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板正”的區委書記,變身說唱歌手推廣城市的視頻爆火。視頻中,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康巴什區委書記邢徵斜戴着帽子,佩戴墨鏡,跟着節奏做出不同手勢,一副說唱歌手的範兒。順帶着,他還推薦了一波康巴什的特色產品。很快,這位地方官員就在網上“火”了,這也讓人們想起了之前其他地方因文旅推廣而走紅的幾名官員。

從一襲斗篷、雪地裏策馬奔跑的新疆伊犁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到一笠一劍、綠海穿行的四川甘孜州文旅局局長劉洪,近年來,“官員網紅”頻頻出圈。很多人對這些一反官員刻板印象的做法表示讚賞,但也有人有些微辭,認爲這是“不務正業”的表現。

其實,對於這樣的新形象、新表達,輿論大可多一些包容,不必上來就扣帽子。判斷一件事情是不是合適,也不妨先讓這樣的事“在雪地裏奔跑”一陣。官員負有治理地方、發展經濟的重大責任,其公共性毋庸置疑。不過一直以來,官員給人的印象都比較嚴肅,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種威壓和規訓,只要有人稍稍溢出一點邊界,呈現出一些不同,就會引人側目,讓官員在努力幹事時戴上了一重心理枷鎖。

從道理上講,人們對官員有嚴肅的要求,是因爲他們手握公權,理當謹言慎行。但是,如果忽略了其所從事的政務,而只剩下對其外表嚴肅程度的關注,則無異於買櫝還珠。對於“官員網紅”而言,更應該注意的是,他們這樣做能不能爲地方帶來積極的影響,能不能迅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能不能在互聯網時代讓網民很快認識並喜歡其所代言的城市。

如果說“網紅”的形象是光鮮的“面子”,那麼,這些能效纔是真正的“裏子”。在過去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雪地奔馬的賀嬌龍確實推銷了伊犁,“俠客”劉洪也讓其他地方的人對甘孜形成了相當美好的想象與期待。

今天,康巴什區委書記的“嘻哈風”看似出位,但與城市定位也並不矛盾。邢徵2021年6月出任康巴什區委書記後,曾多次調研康巴什區文化旅遊工作,提出要以新文旅推廣新形象、以新文化塑造新IP、以新媒體傳播好聲音,全方位打造“網紅康巴什”。這種“官員+網紅”的化學反應,最終傳遞出來的是一個城市的影響力。做到了這一點,即便這些官員表現得稍微跳脫一點,高調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此前一項調查顯示,官員成爲“網紅”,40.6%的受訪者認爲是個人炒作,39.6%的受訪者認爲是爲人民辦實事,說明社會對官員的行事動機仍有疑慮。但是,有55.9%的受訪者認爲,只要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助於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官員成爲“網紅”無可厚非。

當然,政務工作千頭萬緒,官員身負重責,成了網紅僅僅是順應互聯網傳播規律、推銷地方的一種努力。說到底,官員藉由“網紅”身份出圈,重要的不是能吸引多少流量,而是能給本地工作提供多少能效。官員既不能在虛擬世界中“飄”起來,也不能忽略本職工作,乃至把嚴肅的政務工作娛樂化。已經取得一定成功的“官員網紅”,除了做好“注意力經濟”,還應切實處理好手頭的各種政務工作,全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唯其如此,“官員網紅”帶來的互聯網流量才能更有意義。

來源:龍之朱/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