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招分揀員”,“日結200元/天”,“4月1日以後陽過的不要”,“沒有進過方艙”。近日社交平臺中流傳着這樣的招聘信息,無疑給既往感染新冠肺炎的求職者造成困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實際的招聘中,“陽過”的應聘者在找工作中的確遇到了不少阻力。究竟有哪些用人單位在設限,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撥打了多家物流、生鮮電商、商超企業的招聘電話。部分物流、商超企業對記者表示,對於近兩個月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員,不影響正常錄用。但也有大型生鮮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對陽性治癒者關上招聘的大門。

生鮮電商平臺:“陽過的”會帶來麻煩?

一位負責大型生鮮電商平臺上海區域直招的人力經理明確告訴記者,對於過去3個月內曾經陽性的人員,不能提供工作機會。記者聯繫到另一家大型生鮮電商的招聘人員,對方的要求更嚴格,表示只要是“陽過”的,無論幾個月以前,目前都無法錄用。

上述生鮮平臺的人力經理稱,拒絕3個月內的新冠感染者,主要是出於監管壓力。

一位生鮮電商站點的站長表示,目前站點的確不聘用康復陽性感染者。雖然他很同情找不到工作的康復陽性感染者,但鄭重其事地分析下來,他覺得還是儘量避免爲好。

“比如有一位康復陽性感染者在店裏分揀訂單,再傳給快遞小哥,然後傳給用戶,他每天要經過大量的訂單。雖然復陽造成感染的幾率很小,但只要出現一例,誰能背得起這個責任?”這位站長說。

還有不少人抱有類似的看法,在記者與多位生鮮電商站長們、配送員的交流中,他們都流露出對於陽性治癒者“復陽”的擔憂,這也是他們不接受陽性治癒者的主要原因。“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分揀員、派送員經手的商品很多,要是流調起來工作量會非常大”,“我們站點每天流水二三十萬元,(陽性治癒者)復陽了難以承擔後果。” 多名生鮮電商平臺的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

他們認爲這樣做合情合理,甚至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記者瞭解到,目前上述站點所在街道沒提過什麼要求,而平時站點接觸比較多的部門是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通常會來抽查站點員工的核酸檢測情況。

對於是否會限制陽性治癒者入職的情況,上海市商務委電子商務科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回應表示,“我們不會檢查企業員工是否陽性,也不允許這種歧視行爲存在。”

該工作人員還介紹,他本人上週五在檢查站點的時候,也發現了歧視康復陽性感染者求職的情況,並在現場進行了糾正。“這種歧視的行爲還是源於企業對利益的考量。”該工作人員說。

歧視在多個行業存在

在物流企業方面,一家位於奉賢的物流企業在58同城網站發佈了招聘分揀員的信息,記者在招聘頁面注意到,上面並未列出未感染新冠肺炎的相關要求,但記者進一步聯繫到該企業的招聘人員,對方則表示,招聘分揀員不考慮今年感染過新冠的求職者。記者進一步詢問該企業是否有其他崗位可以應聘,該招聘人員表示沒有其他崗位可以提供給陽性治癒者。

一位家在上海的市民張敏對記者表示,家裏保姆所在的家政公司有明確規定,不會招聘曾“陽過”的員工。記者致電多家家政服務平臺,在詢問保姆與家政滿足條件時,平臺方面均表示員工滿足“未曾陽過、三天兩檢”的要求。

記者查閱多家招聘平臺,目前對於用工情況大多不會明確拒絕”陽過“案例,但會做健康寶行程碼正常、兩針疫苗等要求。

一位招聘平臺方面人士對記者表示,“拒收‘陽過’員工屬於歧視條款,平臺不可以明確這樣標註,真正轉到企業端會出現哪些細節要求,則多是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如何緩解“陽過”的焦慮

在7月11日舉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就有康復陽性感染者在求職過程中因被歧視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表示,上海市各部門、各單位都應該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要求,一視同仁地對待新冠陽性康復者,不得歧視。

尹欣在上述發佈會上表示,根據就業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除經醫學鑑定,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治癒前或者排除傳染嫌疑前,不得從事按相關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以外,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爲由拒絕錄用。

對於新冠出院和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到底有沒有風險的問題,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胡必傑今年4月曾在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於這個問題,兩年前就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圍繞核酸復陽、是否爲新冠復發、是否爲再感染、復陽者是否有傳染性等議題,國內外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文獻資料顯示,國內外的新冠核酸檢測有不同程度的復陽率。

胡必傑表示,研究發現這些復陽或復發的新冠康復者,並沒有引起周圍人羣的感染或傳染。科技工作者對這些復陽的人羣進行研究,一是採集鼻咽、咽喉和肛門拭子等標本進行病毒培養,結果均未培養到病毒;二是對復陽的樣本進行基因測序,沒測到完整的病毒序列,提示這些核酸復陽的標本,其實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換言之,是死病毒,沒有傳染性。國內外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證明核酸復陽者沒有傳染性。

記者瞭解到,也有很多企業沒有將陽性治癒者區別對待。

例如招聘配送員的超市不介意求職者是否感染過新冠肺炎。記者以兩個月前曾感染新冠的應聘者身份聯繫到上海楊浦區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該超市的招聘人員表示,不論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前感染過新冠肺炎,都不影響入職。求職者只要接種過兩劑新冠疫苗,沒有犯罪案底,可以進一步面談。

該超市的招聘人員還表示,最近受到疫情影響,很多騎手無法到崗。如果求職者能夠儘快到崗,企業會協助申請保供通行證。“如果通行證能辦下來,就可以正常工作了”,該招聘人員說。

一家位於上海青浦的物流公司也表示,對於曾經陽性的人員不會被區別對待,在面試後可以正常入職。

7月12日,富士康方面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沒有“不招聘康復陽性感染者”的要求,嚴格規定在招聘過程中禁止有任何歧視性行爲。

此前,曾有上海富士康招聘中介對應聘者提出了“不要陽過”的要求。對此,富士康對記者表示,請求職者認準官方招募信息,避免被誤導。

針對目前招聘市場中對“陽過”應聘者的歧視情況,北京執業律師孔德峯建議,對於應聘新企業的求職者來說,由於企業有自主用人權,法律也不可能強制締約,所以對於這種歧視,基本上無法訴諸法律上的維權。對於存在勞動關係的員工而言,如果企業因此解除勞動關係,員工可以提起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另外,孔德峯對記者表示,對“陽過”員工歧視的這頓責問“板子不該打到企業身上”。目前招聘歧視背景是因爲整個社會充滿對於新冠的焦慮感,要緩解這種焦慮的社會氣氛,各地政府要從科學防控開始,只有管控科學起來,大家的焦慮感才能緩和起來,這種歧視的病根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否則只是就事論事的去批評企業,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