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13日(記者 金小莫)12日,第七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在南京開標,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48%,降價幅度系歷次國採中最溫和。相比之下,肝癌一線靶向藥侖伐替尼的價格降幅卻顯突出——

據官宣結果,侖伐替尼膠囊有先聲藥業、奧賽康、正大天晴、齊魯製藥等7家企業中標國採,其中先聲藥業以3.2元/顆(規格4mg)的最低價中標,與集採給定的108元/顆的限價相比,該價格大幅下降97%。侖伐替尼的原研企業日本衛材與科倫藥業(002422.SZ)落選。

對此,有醫學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解讀稱,侖伐替尼是肝癌領域不可多得的好藥,順利進入醫保後,可顯著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是一件好事

此外,也因侖伐替尼是“不可多得的好藥”,在降低用藥費用後,用藥“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因此,可能還會對其他的肝癌用藥產生一定的影響:那些相較於侖伐替尼沒有顯著差異的藥物或將難以打開市場。

進一步來看,侖伐替尼是VEGF類藥物,這是體內一種強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或間接參與血管生成,在肝癌的發生、發展及預後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除侖伐替尼外,已獲批上市的治療一線肝癌的VEGF類藥物還有索拉非尼、多納非尼。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後二者又涉及拜耳、復星醫藥(600196.SH)、石藥集團(01093.HK)、亞寶藥業(600351.SH)、山香藥業、澤璟製藥(688266.SH)等企業。

侖伐替尼低價進入醫保後,又會對他們產生哪些影響?

前述醫學人士也認爲,對於肝癌來說,VEGF類藥物發展前景依舊良好,除了一線治療外,還有二線治療,後續研發新的更強效的VEGF類藥物依然是藥企可以做的選擇;但也有人持反對觀點。一位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在VEGF靶點上,因爲侖伐替尼的存在,已沒有必要再開發(其他靶向藥)了。”

患者一個治療週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

對肝癌患者來說,此次醫保對於侖伐替尼的“殺價”是“衆望所歸”。

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肝癌是我國第四大高發腫瘤,同時也是我國第二大死亡率的腫瘤,僅次於肺癌。另外,肝癌具有起病隱匿、進展快、復發早和預後差等臨牀特點,臨牀上發現時大部分已至晚期,手術、化療的療效有限,藥物特別是靶向藥就成了患者們的“救命稻草”。

2018年9月,原研自日本衛材的侖伐替尼在國內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

當時,因療效突出,侖伐替尼的藥價很是驚人:在納入醫保之前,侖伐替尼在中國的售價是1.68萬元/盒,患者的年治療費在40萬元至50萬元之間;2020年侖伐替尼降價80%成功進入醫保,患者每月需自付1000多元左右。而此次集採後,每粒侖伐替尼的價格從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個治療週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

而給與醫保局“降價”底氣的,還是國內大量的侖伐替尼仿製藥。

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國內已獲批上市的侖伐替尼仿製藥企有正大天晴、先聲藥業、揚子江、齊魯製藥、成都倍特、奧賽康、科倫藥業、石藥鷗意、山香藥業。其中,獲批時間最早的系正大天晴、先聲藥業,二者的侖伐替尼均於2021年7月20日獲批上市——也就是說,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裏,國內已經有9家仿製藥企成功仿製侖伐替尼,並通過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在某種程度上,對已有大量國產仿製藥的侖伐替尼進行“集採”,這也體現了醫保局鼓勵企業研發有臨牀需求的新藥、反對“內卷”的導向。

目前,國內肝癌市場中VEGFR小分子抑制劑滲透率較低,侖伐替尼降價後,有望快速提高滲透率,從而使患者獲益。

或對其他肝癌新藥產生殺傷力

此次集採後,侖伐替尼將更顯其“高性價比”,這也勢必會對其他類型的肝癌藥品產生衝擊。事實上,這種衝擊,在侖伐替尼上市後,就已經體現:

數據上,2018年至2020年,侖伐替尼在國內的銷售額分別爲1.99億元、8.53億元、10.97億元;2018年至2019年,索拉非尼在國內的銷售額分別爲4.8億元、6.9億元、4億元。

在國內市場,《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澤璟製藥的多納非尼片也可用於治療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於2021年6月獲批上市),而且該藥物對標的就是索拉菲尼。

對此,澤璟製藥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肝癌藥物市場很大,以及基於肝癌治療複雜性和有效藥物比較有限等特點,大家都有機會。“我們將做好醫學推廣和臨牀研究,爭取儘快讓更多醫生更好了解多納非尼特點,讓患者用上優效和安全新藥。”

2021年至2022年Q1,澤璟製藥多納非尼分別錄得銷售收入1.63億元、4373萬元。

聯合用藥研究或將推動精準用藥

同時,《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一線肝癌治療上,還有一條新路徑:侖伐替尼聯合免疫製劑如PD-1。目前,各大藥企都在對此積極佈局。比如,基石藥業(02616.HK)、君實生物(688180.SH)、百濟神州(688235.SH)、康寧傑瑞(09966.HK)等企業,都將各自PD-1單抗與侖伐替尼聯合用藥,用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

基石藥業對《科創板日報》記者稱,侖伐替尼再降價後,相關聯合療法的治療費用也有望得到進一步降低,進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這對患者是利好的

《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瞭解到,自2017年以來,免疫治療成爲晚期肝癌的又一重大突破,但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的療效欠佳,而與VEGF類藥物聯合使用則進一步提高了晚期肝癌的療效,因此也成爲了一線的治療優選,並被認爲是未來肝癌治療的首選方式。

據丁香園Insight數據,目前國內對侖伐替尼的一線研究均爲聯合用藥研究,共涉及魯南製藥、默沙東、君實生物、康方生物、百濟神州、百事美施貴寶、基石藥業、昆泰醫藥等企業。

《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獲悉,聯合用藥以及用藥費用的下降,這又將產生新的醫療機會:肝癌的精準診療。

“並不是每個患者在進行聯合用藥後,病情都會有所緩解。哪些基因型的病人更適合聯合用藥?適合哪些藥物的聯合?這可以在用藥前進行分子分型,進而輔助醫生進行判斷。”腫瘤精準醫療公司至本醫療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解釋稱。該企業曾在CELL等國際雜誌上發表數十篇肝癌領域的研究文章。

另外,當藥物的費用降低後,患者也有了富餘資金來進行相關的基因分型。

“用對合適的藥,也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本醫療稱,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59.1%的肝癌患者攜帶可用藥基因突變。截至目前,至本醫療已積累了近3000例肝癌精準醫療真實世界研究數據,是全球最大的肝癌RWS數據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