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夢,夢迴千年;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楚有大成,我會每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原創佳作。”

小編前天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到關羽之死,有個朋友回覆說自己也看三國,看到關羽身死那段簡直像失戀了一樣,萬念俱灰的感覺。的確,關羽之死代表了“幻滅”,不僅僅是書迷情感上的一個轉折,其實也是魏蜀吳三國格局的一個轉折,爲什麼這麼說,小編爲您細細道來。

大家都知道,羅貫中三國演義的藍本是三國志,三國志一書爲陳壽所著。陳壽生於233年死於297年,參考三國時期是220年到280年,所以陳壽生活的大部分時期是三國時期,而且陳壽就出生就在蜀地安漢縣也就是今天的南充,而後還在蜀國爲官,甚至官職不低。280年西晉一統之後,陳壽才歷經十年艱辛,終於寫完了這部史學鉅著。所以從陳壽的背景來說,《三國志》多少摻雜了個人因素,就當然免不了蜀國視角了。進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繼承了這種格局,蜀國的人物劉關張諸葛亮光環主角,馬超黃忠趙雲姜維黃金軍團,配置豪華。

三國演義一路寫來,從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屢次寄人籬下,起起伏伏一直到關羽北伐戰曹仁水淹七軍達到了巔峯,而這時候劉備也剛好進位漢中王,這是關羽的巔峯也是劉備集團的巔峯,這個局面甚至讓劉備集團都隱隱聞到了三皇五帝的芳香。

如果這是一部主角小說,那劇情肯定是劉關張武力蓋世活捉曹操橫掃中原,臥龍鳳雛運籌帷幄降服東吳,實現劉皇叔的志向繼承東漢大統,一統天下,成就天下美名。

然而並沒有,這是演義不錯,卻來源於歷史。

蜀漢還是主角,只不過主角的光環在達到頂峯的那一刻破碎了,巔峯之後的劇情是:

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斬於臨沮,死的悲壯;

張飛被部下將領張達﹑範強所殺,死的窩囊;

劉備爲關羽報仇慘敗於夷陵,次年病逝,死的悽然;

黃忠伐吳時被吳將馬忠暗箭所傷,箭傷復發而逝,死的不甘;

馬超早年享譽西北,屢次獨亂曹操,最後病逝沔陽,一筆帶過,死的黯然。

發展到這,劇本已經徹底改向,光環主角黃金配角一個個接二連三的崩塌,絕處逢生的主旋律已然不在,蜀國完全沒有了主視角的酣暢淋漓,這故事還怎麼繼續下去,

所以接下來的劇情就是沒多大意思了,哪怕諸葛孔明也無力迴天。

哪怕七擒孟獲平定南蠻,可是蜀漢志在北方,諸葛亮僅是爲此殫精竭慮鬥智鬥勇耗費着自己的壽元。

六出祁山上方谷一戰費盡心機,司馬懿眼看葬身火海,卻天降大雨澆滅了諸葛亮最後的執念,只得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什麼意思呢?重點在最後,我諸葛亮也沒辦法了。

繼而點燈續命寄希望於鬼神,七盞燈,七日不滅,這燈滅於不滅,或者說最終註定是要被吹滅的,只不過恰巧魏延進軍帳通報軍情,燈滅身死,無辜擔了個罪名。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當諸葛亮退兵五丈原點燈續命時,回想起關羽獨力北伐差點直搗黃龍實現先主大業,不知道心裏會想些什麼,曾經離終點那麼近,而現在費盡心機卻還那麼遠……

諸葛亮病逝,姜維繼成衣鉢號稱小諸葛,原本以爲會再啓新篇,哪知姜維窮兵黷武,最後死無全屍,最是慘烈。

再然後,後主劉嬋在晉帝朝堂上一語響徹天下,此間樂,不思蜀!他可會知到,這朝堂這天下,差一點點就是他劉嬋的?可悲,可嘆!

再就沒有然後了。

三國演義開篇給了無數人一個宏大的夢想,可是卻在快要實現的時候活生生捏碎了,如果不是歷史,如果只是劇本,作者一定會被指着鼻子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關羽死之前看的是心潮澎湃,一步一步越來越接勝利的篇章,甚至關羽死後也心存希望,但是等到的卻是一步一步的破敗,越來越徒勞無力的掙扎,我們接受了麥城夢斷,又要去接受上方谷無力迴天。最後一句“不思蜀”,是多少人的遺憾,多少人的悲嘆!

陳壽是寫史,羅貫中是寫演義,我想或許羅貫中也想寫個美好的過程,寫個有希望的結局,把關羽寫的絕處逢生,把丞相寫的呼風喚雨,把姜維寫的勵精圖治,把後主寫的臥薪嚐膽,東山再起。

小編覺得,哪有什麼一帆風順,這或許這是蜀國的無奈,卻也是魏國的輝煌。

人生不也這樣。

“細品三國如老酒,不飲自醉;本文是楚有大成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個人觀點,感謝大家觀看!”

聲明: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