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等多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明確2025年我國將完成黃河文物資源調查,建立黃河文物資源數據庫,發佈一批重要黃河文物名錄。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地區,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黃河流域9個省(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0餘萬處,佔全國的39.73%。目前,黃河干支流所流經的69個市(州)共有不可移動文物約16.8萬處。

根據規劃,我國將以黃河沿線文物保護單位爲重點,以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爲主體,適當兼顧黃河故道地區,全面開展黃河文物資源專項調查,釐清黃河文物的數量、類型、分佈、特徵及保護利用狀況。通過全方位採集黃河文物的屬性信息,我國將建立黃河文物資源數據庫,實施動態管理,並且建立黃河文物基礎數據跨行業共享機制。

黃河文物展示利用的方式也將不斷進行創新。我國將創建黃河文化遺產主題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鼓勵利用文物建築建設專題性黃河文化博物館,推出一批聚焦黃河文化核心價值和突出特徵的專題展覽。規劃明確,要構建黃河文物展示體系。以黃河文物爲主要載體,協同黃河水利遺產、農業文化遺產、交通遺蹟、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等,以“人類發源”“文明歷程”“生產生活”“水利遺產”“水陸交通”“藝術薈萃”“民族融合”“人文景觀”“革命傳統”九大價值主題爲主線,形成黃河文化重要展示節點。

同時,將不斷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推進黃河流域重要文物申報世界遺產,支持秦嶺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支持黃河流域的水利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