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陳法善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當網紅交警譚喬辭職時,或許也沒想過自己會因爲一檔出鏡13年的節目,陷入一場版權糾紛“羅生門”。

7月10日,《譚談交通》主持人譚喬在微博稱,他遭遇侵權投訴,在B站發佈的該節目視頻被全網下架,賬號也被陸續清空。目前,他在B站發佈的視頻數已從之前的345個縮減至79個。此外,不少博主利用他節目素材二次創作的視頻,也被各大平臺下架,理由均爲“違反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譚喬“侵權”的不是別的節目,是自己出鏡主持了13年的“網紅”交通普法節目《譚談交通》。

譚喬爲何會陷入“侵權”自己主持節目的困境?《譚談交通》作爲一檔公益交通節目,版權究竟歸誰?

“網紅”節目主持被指侵權?

一則侵權公告讓一檔停播四年之久的交通普法節目重新上了熱搜。

7月10日,《譚談交通》節目主持人譚喬發佈微博稱,該節目視頻及網友二次創作的視頻被通知下架,賬號被清空:“可能賠得褲子都沒了”。

《譚談交通》是成都一檔寓教於樂的交通警示類節目,2005年3月-2018年5月,由成都市交管局聯合成都電視臺聯合制作播出,並由時任交警的譚喬現場主持,每天開警車巡邏,滿大街找交通違章的人進行現場普法教育,吸引很多路人圍觀。

譚喬詼諧幽默的主持風格,加上貼近大衆的節目特色,讓這檔節目大火出圈,認識“譚sir”的人越來越多,也帶火了“二仙橋大爺”“氣球哥”等底層“小人物”。在譚喬微博上,時常更新他與“二仙橋大爺”合作的脫口秀節目《仙橋社》。

多位成都市民對《豹變》表示,上中學的時候電視臺有放這檔節目,自己很喜歡看,後來停播了。最近幾年開始在B站等短視頻平臺又火了,包括“腰馬合一”成爲經典的網絡段子。

“(做節目)初衷是爲了更好的普法宣傳,所以無論是我作爲唯一的創作者,還是視頻的記錄方,都從來沒有去主張過所謂的版權,方便網友進行善意的二次創作和編輯,能更有趣更廣泛地宣傳交通安全的知識。”對於被指侵權,譚喬顯得有些意外。

不過,這也讓《譚談交通》的版權歸屬暫時成了一筆說不清道不明的“糊塗賬”。

7月12日晚間,四川君盛律師事務所受成都電視臺委託發佈的聲明稱,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爲《譚談交通》節目的著作權人,有權對網絡上未經許可發佈《譚談交通》相關視頻對行爲進行依法維權,相關維權工作授權給遊術文化。並表示,相關維權工作僅針對未經許可而進行不當獲利對公司經營主體,並未針對任何個人,更不存在對個人“索賠千萬”的情況。

實際上,譚喬已於去年8月辭去公職。譚喬說,從去年開始由於他本人蔘與了很多訪談節目,致使《譚談交通》進一步火爆出圈,就有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業價值。

近年來,由於版權糾紛,節目主創人員與幕後製作團隊的矛盾時有發生。2021年,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在與杭州微念“鬧掰”後,節目全網停更至今。譚喬也在聲明中感慨,去年喫了李子柒老師的瓜,沒想到今年喫的瓜竟然是我自己。

B站華爲都被提起起訴

近年來,版權糾紛的增加讓不少網友喫到了“大瓜”,也牽出了寄生在版權鏈條上的灰色產業鏈。不少專業從事版權代理服務的人士表示,行業裏就有一些公司,專門割版權費的韭菜。

北京一家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負責人程賽對《豹變》表示,行業裏有不少“碰瓷”版權的公司,有的可能提前好幾年就收集了很多授權,一開始也不會找上門,就潛伏在那裏,等節目火了、產生商業價值了,就突然冒出來要求索賠。在《譚談交通》的案例中,網站肯定是看到了節目的版權授權證明,纔會下架相關視頻。

“不僅是視頻,前幾年特別火的一個案例是‘方正字體’,一開始也不提版權,免費給大家用,後來一看用的公司很多,就蒐集證據起訴你,告你侵權。特別是商業價值大的項目,當事公司不捨得放棄,如果想繼續使用,就很容易被‘割韭菜’。”程賽說。

此番版權糾紛中,B站等視頻網站紛紛以侵犯著作權爲由,對《譚談交通》原視頻及二次創作視頻做下架處理。多位業內人士對《豹變》表示,對網站而言,當視頻面臨潛在版權糾紛時,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下架。

