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7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潘旭、董雪、周蕊、陳杰、楊有宗、龔雯

近日,一名叫“阿芬”的女子上了熱搜。6月以來,她因自己是新冠康復者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阻,無奈下只能臨時“居住”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衛生間。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獲悉,在多方幫助下,“阿芬”已經找到工作,在一家快遞企業的中轉站做分揀員。

調查發現,新冠康復者在求職應聘時被歧視並非個案。7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嚴禁在就業上歧視曾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康復者,要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對此類歧視現象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

新冠康復者就業被歧視的現象是如何造成的,又該如何破解?

“最好不要讓人發現你‘陽’過”

“阿芬”今年3月來到上海,疫情之下,還未找到工作的她只能住進救助站,不料此後被確診感染新冠,經過治療後轉陰。熬到6月,“阿芬”的積蓄空了,但更嚴峻的是,找工作四處碰壁,招工的接頭人總是讓她“再等一等”。無奈之下,她只能帶着行李棲身在虹橋火車站的衛生間。

這段經歷很快在網上傳開。在多方幫助下,“阿芬”日前找到了工作,入職的快遞企業也會給她安排住處。這家快遞企業表示,招工時,不會歧視新冠康復者,也不會以得過新冠爲由給應聘者設置門檻。

“阿芬”是個案,但新冠康復者就業受阻卻是必須正視的現象。

小歡(化名)曾是在上海工作的一位網約車司機,3月末確診感染新冠,在方艙醫院經過治療後於4月中旬出艙。彼時,受疫情影響網約車生意驟減,小歡便在網上先後諮詢了近10份勞務派遣工作,包括快遞站點掃碼員、分揀員等,但均因爲“陽”過而被拒絕。其間,他還先後三次按照招聘廣告上的地址去找工作,但都被勞務中介人員拒絕,只能就此作罷。

日前記者再次聯繫小歡時,他已經離開上海。“‘陽’過了就難找工作了,先回老家,過一段時間再決定要不要來。”

在一個有177人的勞務派遣公司微信羣中,保安、配送員、分揀員、快遞員、工廠工人、安檢員等崗位需求實時滾動。記者發現,不少招聘信息都註明了“方艙待過不收”“陽過轉陰不要”“密接不要”“集中隔離不收”等要求。

記者以求職者的名義跟羣內的崗位發佈者聯繫,對方自稱勞務派遣公司,當被問及有沒有適合新冠康復者的崗位時,對方說:“沒有”。而當記者堅持說有規定不能歧視康復者時,對方則表示,可以帶記者去一家互聯網賣菜企業的站點試試,但成與不成,他不敢保證,“最好不要讓人發現你‘陽’過。”

不會公開歧視,但私下會對中介有要求

根據上述崗位需求信息,不接受新冠康復者的崗位所涉及的企業包括大金空調、順豐快遞、歐姆龍、達豐等。但這些企業相關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他們沒有拒絕新冠康復者求職。

但以達豐公司爲例,其招聘廣告在最後的“防疫要求”中寫道:“新招錄員工無可疑流行病學史”等。

然而,達豐公司生產基地所在的廣達上海製造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產線上有很多工人都曾感染過新冠病毒,如今都在崗位上,“我們對新冠康復者持歡迎態度”。

爲何出現這種不一致?一位勞務中介負責人給記者看了幾份招聘廣告,其中就有明確不要新冠康復者的。他說,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擔心康復者復陽後影響生產,所以不要“陽”過的人,對此,企業不會公開說,但私下會對中介有這樣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即便我們把人送過去了,對方也會查健康碼,一直往下拉,就能看到有沒有‘陽’過。”

不過,該中介負責人說,也不排除有的勞務派遣公司考慮到“中介費”“人頭費”等自身利益,會在招工時擅自“加碼”。

如何破除新冠康復者求職壁壘

11日舉行的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針對有新冠康復者求職被歧視的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說,我國的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此外,根據就業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除經醫學鑑定,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治癒前或者排除傳染嫌疑前,不得從事按相關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外,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爲由拒絕錄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人。

業內人士研判認爲,之所以會出現新冠康復者就業被歧視現象,更多的是因爲用人單位對“陽”過的求職者心存擔憂。某建築工地項目負責人對記者說:“康復者如果有一例復陽,會拉走四五十個密接者隔離,影響工地進度。”

有關醫學專家認爲,基於目前的觀察和研究,經過規範診治後解除隔離或出院的患者,後續即使出現核酸複檢陽性的情況,應根據核酸檢測的Ct值等情況,按照相關診療指南和管理規範來進行處理。

業內人士認爲,應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引導,避免出現對新冠康復者“表面接收暗地設障”,同時,對勞務派遣公司自行“加碼”的行爲加強監管,對違規者實施懲戒。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說,我國的勞動法等多部法律法規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被歧視者必要時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利。(參與採寫:黃馨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