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着中國保險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商業保險作爲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

回望過去的2021年,保險的身影無處不在,無論是與新冠疫情的持續作戰,還是應對河南暴雨等突發自然災害,以及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保險都勇於擔當,展現了其社會“穩定器”的價值。展望2022年,在一系列國家戰略和大政方針的指導下,商業保險如何進一步發揮保險業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研究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是當前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個現實課題。

7月8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上,大家人壽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王智勇,陽光人壽總裁助理、總精算師、首席風險官趙宇平,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祕書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錦泰保險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任瑞洪,輕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楊胤,國寶人壽總裁邱毅就“經濟穩大盤、保險新擔當”展開了對話。

與會嘉賓認爲,作爲社會“穩定器”、經濟“助推器”,保險業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幾年的實踐中,保險機構也在各揮所長,在服務實體經濟領域和社會民生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

保險業在服務新經濟領域方面亮點多多

近年來,隨着保險業的逐步發展,其已經深入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爲我們的行業企業、經濟民生保駕護航。一方面,保險業通過推出貨運物流保通保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加大普惠型保險產品供給等措施,積極構築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保障體系;另一方面,保險資金亦積極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重要項目融資需求。

“保險行業是一個對風險長期管理的行業,特別是壽險行業更是如此。”王前進以壽險爲例,指出壽險業主要管理人的生老病死,人能否平安幸福地度過一生,保險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尤其是進入老齡化社會後,保險在養老社區和養老服務方面進行的探索,有助於社會平穩發展。此外,保險資金的性質決定了其具有長期性的特點,保險機構還將這部分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保險行業無論是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投資實體經濟,都能在推動社會發展、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向好等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瑞洪對此也深有感觸。其表示,當前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在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保險所具備的風險轉移、風險預防、經濟損失補償、資金融通等獨特的屬性,決定了保險在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實際操作中,保險業也是這麼做的。近年來。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得到更好發揮,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4.5%。賠款與給付支出4513億元,同比增長16.1%。與此同時,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也在同步增長,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約24萬億元。

與會嘉賓們談起保險業服務新經濟領域的亮點和成果時,也十分有心得。王智勇表示,目前新經濟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養老需求,在這方面,保險做了一些很有亮點的工作。“首先就是投資養老服務設施方面,保險資金的長期性和穩健性的特點,使得保險資金天然跟養老設施的金融需求相匹配,近年來包括大家人壽在內的多個機構也在投資養老設施服務方面做了很多建設。”王智勇表示,險企通過嘗試校企聯合的方式,開設定向專業版,引入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護理知識和標準,爲養老服務行業輸送人才。

此外,王智勇認爲,險企在數字經濟領域方面的動作也很受關注。包括通過數字化手段的運用來改進客戶的消費體驗,通過數字化技術來提升和創造險企與客戶的交互方式,通過數字化的運用挖掘細分客戶提高營銷效率等,都是保險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探索,也確實實現了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

保險機構需從需求端、渠道、科技等領域發力

服務實體經濟、新經濟領域固然能更好地發揮保險業“穩定器”的作用,可是保險業也不能忽略主業的發展。當前市場利率下行、疊加疫情影響,保險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也十分嚴峻,如何保增長、提效益是擺在各家機構面前不可忽視的問題。

“從需求端來看,保險機構需要考慮如何通過供給端的改革去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從渠道來看,保險機構需要去提高銷售隊伍的質量,拓寬銷售渠道的維度;從科技方面來看,保險機構需要不斷用科技手段去賦能。”趙宇平分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首先,當下我國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雖然跟發達國家還有距離,但是保險需求確實不斷增加的,保險機構要考慮豐富產品供給,從消費者的生命週期和家庭結構入手,設計一些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其次,現在的客戶越來越專業,保險機構也需要相應地提高代理人的專業度,同時還要構建一個能夠觸達消費者服務的多元渠道,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購買需求;第三,用科技賦能主要包括構建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務平臺,給代理人更好的培訓、幫助他們去洞察客戶,構建更直接更扁平的管理模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與趙宇平觀點相似,楊胤也認爲保險機構需要從產品端和科技手段入手,來實現保增長、提效益。“保險產品要更好地抓住並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養老健康的保障需求,深入參與到醫療健康系統,引入更加優質的健康服務,以產品加服務的這個組合拳來服務消費者。”楊胤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目標:2030年,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要顯著提高,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15年29.3%降低到2030年25%左右。所以我們的市場足夠大,從業機構需要提高供給側產品的供應,應有更加優化的產品來匹配消費者的需求。

在科技方面,楊胤認爲,科技的投入和多方合作不可缺少,保險機構要不斷地加大保障服務的投入,提高數字化運營能力,將前沿的科技應用於保險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此外,楊胤還從合規角度,對保險業保增長、提效益給出見解。“保險首先是要姓‘保’的,所以從業機構要牢牢地守住風險底線,爲保險行業的改革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楊胤表示,2021年銀保監會和央行從政策層下發了40多個行業監管文件,都是爲了給行業創造一個良好穩定的發展環境。作爲從業者,輕鬆集團也一直堅守合規紅線,今年還聯合十餘家險企共同發起合規經營承諾書,共同構造健康的市場發展環境,推動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在敏銳觀察行業外部環境變化的同時,從業人員也將這些見解和觀點運用到機構的業務發展上。邱毅表示,國寶人壽已經提出了“迴歸商業壽險本質,強化核心主業”的發展思路,着力推動保險銷售和組織模式、保險產品、保險服務、保險投資品類和路徑、保險科技應用等五大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