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管理學學者陳春花,近日被流量“反噬”。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陳春花現任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研究領域涉及企業文化管理、組織行爲學、中國企業成長模式研究等。

2017年1月,陳春花所運營自媒體賬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2016年末,她與華爲總裁任正非等交流的情景,包括任正非親自爲她當司機等內容。

7月6日,華爲發表聲明指出,近期網絡上有一萬多篇誇大、演繹陳春花教授對華爲的解讀、評論,基本爲不實信息。華爲強調,“華爲與陳春花教授無任何關係,華爲不瞭解她,她也不可能瞭解華爲”。當天,陳春花也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稱,近期網絡上萬篇上述相關文章並非本人所寫,“華爲是本人的學術研究案例之一”。

進而人們開始聚焦她的學歷。頭銜衆多的陳春花1986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工學專業,獲學士學位,此後於2000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而一年以後,亦即2001年,她已經拿到了“愛爾蘭歐洲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一年裏完成了博士學位學習,看起來不合乎常理。而她所就讀的“愛爾蘭歐洲大學”,又到底含金量幾何?

愛爾蘭歐洲大學:另一所“克萊登大學”?

陳春花至今還同時擔任其就讀本科的華南理工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供職於學校工商管理學院。根據網絡截圖, 7月初之前,華南理工學校官網還詳細列出了她的教育經歷。但是如今,《中國新聞週刊》查詢陳春花的學校個人主頁,與其教育經歷相關的內容已經被刪去。記者撥打了華南理工大學宣傳部門的“網絡與信息管理科”,希望瞭解相關內容被刪去的原因,但是截至發稿,電話無人接聽。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下屬的“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 ,陳春花被列在全職教授一欄。不過,現在打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網頁,陳春花的個人簡歷“教育背景”一欄只寫了一句:南京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後(2005)。 

據《中國新聞週刊》檢索,在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舊網站,還能找到相關信息:2001年獲得愛爾蘭歐洲大學工商管理博士。早在2019年,社交媒體上,有網友問,“在陳春花教授畢業的愛爾蘭歐洲大學讀書是怎樣的體驗?”今年7月12日,有人回答:是一種在《圍城》裏當男主角的體驗。

錢鍾書的小說《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回國前,花三十美元向在美國的一位愛爾蘭裔騙子買了一張“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愛爾蘭歐洲大學是另一所“克萊登大學”嗎?

根據陳春花在華南理工舊版官網的簡歷,她就讀的愛爾蘭歐洲大學英文名爲European University Ireland,學位是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目前已無法檢索到這所學校的官網。而在一個名爲“Degreeinfo(學位信息)”的論壇上面,2002~2009年間,一些學生分享他們蒐集到的有關這所學校的信息,有人總結,這應該是個“文憑工廠”。

早至2000年2月25日,以大學排名而聞名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就曾報道,愛爾蘭教育部門正在調查一個未經官方批准就自稱爲“愛爾蘭歐洲大學”的機構的運營,這個機構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一個宿舍地址運營。“愛爾蘭歐洲大學”在英國和國際上做廣告,招收研究生學歷以上的學生,但實際上從未向愛爾蘭官方申請“大學”身份的許可。

2005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報》曾經揭露了三家販賣一文不值學位的假“大學”,其中有一家就是“愛爾蘭歐洲大學”。文章寫道,每年有不少來自馬來西亞、印度、中國、斯里蘭卡、非洲以及其他地區的學生,那些學位的價值連學位證書所用的紙都不如。

直到2011年,“愛爾蘭歐洲大學”還在運營。根據淘課網信息,一所名爲上海東華國際人才研修學院的機構從1999年開始與愛爾蘭歐洲大學合作,舉辦工商管理碩士和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課程班,其將於2006年1月開始的“愛爾蘭歐洲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課程價格爲66000元。

根據愛爾蘭歐洲大學此前網站介紹,這所“大學”通過研討會、講習班和遠程學習,爲“成熟的個人和高管提供高級專業課程”,課程包括工商管理、科學、音樂、教育和管理學位,以及碩士和博士課程。

在國內,“愛爾蘭歐洲大學”亦沒有得到官方認可。2003年以來,教育部依託“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公佈了萬餘所外國高等學校的名單,其目的是覈查外國院校設立的合法性和其所頒發學位學歷證書的有效性。該網站今年3月更新的愛爾蘭高校名單中,總共有25個大學,但是並沒有“愛爾蘭歐洲大學”。

在“愛爾蘭歐洲大學”畢業一年之後,陳春花在2003年申請去南京大學做博士後。2016年之後,她擔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次年,亦即2017年,她還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就學歷問題,《中國新聞週刊》試圖聯繫陳春花本人,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其辦公室電話多次撥打亦無人接聽。而北大國發院則拒絕了對此事的採訪,只是表示“謝謝您的關注。”

時至今日,學歷包裝並不少見

一位不願具名的科學史專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1990年代到2000年初,中國國內有博士學位的人才不多,留過洋歸國的博士更少。這一時期,國內高校開始逐步重視高學歷人才。學歷崇拜的環境中,一些人開始預判到了社會需求,甚至用走捷徑的方式迅速將自己武裝起來。

據《中國新聞週刊》瞭解,與陳春花差不多同期,亦即2000之後頭幾年,畢業於這所“愛爾蘭歐洲大學”的高校教授,不只陳春花一人。在“教師庫”“經管之家論壇”等網站上,還能看到,另有某高校商學院一位教授的學歷介紹是“愛爾蘭歐洲大學”管理學博士。目前,該校商學院的網站已經不能打開,但是該校其他學院的網頁仍可正常獲取。

陳春花的高學歷背景、國內最頂尖大學的教授頭銜,成爲她影響力提升、實現商業運作與知識變現中的重要資本。天眼查顯示,目前,陳春花共關聯7家企業。陳春花在雲南白藥控股企業任董事職位;在課程平臺“知室”公司、上海知到知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股東,持股33%。

2017年,她投身自媒體,創立了自己的公衆號。據統計,在陳春花的個人公衆號中,目前發佈了1300多篇原創文章,談及華爲請陳春花做軍師或者陳春花解讀華爲的文章就有近40多篇。

前述學者分析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內外信息差減少,這類利用信息閉塞和不對等購買“洋文憑”並獲利的事情開始大大減少。而且,越是最頂尖的學者,越不敢冒這個險。

包括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的教授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現在想加入這種諸如北大這種學校的商學院已經很困難了,學者們的學歷背景都很好。

一位研究高等教育的學者表示,隨着國家的治理,一些商業化、以獲得文憑爲目標的學位課程正在規範化,學歷包裝越來越少,不過,要徹底杜絕,還要有一個過程。另一位關注高等教育的教授對《中國新聞週刊》指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學歷包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包裝一旦過了頭,涉及到學歷真假問題,就是法律問題了。

陳春花學歷風波引發的關注,目前還有待相關單位出面解釋清楚。前述科學史專家表示,當一個博士生花了幾年時間、爲了幾篇論文常常感到“崩潰”時,一些人卻用幾萬元錢就輕輕鬆鬆獲得了“博士”學位,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學術界奉行的是長期主義,論文需要一篇一篇寫,書需要一本一本讀,不可能彎道超車。

相關文章