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去一次,倒閉去一次”,江西贛州于都縣人鄧晴(化名)趕上了當地永輝超市最大的兩次人潮。

7月1日,位於江西贛州于都縣萬達廣場店的永輝超市正式停業,距離其去年12月31日開業不過半年時間。隨着該店停業,永輝也正式退出贛州市場。無獨有偶,廣東湛江百佳永輝吳川奧園店同樣宣佈將於7月15日結業,該店今年1月21日開業,至今也不到半年。

門店擴張是超市中期成長的最主要邏輯,而近年來,永輝重點押注線上和下沉市場,尤其在2020年下半年,其進入新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根據公司官網披露,截至2022年5月,永輝已開業的1062家門店中,分佈於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爲325家,佔全部門店的31%。另據財報顯示,2021年永輝線上實現銷售額131.3億元,日均單量43.7萬單,佔比14.42%。

儘管新門店不斷開業,但永輝在下沉市場的推進並不順利,接連兩家縣域店在開業半年後敗走,背後不乏本土強勢商超的競爭。一位在於都縣萬達廣場開服裝店的店主向時代財經透露,永輝超市撤場後,將由當地另一家超市接手。

不過,縱觀永輝接下來的開店計劃,縣域仍然是它的主力市場。時代財經根據官網信息統計,其待開門店中縣域店的佔比超過44%。

開業半年就關店,永輝下沉市場“遇阻”

我國城市數量呈金字塔結構,低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的高基數帶來了寬廣的消費市場。不過,永輝下沉的道路卻面臨本土商超競爭、縣域居民消費習慣不同等水土不服的問題。

據鄧晴介紹,萬達廣場永輝店位於商場負一層,包括她在內的很多消費者第一次去都找不到超市入口,“萬達廣場位於新城區,附近的樓盤有些尚未交樓,有些仍在銷售中。3月去逛過一次,裏面幾乎沒有顧客。”

此外,超市的“1元購物袋”在開業之初亦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時代財經瞭解到,無論是于都還是吳川的當地市民,都對永輝超市的1元購物袋頗有微詞,“一般超市都是3毛錢一個”。

贛州作爲三線城市,管轄範圍內的于都縣人均工資僅2000元左右,居民顯然不願意爲高價環保購物袋買單,“裏面的袋子一塊錢一個,去了第一次就沒去過第二次,就它的袋子值錢”“它的環保要我們買單”。

于都當地的鵬泰超市則是永輝撤場的關鍵誘因之一,永輝超市開業後,它仍然有許多忠實擁躉。

據瞭解,鵬泰百貨2020年落子于都縣,旗下鵬泰超市在永輝入場之前是當地人流量最大的超市。“風格很像超級物種,但商品基本上是本土品牌,進口的東西比較少,生鮮偏貴,但很新鮮,海鮮比較少,不過日常生活基本可以得到滿足”,居民周敏(化名)表示。

一位在萬達廣場開服裝店的店主則向時代財經透露,根據內部消息,永輝超市撤場後,就將由鵬泰接手。目前,萬達廣場外立面已經放上了鵬泰的Logo。

相似的情況在吳川縣也同樣存在,有當地人指出:“類似永輝這種規模的超市,我們有昌大昌、沃爾瑪、港豐超市等,永輝超市開業來我還沒去逛過,但聽說人流量不多。”

而超市所在的奧園廣場冠軍城樓盤爛尾,則令永輝超市慘淡的人流量雪上加霜。2019年,奧園冠軍城一期開啓預售,作爲吳川的中心地段,彼時售價超8000元/平方米。按照合同,項目於今年6~7月交房,但是年後至今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地頭蛇強勢,永輝面臨供貨商“二選一”

2020年,永輝加快門店拓展速度和覆蓋力度。一方面以福建、重慶、四川等核心區域爲中心,拓展下沉市場;另一方面進軍空白市場,在山東、西藏、內蒙古、青海、甘肅5個省份開店。同年12月,永輝一個月內集中開業34店,正式邁入“千店時代”,成爲門店數量僅次於華潤萬家和聯華超市的國內商超龍頭企業。

根據東吳證券《永輝超市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5月,永輝超市業態在一二線城市的覆蓋率均已達到90%以上,卻仍未進入58%的三線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場仍有較大空間。

然而本土商業強勢,擠壓永輝市場份額並不是特例,常年在超市內做茶葉生意的楊琛(化名)告訴時代財經,在長春和石家莊等市場,當地強勢的地頭蛇甚至會讓供貨商二選其一,這令一些外來超市甚至是品牌超市頗爲被動。