廣東瑞霆律師事務所劉巖律師稱,發佈作品的平臺在收到權利人的警示函、知道作品有可能存在權利糾紛,或有人投訴作品可能含有違規內容時,最保險的方法是將作品撤下,避免涉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或政治錯誤,平臺對發佈者不存在必須發佈的義務,所以可以撤。

企業工商信息顯示,遊術文化成立於2018年3月,與其註冊地址相同的企業超過60家。據一些成都市民實地探訪,該地址實際上是一家服裝店。浙江一企業註冊登記公司負責人對《豹變》表示,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小企業身上,花幾百元掛靠一個註冊地址,實際經營地點可能就是家裏或者別處。

企查查顯示,遊術文化涉及的司法案件有97起,B站、樂視、華爲、騰訊、字節、快手愛奇藝等知名“大廠”均被其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爲由,告上了法庭。程賽認爲,遊術文化註冊資本僅有50萬元,只有兩位自然人股東,顯示的員工數爲0,很可能是委託了專業的知識產權法律團隊批量起訴的。

節目版權究竟歸誰?

隨着各類視頻網站的興起,不少博主投身視頻行業,對優質素材進行二次剪輯就成了不少人常用的創作手段。但由此引發的收益權歸屬問題,卻成了矛盾導火索。

業內人士對《豹變》表示,相關視頻發佈後,博主主要有兩塊收益,一是平臺給視頻的流量激勵和少量現金獎勵,二是優質賬號可能被廣告主看中,可能會有廣告投放收入。遊術文化發起侵權訴訟,主要就是依據博主和平臺擅自使用了其版權素材獲利。

據譚喬透露,有二次創作視頻平臺已經收到侵權訴訟,開庭時間原定與本月中旬。一些博主和公司爲了息事寧人,在收到訴訟通知書後已經按照遊術文化的要求,賠償了5000-10000元錢。

遊術文化發起侵權訴訟的“尚方寶劍”是成都電視臺給予的節目授權,包括對侵權方的調查、取證、起訴、調解、追款、商談等。

作爲節目的常年主持人,譚喬並不認爲自己侵權,他也沒有從中牟利。譚喬對媒體表示,此前自己除了飯補、油補和已申報的獎金,從未收取過電視臺任何報酬。2021年辭職投身自媒體後,才知道平臺會給流量激勵,於是安排攝像師與B站工作人員聯繫,將激勵所得包括部分直播禮物收益,除了必要開支外,用於公益事業。

實際上,各界對《譚談交通》的版權歸屬仍有爭議。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對第一財經表示,基於“《譚談交通》由成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與成都廣播電視臺第三頻道聯合推出”這一公開事實,存在該節目由交警支隊和成都廣播電視臺合作製作,共同擁有著作權的可能。

他表示,目前尚未有信息明確,交警支隊是否參與創作。根據著作權法,如果交警支隊參與創作,《譚談交通》的著作權或應歸由交警支隊和電視臺共有,但也需要證據(如合法訂立的協議、會議紀要、往來文件或通訊記錄等)支撐。

也有法律界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譚談交通》節目爲視聽作品這一分類本身就有誤,毋寧說以此得出“成都廣播電視臺享有該節目著作權”的說法。持該觀點的法律界人士認爲,《譚談交通》應屬於錄像製品,譚喬享有著作權。

譚喬也在聲明中表示,《譚談交通》是一檔公益性質的普法節目,創作之初從來沒有簽訂過任何的合同和協議,衆多法律界人士認爲,版權歸屬是有爭議的,但“到了遊術文化這裏,就變成了自古以來就擁有全部的權益,並獲得了授權”。

鳳凰網報道,遊術文化與成都電視臺曾達成一份策劃方案,對於版權維權所得的部分,全部款項由雙方按照“35%歸成都市廣播電視臺,65%歸成都遊術”的比例進行分配,且維權過程中成本由遊術文化全部承擔。而對於版權授權使用所得的款項,由雙方按照“40%歸成都市廣播電視臺,60%歸成都遊術”的比例進行分配。

“遊術文化成立四年,至今零員工參與社保,這樣一家公司有沒有資格獲得這麼完美的授權是存疑的。一家資質都尚有疑點的公司,打着協助維權的旗號,卻計劃享有絕大部分利益……是存在可疑的問題。”譚喬說。

不少網友紛紛“站隊”譚sir:“公益普法不能變成資本牟利的祭品”“支持維權,不要讓我的童年記憶變成資本家的韭菜”。

也有網友舉例反對稱:“哪天汪涵離開湖南衛視,把過去指出節目的視頻重新發到視頻網站上賺流量,湖南衛視能答應嗎?”

或許如譚喬所說,這將成爲新《著作權法》實施以來的一個典型案例。最終結果,需要等待法律來裁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