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曾經出現過藩鎮割據局面,那時候國家分爲很多的領地,各個藩王主持着自己所管轄範圍內的事務,然後將自己無法處理的事情整理統一上報給朝廷。這種做法與後來的英國將新加坡作爲殖民地的方法非常類似。

被殖民的新加坡並不自由,所以就要出現打破僵局的人,這個人就是李光耀。李光耀一生爲了新加坡奮鬥,終於實現了獨立,爲新加坡做出了傑出貢獻,而她的獨女李瑋玲,也獲得了不低的關注度,因爲她曾經在父親的葬禮上說道:“我是一名客家女,所以我會選擇獨身。”此言一出羣衆譁然。

01李光耀與新加坡

衆所周知,李光耀雖是新加坡的元老,但是他家祖上並沒有背景,一切都靠李光耀自己打拼。在新加坡有很多華人,李光耀也是華人,因爲李家祖上在東南地區做生意,後來纔到新加坡生活,生下了李光耀。

前幾輩的打拼讓李光耀從小過着大少爺的生活,生活中的物質品質極高,李光耀要做的就是提高精神素養。或許和李光耀祖上做生意有關,李光耀頭腦非常靈活,在學習方面根本不用家裏人操心,正是因爲李光耀對學習的不服輸精神,讓他結識了後來的妻子。

但是李光耀有一點讓人褒貶不一,他出生時新加坡正在被英國殖民統治,李光耀就把英語當成了母語,接受英式教育,這讓李光耀誤以爲自己是英國人,應該推崇英國的文化,似乎有點兒違背祖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新加坡受到了猛烈的炮火攻擊。當時新加坡還指望着英國能夠救自己於水火,但是,資本家的手段非常惡劣,英國直接放棄了新加坡,做了逃兵。新加坡人民在被瘋狂攻擊的情況下,堅持與侵略者進行搏鬥,李光耀對此深感無奈。

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又繼續回來統治新加坡,李光耀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軌,成家立業,結婚生子。雖然李光耀從事的律師工作收入不高,但是李光耀很享受這樣的平淡生活,戰爭帶來的災難經歷過一次就不想再經歷第二次,所以且行且珍惜。

李光耀在二戰中也感受到了階級之間的差距,所以他很喜歡幫助社會底層的人打官司,像包青天一樣明察秋毫。

在李光耀代表罷工工人與英國打官司的時候,他憑藉着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口才,舌戰羣儒,打了一場勝仗,英國敗興而歸,李光耀也認識到了團結就是力量,他必須爲自己的國家做點什麼。

此時英國還在統治着新加坡,新加坡在夾縫中勉強生存,社會苦不堪言,所以李光耀想要改變局面,憑藉着自己的能力爲新加坡的未來做打算。

李光耀是個行動派,經過嚴密的籌劃之後,他創立了新的力量以抵抗英國,過程有多艱難就不提了,通過七年的努力,李光耀用沒有硝煙的戰爭讓新加坡實現了獨立,他爲人民羣衆考慮,所以就自然而然的被推舉爲新加坡的統領,站在高處,爲人民着想。

02獨身的李瑋玲

李光耀那一年才36歲,正值壯年,他的生活受到很多關注,他的妻子是個獨立女性,每天忙於工作,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李光耀的孩子也要接受羣衆的目光。雖然名氣很大,但是並不自由,要接受所有人的“注視”,所以,要求嚴格是最基本的。

而李光耀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對孩子的教育一直秉持着喜歡就好,不強求的態度,但即使是在這樣教育環境的薰陶下,李瑋玲還是沒有放鬆對學習的堅定。

或許是受父母基因的影響,李瑋玲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她在成年之後,找到了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如果不是有李光耀的女兒這樣的光環的話,李瑋玲就是一個普通人。

長相併不出挑,甚至還有些男孩子氣,但是性格非常開朗,很容易就能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她從沒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對別人做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非常的“接地氣”。

但是有一件事李瑋玲非常堅定,那就是不結婚,選擇獨自一人來面對生活。甚至李瑋玲還曾經在自己父親的葬禮上公開表示自己對婚姻的態度。有人問李瑋玲不結婚的原因,李瑋玲也只是說:“我是一名客家女。”

客家是漢族的分支,一直堅守着自己獨有的文化傳統,而客家人品質是值得一說的。客家人的思想中並沒有傳統和封建,他們只想過自己的平淡生活,待人善良溫和,性格非常堅定,這從李家一家人的品質上也能略見一二

李瑋玲的性格與客家女的性格有很多的相似點,所以李瑋玲纔會在父親的追悼會上公開表示自己的客家女身份。

她是想讓大衆明白,客家女自己就很堅強,不需要用婚姻支撐自己的生活信仰。另外李瑋玲也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幸運的人,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合適的另一半。

前幾次的失敗戀情讓李瑋玲更加羨慕父親和母親的婚姻,他們倆的分工很明確,母親沒有因爲父親的工作繁忙而責備父親不顧家,父親也沒有對生活中母親的照顧不周進行挑剔。

李瑋玲身爲新加坡總理的女兒能夠承認自己的身份是客家女,也看出了李瑋玲的民族精神可貴,不吝嗇公開承認自己是中華的後裔。

03結語

我們要理智看待李光耀的爲人,因爲李光耀不是神仙,他不能做到令每個人都滿意。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考量,或許他的所作所爲在他的認知裏就是正確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