2013年8月,永輝首進長春市場,在寬城萬達廣場開出城市首店,彼時楊琛就在外租區盤下門店。隨着萬達廣場和吾悅廣場陸續進入長春,依託購物中心的永輝在長春的門店增加到6家,他在其中的茶葉門店一度亦達到5家。雙方還簽署了北區的大合同,與永輝在包括東三省、河北、山東等在內的省份開展合作。

楊琛透露,在長春市內,除了永輝,自己還與20多家超市達成合作,包括沃爾瑪、家樂福、北京華聯、華潤萬家、樂購等。他告訴時代財經,永輝在長春市內的門店效益並不好:“我之前曾經在超市內部上架商品,雖然條碼費、入場費、堆頭費等比沃爾瑪低,但是盈利情況並不好,所以撤出後繼續在外租區開店。”

此外,他的其中一家茶葉店亦因爲永輝超市改造關閉,“之前經營面積是非常大的,改造後縮小了大概一半,外租區也全部砍掉,還給了萬達”。

值得注意的是,楊琛透露,除了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外來商超的競爭,永輝也在被當地的企業針對,例如長春市場的某超市,曾經讓供應商二選其一,“在該超市裏面上架的東西,在永輝是不可以上架的。”作爲長春本地的地頭蛇,截至今年3月,該超市在市內擁有超過50家門店。他表示,在其他市場也有這種情況,永輝超市進入石家莊時,當地的超市也曾有要求供應商二選一。

2013年至今,永輝在長春市場已經深耕近10年,楊琛告訴時代財經,永輝的供應鏈很強大,農產品很好,價格也相對低廉。雖然相比其他超市,他在永輝開店的效益不算好,但他表示:“可能是消費人羣的差異,茶葉銷售以送禮爲主,屬於較爲高端的消費。”

不過,他也透露,永輝在經營模式上有自己的一套機制,生鮮、蔬菜、水果等各個部門採取業績激勵制度,如果部門負責人的業績好,會有額外的分紅。

供職於某新一線城市永輝的楊軒(化名)也告訴時代財經,他在店裏工作近2年,從全職員工升級爲合夥人,再升級爲小店長,月工資也從2000元漲到3200元,再到4500元。“升級爲合夥人後,有分紅的機會,但是也和業績掛鉤,業績差的時候只能拿底薪,可能還會扣分紅。

高昂成本試錯後,永輝放緩線下拓店腳步

1998年,永輝超市首家門店在福州火車站開業,彼時正值商超在國內的拓展期,好又多、沃爾瑪、麥德龍等相繼落子福州,當地商超突破10家。永輝另闢蹊徑,將生鮮農產品引入門店,以生鮮、低價的定位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強勢突圍外資超市的包圍圈。

2016—2018年,永輝拿下京東、騰訊的3輪融資,對標盒馬推出超級物種,並於2019年瞄準社區商業,用年均800家的速度開出mini店,但兩種業態均在經歷大肆擴張後又迎來門店縮水,幾次失敗的佈局下,永輝付出了高昂的試錯成本。

近年,永輝迴歸傳統超市業務,發力下沉市場。2020年,跟隨購物中心下沉的步伐,永輝加快低線級市場與新市場的拓展,首進西藏、山東、甘肅、內蒙古和青海5個省份,其中,西藏首店當年即實現了盈利。截至目前,永輝已經在拉薩開出3家門店。

此外,2021年5月開始,永輝又開始試行倉儲會員店模式,截止年底共開業53 家。然而,瘋狂的拓店反映在業績上,則是利潤的大幅下滑。此前,公司管理層與投資者交流的會議中也指出,“倉儲店的毛利率確實相比普通門店偏低。”

2021年年報顯示,期內永輝實現營業總收入910.62億元,同比減少2.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合併淨利潤-39.44億元,同比減少319.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38.33億元,同比減少760.78%。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永輝還對長期虧損及準備閉店門店的相關資產提取減值準備3.09億元。

不斷的試錯和疫情影響下,永輝似乎也在放慢擴店腳步。據上述交流會議中管理層透露,永輝今年的開店目標是50家,其中,一季報顯示,期內永輝新開超市14家,與2020年一個月就開出34家店的盛況相比,已緩和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一直大力拓展的“永輝生活”自營到家業務是其拓展下沉市場的助力。一季報中提到,永輝自營到家業務已經覆蓋988餘家門店,實現銷售額21.5億元,同比增長9.2%。

同時,得益於永輝在物流、倉庫、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其在傳統商超業務上仍具備競爭力。但如何在低線級城市良性拓展,合理規避本土企業的圍剿,仍然是永輝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