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梦,梦回千年;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楚有大成,我会每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原创佳作。”

小编前天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到关羽之死,有个朋友回复说自己也看三国,看到关羽身死那段简直像失恋了一样,万念俱灰的感觉。的确,关羽之死代表了“幻灭”,不仅仅是书迷情感上的一个转折,其实也是魏蜀吴三国格局的一个转折,为什么这么说,小编为您细细道来。

大家都知道,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蓝本是三国志,三国志一书为陈寿所著。陈寿生于233年死于297年,参考三国时期是220年到280年,所以陈寿生活的大部分时期是三国时期,而且陈寿就出生就在蜀地安汉县也就是今天的南充,而后还在蜀国为官,甚至官职不低。280年西晋一统之后,陈寿才历经十年艰辛,终于写完了这部史学巨著。所以从陈寿的背景来说,《三国志》多少掺杂了个人因素,就当然免不了蜀国视角了。进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继承了这种格局,蜀国的人物刘关张诸葛亮光环主角,马超黄忠赵云姜维黄金军团,配置豪华。

三国演义一路写来,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屡次寄人篱下,起起伏伏一直到关羽北伐战曹仁水淹七军达到了巅峰,而这时候刘备也刚好进位汉中王,这是关羽的巅峰也是刘备集团的巅峰,这个局面甚至让刘备集团都隐隐闻到了三皇五帝的芳香。

如果这是一部主角小说,那剧情肯定是刘关张武力盖世活捉曹操横扫中原,卧龙凤雏运筹帷幄降服东吴,实现刘皇叔的志向继承东汉大统,一统天下,成就天下美名。

然而并没有,这是演义不错,却来源于历史。

蜀汉还是主角,只不过主角的光环在达到顶峰的那一刻破碎了,巅峰之后的剧情是:

关羽被吴将马忠所擒斩于临沮,死的悲壮;

张飞被部下将领张达﹑范强所杀,死的窝囊;

刘备为关羽报仇惨败于夷陵,次年病逝,死的凄然;

黄忠伐吴时被吴将马忠暗箭所伤,箭伤复发而逝,死的不甘;

马超早年享誉西北,屡次独乱曹操,最后病逝沔阳,一笔带过,死的黯然。

发展到这,剧本已经彻底改向,光环主角黄金配角一个个接二连三的崩塌,绝处逢生的主旋律已然不在,蜀国完全没有了主视角的酣畅淋漓,这故事还怎么继续下去,

所以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没多大意思了,哪怕诸葛孔明也无力回天。

哪怕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可是蜀汉志在北方,诸葛亮仅是为此殚精竭虑斗智斗勇耗费着自己的寿元。

六出祁山上方谷一战费尽心机,司马懿眼看葬身火海,却天降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最后的执念,只得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什么意思呢?重点在最后,我诸葛亮也没办法了。

继而点灯续命寄希望于鬼神,七盏灯,七日不灭,这灯灭于不灭,或者说最终注定是要被吹灭的,只不过恰巧魏延进军帐通报军情,灯灭身死,无辜担了个罪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当诸葛亮退兵五丈原点灯续命时,回想起关羽独力北伐差点直捣黄龙实现先主大业,不知道心里会想些什么,曾经离终点那么近,而现在费尽心机却还那么远……

诸葛亮病逝,姜维继成衣钵号称小诸葛,原本以为会再启新篇,哪知姜维穷兵黩武,最后死无全尸,最是惨烈。

再然后,后主刘婵在晋帝朝堂上一语响彻天下,此间乐,不思蜀!他可会知到,这朝堂这天下,差一点点就是他刘婵的?可悲,可叹!

再就没有然后了。

三国演义开篇给了无数人一个宏大的梦想,可是却在快要实现的时候活生生捏碎了,如果不是历史,如果只是剧本,作者一定会被指着鼻子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关羽死之前看的是心潮澎湃,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胜利的篇章,甚至关羽死后也心存希望,但是等到的却是一步一步的破败,越来越徒劳无力的挣扎,我们接受了麦城梦断,又要去接受上方谷无力回天。最后一句“不思蜀”,是多少人的遗憾,多少人的悲叹!

陈寿是写史,罗贯中是写演义,我想或许罗贯中也想写个美好的过程,写个有希望的结局,把关羽写的绝处逢生,把丞相写的呼风唤雨,把姜维写的励精图治,把后主写的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小编觉得,哪有什么一帆风顺,这或许这是蜀国的无奈,却也是魏国的辉煌。

人生不也这样。

“细品三国如老酒,不饮自醉;本文是楚有大成对三国演义的一些个人观点,感谢大家观看!”

声明: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