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背靠脫髮經濟,植髮市場自2016年後呈快速發展模式,這給植髮企業充足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成爲吸引資本投入的根本。

自雍禾植髮成功登陸港股後,市場對植髮這一行業關注度急速升溫。近日,大麥植髮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麥植髮)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信建投國際爲獨家保薦人。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收入計,大麥是中國一線城市提供毛髮診療服務的最大醫療集團,2021年的市場份額爲5.2%。大麥招股書顯示,大麥植髮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總收入分別爲7.472億元、7.644億元及10.21億元人民幣;同期,毛利率分別爲79.8%、75.9%和70.9%;在2019年淨虧損1501萬元後,大麥植髮在2020年扭虧爲盈,2020年和2021年的淨利潤分別爲6956萬元和6612萬元。

作爲中國毛髮診療服務市場的早期參與者及領先企業,大麥處於大型植髮及養固市場的有利地位,“掘金”屬性明顯。但也正是這樣的醫療集團,曾多次遭遇行政處罰。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底,大麥微針植髮因使用未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和已經終止、無效的專利作廣告的行爲涉嫌違反《廣告法》;2021年8月,寧波大麥美容美髮因微針植髮案例存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爲遭到市場監管處罰。

一邊是繁盛的植髮市場需求,一邊是頻發的植髮市場亂象,此次大麥的上市,能否給整個行業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已是備受關注。

“禿”帶來的繁榮

“禿”帶來的頭頂經濟每隔一段時間就上一次熱搜。

國家衛健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脫髮人數超2.5億,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

不斷攀升的脫髮大軍也催生了植髮市場的發展。作爲一種脫髮的手術治療方法,植髮能產生持久的治療效果。除用作脫髮治療外,植髮手術還可用於各種美容用途,包括眉毛種植、前額髮際線降低或重建、鬍鬚和鬢角種植以及瘢痕植髮。

據灼識諮詢數據,中國植髮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從2016年的6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7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2.8%;預計將按複合年增長率22.1%增長,到2026年將達至人民幣470億元。此外,植髮服務的市場滲透率由2016年的0.14%上升至2021年的0.25%,並預計於2026年將進一步達0.47%。

在市場規模不斷推動之下,第一梯隊玩家正在持續開展連鎖化擴張。東吳證券分析指出,多家連鎖植髮機構開始全國化佈局,資本推動下,雍禾、碧蓮盛等連鎖植髮機構門店佈局加快,連鎖植髮機構一邊提升技術水平、加強“養固一體化”佈局,一邊加速跑馬圈地及提升品牌影響力。

例如,此次提交IPO的大麥植髮已於國內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植髮醫療機構網絡,目前,大麥植髮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經營着33家醫療機構,另有4家服務機構在建,服務遍及全國31個城市。另外,大麥植髮已於2022年1月獲得首家毛髮診療服務互聯網醫院的許可證,且正在籌備開業。

除技術路線不同於其他植髮品牌,大麥植髮的商業模式也有自己的特點。大麥植髮旗下擁有大麥微針植髮、阿絲蔓植髮、絲康源頭皮管理、絲康源貿易、大麥植髮技術研究中心等項目,公司不僅做植髮,也做後續的保養。

而其競爭對手之一的碧蓮盛植髮則於2020年年底推出全資獨立品牌“蓮主任”,開始深耕“輕養髮”市場,將頭皮養護上升至輕醫美層面。截至2021年9月,碧蓮盛已在32個城市部署32家連鎖分店,分佈較爲均衡。創始人尤麗娜曾表示,2022年碧蓮盛有上市計劃。

此前,新生植髮也表示有上市計劃,但未透露時間。新生植髮主打一站式毛髮服務,目前擁有50城60院的佈局,今年則在廣州開設首個萬平植髮機構,並與美中互利醫療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亞洲首家ARTAS植髮機器人手術展示及培訓中心。目前來看,新生植髮穩速擴張並逐漸下沉市場,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和客流閉環。

而從衆多頭部企業發展來看,除植髮業務外,養護、養固甚至是假髮等都成爲植髮企業的發展方向,且具有一定市場效益。根據雍禾醫療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醫療養固服務業務收入實現翻倍,從2020年的2.1億元增至2021年的5.82億元。

先一步登陸資本市場的雍禾醫療目前已經搶佔了植髮市場的高地,市場份額上幾乎是大麥植髮的兩倍,而伴隨着大麥植髮的IPO之路開啓,後續,植髮市場的競爭形勢也會愈發白熱化。

野蠻生長之下的行業亂象

在各大植髮機構獲利不斷之際,行業亂象也備受關注。目前通過啓信寶查到大麥植髮醫療(深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現具有如下風險提示:1個自身風險爲因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由被起訴;43個關聯風險爲因股權轉讓糾紛案由被起訴;1個歷史風險爲因監管而產生行政處罰;2個敏感輿情爲因虛假宣傳和侵犯消費者權益等。

華南地區一證券機構首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野蠻生長”是植髮行業小散亂的現狀描述,在民營植髮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存在着規模大小不一、醫療質量良莠不齊、虛假廣告、低價惡意競爭和社會信用缺失等問題,亟需行業組織的規範化管理。

其表示,導致小散亂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部分社會辦植髮機構自身運營體系不完善。社會辦植髮機構投資者是在沒有政策規範的環境下誕生和成長,最早期非醫學專業背景也可開辦植髮機構,人員專業性差是其最大的特點。社會辦植髮機構惡性競爭、服務能力不強、醫療水平低下等狀況仍然存在;

二是,亟需普及醫學知識,提高醫學素養。各種虛假廣告、“專家會診”等現象頻發,大衆對醫療和醫藥廣告宣傳辨別程度不高,容易引發病急亂投醫現象,造假者容易利用就醫者的自尊心理招搖撞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羣衆醫學素養,並通過完善相關法律等方式進一步規範社會辦植髮醫療機構的行爲。

也是由於行業亂象不斷,在決定植髮之前,王皓(化名)做足了心理建設。“這個行業在國內有太多不正規的地方,實在不敢輕易進坑。”王皓的擔心並非毫無依據,植髮行業壓低移植毛囊的單價吸引消費者早已是公開的祕密,甚至某知名植髮機構CEO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植髮行業缺乏的既不是市場空間,也不是技術,而是規範與誠信。

糾結再三,王皓還是選了一家植髮機構去做了植髮,整個手術花了7個小時,從後腦勺移植了3000多個健康毛囊,每個毛囊收費12-15塊,總價給打了個折,最終花了將近4萬。

在上述證券機構首席分析師看來,價格是其次,當前,植髮行業“野蠻生長”的狀態亟待解決。一方面,需要加強行業監管,制定行業標準。隨着國家監管和市場監控逐步完善,植髮行業將向標準化、品牌化和透明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加強行業自律,誠信經營,自我約束。此外,要提升植髮機構的技術水平。

針對植髮行業的現實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楊勤萍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植髮本身並不會促使毛髮生長,而是讓枕後部的毛髮移植到前面來,對整個頭皮狀態沒有任何的改善。在植髮後,應該繼續長期藥物治療。消費者一定要明確,植髮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對於一些早期年輕消費者,建議首選藥物治療。

總而言之,對於脫髮問題較爲嚴重的人羣,需要第一時間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明確診斷,在醫生確定治療方案後再考慮後續治療方式,切記不要因爲養護或其他偏方而耽誤正規的治療。

(作者:季媛媛 編輯:林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