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萬物皆可智能的巨大趨勢下,面向C端用戶的“智能終端”,涵蓋範圍越來越廣。

7月4日,華爲終端BG推出了和小康賽力斯合作一年多來的的第二款智選車型AITO問界M7。汽車是目前面向C端用戶的最大終端,也是華爲在上游芯片受限後,花費頗多精力的業務之一。

事實上,今年4月,華爲將消費者業務BG更名爲終端BG,已經說明了其對消費電子業務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華爲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7.3 億。這看起來是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而這其中,華爲遭受供應鏈影響嚴重的手機業務,依然不能缺席。

年產30萬臺產能

“華爲不造車,幫助車企賣好車。”7月4日,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線上發言中,依舊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這樣說道。

餘承東當天表示,華爲汽車BU的模式,除了爲下游車廠提供車聯網、電機、電控等軟硬件外,還包括爲車廠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子系統解決方案的inside模式,以及更深度參與的智選模式,“把華爲消費者業務積累多年的渠道、零售、營銷等經驗以及建立的移動生態等與車廠緊密合作。”餘承東說。

華爲智選模式的第一個合作伙伴就是小康賽力斯。

對於新推出的M7車型,餘承東當天表示,大概8月可以交車,“因爲上海疫情影響耽誤了兩三個月,否則這個車會更早上市。”據記者瞭解,這款車的最高零售價接近38萬元,由賽力斯的鳳凰工廠負責交付。

雙方在今年2月推出了合作的第一款車型M5,在今年3月由賽力斯的兩江工廠開啓交付。餘承東在7月4日透露,87天中M5累計交付11296臺車。其中,在剛過去的6月,M5單月交付7000多臺車,而單月大定超過1萬臺。

需要提及的是,餘承東在今年1月曾定下問界M5年銷30萬臺的銷量目標。但他在早前的採訪中也表示這個目標很難做到。不過7月4日餘承東表示,賽力斯上述兩個工廠合計能實現30萬臺車的年產能。

進入華爲的零售渠道,是華爲智選模式的重要落地。

餘承東在發言中稱,當前已在全國建了122個AITO服務中心,“預計到年底超過200家。”此外,目前也已經有600多家華爲門店可以提供AITO的體驗及試駕,“預計到年底達到1000家。”

不過有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表示,目前希望進入華爲零售渠道的並不只有AITO。今年6月,搭載鴻蒙座艙和華爲L2智能駕駛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已經入駐北京銀泰華爲門店。據記者瞭解,北汽極狐與華爲此前採取的是inside合作模式。而北汽藍谷董祕今年6月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關於進入華爲渠道事宜,雙方一直在積極推進中。

手機不可或缺

雖然汽車是現在最熱的跨界風口,但從半導體市場來看,體型龐大的汽車,卻遠沒有手機的份額大。

諮詢機構納弗斯分析師李懷斌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半導體市場來看,手機依然是最大的單一市場。他援引數據稱,去年整個半導體市場大約有5500多億美金規模,其中手機就超過3000億美金,而汽車僅佔據半導體市場不到10%的份額。

手機也依然是華爲終端的重要一環。

7月4日,華爲對外發布了nova10系列手機。相對於外界關注的芯片,這款手機更強調“年輕人”標籤和“自拍”功能。記者在京東看到,尚處於預售中的nova10和nova10Pro兩款手機都採用高通驍龍的778G芯片,支持4G網絡。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曾有消息稱,華爲nova 10系列有望搭載5G手機殼,即通過物理外掛,實現5G網絡適配。不過7月4日並未見到5G手機殼的身影。李懷斌對記者表示,手機殼只是一個相對“補償”,並不能徹底解決華爲5G芯片受限的問題。他同時表示,終端用戶對5G網絡和4G網絡的使用差別感受並不明顯。

雖然使用差別並不明顯,但芯片受限後,華爲手機業務遭受影響頗大。

調研機構IDC發佈的統計榜單顯示,在格局越發集中的手機市場中,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機市場和全球智能機市場的Top5廠商中都看不見華爲的身影。作爲對比,在2020年2月的一次活動中,餘承東曾提及,2019年華爲手機發貨量2.4億,同比增長16.8%,位居全球第二。

而從財報來看,華爲的消費者業務在去年收入2434.31元,比第一名運營商業務少了約400億元,是第三名企業業務收入規模的兩倍多。但是與它自己相比,華爲消費者業務去年的收入規模,同比縮水了近50%。

李懷斌告訴記者,去年華爲大概有3000萬臺的手機出貨量,今年還有2000萬左右。他認爲,“華爲現在做手機,最終目標並不是要搶市場份額,而是要維持市場存在感,不能讓供應鏈垮掉。”

此外,他還認爲,華爲的鴻蒙操作系統需要有大約兩億的用戶量來維持運轉。而無論是做手錶還是手環,以及有巨大存量市場的手機,華爲都是爲了把用戶基數維持住。今年4月,餘承東曾宣佈,當前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爲設備數超過2.4億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