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應該分三個層次:它是由表及裏的過程。產品的刷新相對比較容易,流程刷新和文化的刷新是非常難的,難就難在它是一個操作系統。產品只是在應用層面的刷新,而操作系統的刷新是非常、非常難的。” 2022年7月7日,商業思想家、新物種研究院院長吳伯凡作爲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開場嘉賓,解釋了此次主題“刷新”的內涵和人類“從馬到車”的歷史進化過程。

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將持續三天,7月7日開始,7月9日結束,共有60場主題演講、12場議題討論、1個聯盟成立儀式、1場大佬對話、中國造車新勢力排行榜第十季發佈、第八屆金軒獎頒獎典禮暨獲獎案例十大趨勢發佈。

除了定義“刷新”的內涵外,吳伯凡還提到新勢力和舊勢力由表及裏的內在關係,如何判斷新舊勢力。

以下是吳伯凡的演講實錄。

賈可讓我來對這次活動的主題“刷新”做一個解釋,結果我發現他剛纔已經基本上講完了,搞得我講起來有點尷尬。我簡單快速過一下。

“刷新”對於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一個是宿命,一個是使命。宿命就是說你不這樣也不行,但是當覺得不這樣也不行的時候,說得特別俗的話就是伸脖子是一刀,縮脖子也是一刀,當你積極投身到這種刷新當中的時候,那又是另外一個含義了。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移動效率的刷新史。這話聽起來有點拗口,但是觀點其實是來自於一個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人,這個人叫喬布斯。喬布斯在1979年的時候,那時候蘋果成立沒多久,離1984年發佈MAC touch還有好幾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叫“禿鷲與自行車”。什麼意思呢?禿鷲按照科學家的研究,禿鷲是自然界當中移動效率最高的動物,因爲它是一個三維的移動,還有它的能耗非常低。他後來發現我們人類實際上是很笨的動物,看到自行車的時候覺得人類實際上是在改變人類的這種移動效率非常低下的狀況。

人類就是龜與兔、蝸牛與禿鷲之間,我們其實一直效率非常非常低的,剛開始做物理的移動,交通基本上靠走,後來是通信靠吼,再到後來就是混合移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馬拉松,一個人爲了翻譯成漢語四個字,跑了這麼一個42公里,跑完就死掉了。那個時候人類的移動效率低,通信效率也很低。從“馬拉松”到“馬拉車”,實際上是人類找到了一種替代性的能量來提高人類自身的移動效率。

再後來是馬車,當時馬車出來的時候都不知道給它取名字,很多人就叫“無馬馬車”,不用馬拉的車,Cart就叫馬車,把後面的“t”去掉了就叫Car,當然也有人直接叫“自動車”。這是人類藉助於畜力到藉助於機械力的這樣一個刷新,提高人類移動效率刷新的歷史。

你看看整個歷史其實就是兩種動物之間的較量,就是牛的民族和馬的民族之間的較量。牛的民族是創造財富,它主要用牛來拉犁,馬它騎着馬拿着劍。拉犁的民族在那兒創造財富,騎着馬的民族過來掠奪財富。所以中國歷史上幾次周滅商、元滅宋、清滅明,這都是騎馬民族戰勝農耕民族的歷史。在西方就是日爾曼戰勝羅馬的歷史。好像牛在跟馬的競爭當中基本上沒有勝利過,當然它們來了以後,征服以後,又反向地被農耕民族也征服了,同化了。

爲什麼呢?因爲馬的移動速度太快了,它的移動效率太高了,它最高一天可以達到180公里,超過北京到天津(130公里),它的移動速度太快了。所以人類誰掌握了高移動效率,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牛的特點是高抗阻性,它的動力很強,但是犁是創造財富。這個馬就不一樣了,它主要是高移動效率,它能夠戰勝低移動效率的民族。

