子,有些得不償失。”

這上百隻流浪鴿到底該何去何從?記者諮詢了一圈,幾乎所有專家都表明了同一個觀點——停止投餵與驅趕雙管齊下。

專家表示,物業曾經嘗試驅趕鴿子卻沒有成功,並不是驅趕方法不奏效,而是小廣場上仍然不斷有人投餵,食物吸引着鴿子一次次飛回來。所以,只有停止繼續投餵,配合用紅色的旗子、布條或鷹隼的模型來驅趕鴿子,讓鴿子意識到這個地方既沒有食物也不安全,才能“心甘情願”離開。

佟師傅還表示,鴿子的生命力很強,覓食能力也很強,居民不必過於擔心鴿子離開小廣場後被餓死。

然而,當記者帶着各方專家給出的“統一答案”回到華騰園,社區和居民卻都對此方法的可行性表示質疑。

“這個辦法行不通,根本沒人聽。”居民王女士直截了當地說,她曾嘗試與投餵鴿子的鄰居溝通,不料反被對方說教,稱流浪鴿需要人們守護,不讓喂鴿子是沒有愛心,這令王女士既委屈又生氣。“我也喜歡小動物,可我的生活已經被這些氾濫的‘愛心’嚴重影響了!”

社區工作人員也遲疑:“社區沒有執法權,無法強制阻止居民投餵,只能宣傳勸說。”

破局

投餵時享受樂趣,鴿子闖禍時也應擔責

記者多方協調溝通,卻發現問題似乎陷入死循環。難道流浪鴿問題真的無解嗎?

當記者向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中華諮詢時,他的一番話讓陷入僵局的問題迎來轉機。他說,華騰園小區的流浪鴿和流浪貓、流浪狗一樣,都是被原飼養人拋棄的流浪動物。近年來,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是不斷有寵物被拋棄,流浪動物如何與人類共享城市空間的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看到流浪動物,很多人都會施以援助,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值得讚賞。但是,愛心人士較爲固定的投餵行爲不可避免讓動物產生食物依賴,易導致流浪動物聚集,而流浪動物畢竟不會遵守人類法則,也會“闖禍”。

“很多人以爲,流浪動物不是自己的寵物,自己不需要負責。”趙中華說,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一個誤區。在他所接觸的民事糾紛中,曾有流浪狗咬傷居民,法院判定投餵人賠償損失的案例。“也就是說,投餵人在享受鴿子帶來的樂趣時,也應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流浪鴿對居民生活造成損害,在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雖有一定責任,但居民也有權向投餵人追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明確了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需要注意的是,責任並不會因拋棄動物而消失,如果可以找到原飼養人,責任應由原飼養人承擔。無法確認原飼養人的,經常、多次對流浪動物進行投餵的人,根據多地法院的相關判決看,法院會將其認定爲流浪動物的管理人。”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易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凝認爲,明確投餵人對流浪動物的管理責任,或將成爲華騰園小區流浪鴿問題的破局關鍵。“不論是選擇停止投餵、讓流浪鴿離開小區;還是投餵人在承擔對其他居民的侵權責任、清理鴿糞羽毛的前提下留住鴿子;或者在不傷害鴿子的前提下找出其他途徑,這就需要大家一起協商。”

進展

協商達成共識,停止投餵初見成效

停止投餵後,“鴿子圍樓”的景象已經有所改變。

7月2日晚,記者重訪華騰園小區,小廣場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人來人往中卻少了鴿羣的影子。緊臨小廣場的13號樓外牆上還稀稀拉拉地落着七八隻鴿子,個個慵懶,到了飯點兒也沒有下到廣場覓食的衝動。

“甭看了,沒人餵食它們就不下來。”一名保潔員看記者在觀察鴿子,上來搭話,卻一語道破瞭解決成效。保潔員告訴記者,以前喂鴿子的人很多,只有投餵的時候,鴿子們纔會飛到廣場上來。如今,“鴿子圍樓”的景象改變了。

在街道、社區及本報的共同推動下,6月27日,街道、社區、物業、居民代表齊聚一堂,專門爲流浪鴿的事開了一場協商會,通過商量的方式制定了先治標再治本的解決方案,通過一週的試行,果然有效果。

早先,社區爲了解決鴿子的事想了不少辦法,但哪條路都很難走通。“鴿子不屬於‘城市八不養’的禽類,轉了一大圈發現,只能通過各方商量來解決問題。”劉松巖說。

爲了這場協商會,社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就包括到居民家走訪,尤其記錄1號、13號樓居民的難處,現場收集了大量照片,內容包含鴿糞、鴿毛帶來的困擾,投餵鴿子的居民看到這些照片,就能理解問題之難。

協商會上各方通過商量達成了共識,減少投餵是目前的可行辦法。社區通過張貼通知、製作展板向居民廣而告之,一方面講難處,一方面說明投餵鴿子可能構成侵權的事實,這樣的宣傳一週以來初見成效。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社區也在繼續研究治本的方案,如果後續鴿子帶來的困擾仍不能完全消除,將採取安置、轉移等措施,例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找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