人類的歷史說起來也是比較辛酸的歷史,我們反覆地被騎馬民族征服。清朝多爾袞實際上只有6萬騎兵,加上一些漢人和滿化的漢人,也就是10萬,號稱20萬,就能夠征服中原大地,他主要就靠這個移動效率。

馬在歷史上確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也是有一個被刷新的歷史,被刷掉的歷史。尤其是到了20世紀以後,馬在歷史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的這種動物就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了。從馬車到汽車,我們剛纔講的“無馬馬車”,從騎兵到坦克,移動城堡的出現,騎兵作爲傳統兵種裏頭最強的軍隊,逐漸從現代的軍隊編制當中消失了。

但是這種刷新,被刷掉產生新的物種的過程還只是從動力上,從畜力、機械力到電力,這只是在動力源上、驅動力上的一個刷新。接下來的這個刷新更大,馬消失了,但人+馬的組合模式是依舊的,就是人在馬路上駕駛。這個馬,“駕駛”都是馬,這個痕跡一直留着,都帶“馬”字的。

人是指導者,加繮就是指導設施,加馬移動動力,這個模式一直就沒有變過。哪怕是馬已經消失,馬路上不再跑馬而是跑車的時候,它還是這樣一個模式,指導者、指導設施和移動動力。

這種組合它很難,它根深蒂固,它很難一下子能夠消失,但是在今天我們發現這個組合在發生變化,就是人、馬組合或者人、機組合,簡單的說一個負責驅動、負責移動性,一個負責指導性,一個行屍走肉的機器加上一個靈魂它才能正常的行走,這是一個組合,它並不是一起的。到機器人,它是一個數字化生命體,它不再是簡單的一個機器加靈魂,人馬模式正在經歷從馬被刷到人被刷的過程,就是馬車由馬驅動,無馬馬車是自我驅動,無馬無人馬車自我驅動+自我駕馭,這是我們整個經歷人類效率更新史、刷新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來臨了。

在18000年前,人類馴化了狼當中的一些弱勢的,成爲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夥伴,幫它看管營地,幫它打獵,幫它去尋找獵物,它甚至作爲了交通工具-拉雪橇。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一步,對於狼的馴化或者說對狼的刷新,開啓了人類的歷史。那個時候我懷疑尼安德特人之所以消失,就是因爲沒有找到狗,沒有把狗作爲自己的朋友。

而到了8000年前的人工智能,它實際上對野馬的馴化,馬的馴化實際上是非常晚的,我們對野馬的刷新成了真正跟人能夠形成密切的工作和生活夥伴,而且人與這兩個動物之間進行密切交流。所有的動物當中,我們漢語裏頭只有兩個說法,只有這兩個,說他們是通人性的,狗通人性、馬通人性,所謂通人性是跟人能形成密切交流,互動的。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密切的人機協同這樣一種狀況,所以我一直認爲它就是18000年前和8000年前的AI。

而今天的人工智能它正在對汽車繼續刷新,這種刷新使人類擁有不可同日而語的犬馬之勞,我們說的犬馬之勞就是能夠全新的服務於我們,能夠跟我們密切進行溝通的,這個時候早期能夠跟狗進行合作的那些部落他們勝出了,不能合作的被淘汰。

後來的歷史,到8000年前歷史上基本上是騎馬民族戰勝農耕民族的歷史。今天我們也進入到一個新的我們在刷新,我們刷新的不是野馬,不是狼而是一種,我們早已經好像很熟悉的汽車。

但實際上這個刷新過程在2017年開始就已經非常的明顯,如果你要是看這樣增長圖的話,那是一個非常嚇人的。這個沒有更新,這是到去年年底的,最近又有新的變化。

就是一家公司在2014年它的市值已經是2800億美金的一家公司,用四年的時間能夠漲到25700億,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增長的奇蹟,它的體量已經非常、非常大了,能發生大概是7到8倍的增長,只有創業公司、成長型公司才能夠有的那種增長。

在一個大型的市值已經2000多億美金的公司裏頭,而且是一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公司。曾經2015年我們還沒有感受到它的刷新的這種力度,當時我們去西雅圖幾個朋友說,趕緊、趕緊到微軟那個門口去照張相,這公司說不定馬上就要消失了,但是它出現了這麼巨大的一個快速的,因爲刷新而出現的陡峭的增長曲線。

實際上我們今天這種增長,這次的論壇就來自於納德拉它帶有自傳性的“刷新”,他沒有說他在發生革命,微軟進行的革命,而是比較平淡的把它描述成刷新。它在業務上發生了一場悄悄的革命,這個革命它用了很簡單的四個東西,我們今天的刷新說白了也是這四個東西:刪除東西、減少一些東西、增加一些東西、創造一些東西。今天的刷新要怎麼操作,也就是這四個步驟。

而且它提醒我們這個刷新應該分三個層次:它是由表及裏的過程。產品的刷新相對比較容易,流程刷新和文化的刷新是非常難的,難就難在它是一個操作系統。產品只是在應用層面的刷新,而操作系統的刷新是非常、非常難的。

我們近代史上經歷過這種,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90年代的戊戌變法,到20世紀初期的新文化運動。後來爲什麼發現這些東西?發現洋務運動不管用,只是產品層面的刷新,到制度、流程上刷新到新文化運動,這兩次前面都是失敗的。

我們把企業現在的刷新,不是指造個電動車就是刷新,那樣是沒辦法讓自己真正成爲一個新勢力的。

對於今天來說,我們這些玩家,所有的在場的這個玩家來說分爲舊勢力和新勢力,或者是正在試圖成爲新勢力的中間,但是仍然帶有舊勢力痕跡的這樣一些企業。和已經成爲所謂的新勢力,但實際上帶着濃厚的舊勢力色彩的。

所以對於舊勢力來說,我們覺得《道德經》的這個提醒還是很重要的。這是《道德經》第九章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就是我們不管持有一個股票還是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一直持有到它漲滿了,到了頂的時候,不如馬上現在就停下來。手裏拿着一個利器的時候,總是試圖把它打得越來越尖銳,越來越鋒利,其實沒用,不可常保。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模式,你今天只是打造這個模式的時候,你發現別人早走到你前面去了。金玉慢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衣其咎。無論在商業世界、在經濟世界、在政治世界,《道德經》是屢次被應驗的。

對於新勢力而言,不要覺得自己一下子已經拿到了所謂的船票。其實賈可剛纔講的刷新是經常每時每刻都要做的事情,刷新其實本來就是洗澡,成湯王的浴盆裏頭刻的那幾個字叫“苟日新,日日新”,日日新就是刷新就是每天都要洗澡。

對於新勢力而言,就要記住這兩句話應該是個提醒叫“小滿之後是芒種”,今天是小暑,一年四季,24節氣,一個季節裏頭有6個節氣,今天是小暑,它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小滿之後沒有大滿的,小滿之後是芒種,趕緊進行下一步,接下來就是播種了,而不是小滿、大滿。

既濟之後是未濟,就是64卦,我們知道63卦叫既濟就是度過去了完成了,最後一卦叫未濟。就是任何一件事情的結尾不是圓滿,不是完成,而是尚未過去,這是《易經》裏頭的智慧。

下面這句話是我們軟件開發業裏經常用到,有一回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們都笑了,說你怎麼知道的?我們經常會說我們完成了任務的90%,接下來要完成任務的不是10%,是90%。你以爲你完成的只剩下10%實際上剩下的是90%。

我們今天無論是做項目還是讓自己刷新新勢力的時候,現在還有剩下的90%。最後還是《道德經》一句話,跟所有我們正在試圖刷新自己的企業共勉。這是《道德經》裏講到任何事情最忌諱的是滿,盈就是滿。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你即使舊了,你也能夠成爲一種新鮮的形態、新的物種,也就是我們說的刷新,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